http://campaign.tw-npo.org/campaign/sign.php?id=2009091909425700
親愛的花媽:
剛剛看到中央社發布了高市新聞處決定將熱比婭紀錄片「提前放映」的消息。
身為一名狂熱觀眾、一名「半約聘」影展工作人員、一名傳播科系研究生、一名「曾經」的高雄市民,我委實大感不解。今年七月世運那個令人振奮、感動、尊敬的花媽哪裡去了?那個從事民主運動數十年,曾經為爭取台灣民主而坐牢的花媽究竟發生了怎麼事?怎麼會在美麗島三十週年前夕,允許《愛的10個條件》以「近乎撤片」的「投機形式」低調在高雄電影圖書館草草播映了事?我所認識的,那個捍衛人權、捍衛民主、捍衛草根價值、捍衛本土生命力的花媽,您聽見了嗎?
依照影展慣例,策展單位會與國外影片公司簽訂放映的場次數量,一般三場至五場為常態。如果《愛的10個條件》原先簽訂四場,如今提前到下週9月22、23兩日在高雄電影圖書館放映之後,十月份高雄電影節正式放映的四個場次勢必要與國外片商研擬加映事宜(問題是依照影展慣例,國外片商不會允許在影展期間放映八次這麼多),所以到時是要開天窗?還是……?
熱比婭在中國眼中,無疑是一名搞民族分裂的恐怖份子;相對地,她在另一群人眼中,卻是民族英雄、是革命領袖;然而,她在家人眼中,也不過就是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如此而已。《愛的10個條件》或許在藝術成就或紀錄片美學的開創性上平凡無奇,但是這部片子無疑彰顯了紀錄片工作者最寶貴也最值得令人深思的核心價值——挖掘真實、呈現真實給社會大眾。而這不正是紀錄片不同於劇情創作,最難能可貴的社會責任,以及責無旁貸的義務?
這樣一部從多元角度去透視一名在國際間充滿爭議女性的紀錄片,標榜人權城市的高雄市政府不把它買來當成高雄市的公共財收藏在電影圖書館裡也就算了,反倒還礙於中共的威脅恫嚇以及國民黨政客及有心媒體的推波助瀾,決意息事寧人草草播映交待了事,這不僅令許多支持花媽您的高雄市民大惑不解,同時也羞辱了三十年前美麗島事件本地曾經濺落的鮮血,以及所有為台灣民主付出生命的前輩的魂魄。
墨爾本不畏中共抗議堅決在影展「如期」播映《愛的10個條件》,這是一個進步民主國家本該保有的底線。而高雄電影節「提前」放映此片的計畫宣佈之後,十月份的「正式影展場次」又將如何向所有觀眾交待?是要取消?還是與國外商討加映簽約?甚至把此片買下來當成高市「市藏」?不只中國在看、國民黨在看、高雄電影節所有觀眾在看,全世界的影展單位也都在看。
這不但攸關高雄市本身與高雄電影節的未來與格局;同時,這更關係到台灣身為民主國家的高度與視野,以及花媽您自己。
敬祝 安好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