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刊於〈新台灣新聞週刊〉第603期「電癮隨筆」專欄,請勿轉載,謝謝!
毫無疑問,在這個被好萊塢諸多續集大片聯袂轟炸的暑假中,迪士尼與皮克斯合作的最新動畫作品【料理鼠王】,有如救世主般提升了整個暑假檔期的平均質感。對我來說,【料理鼠王】不只是一部精彩的好萊塢大片那麼簡單,它簡直就是把美國鬼才編劇查理考夫曼(代表作包括【蘭花賊】與【王牌冤家】)那部非常大膽且挑釁的成名作【變腦】以另一種非比尋常的姿態改編出來(當然【變腦】裡跟「性」連結的元素必須通通去掉),然後裹以好萊塢最拿手的通俗糖衣,讓它更能廣為觀眾接受。
從第一個層面上來看,【料理鼠王】是個算計精準的成功商品,它聰明地選擇了美食與巴黎異國情調作為電影本身的號召,而流暢豐富的影像則肯定了它在技術上投注的心力。
如果第二個層面是要檢視內涵,那【料理鼠王】的表現同樣是令人滿意的。例如老鼠小米與廚房清潔工小林身處各自世界的那股難以言喻的孤獨,對應我們人類世界的種種「相對」或是「絕對」價值、信念與態度,就有相當動人的討論。而故事裡人與人、鼠與鼠、以及人與鼠,跨越階級種族理念的相互輔助(說難聽點其實是利用),再到後來的相互信任,則是【料理鼠王】言志的一面,尤其那句「人人(包括鼠)皆可料理」,更是承襲了好萊塢與迪士尼過往電影說教不著痕跡的優良傳統。至於最後那個人鼠一家親的烏托邦收場,其實是最保險最妥協但也保證賣座的解決方式,端看觀眾買不買帳了。
許多【料理鼠王】國內國外的相關影評,偏好拿裡頭「跨越階級」或「刻板印象」等政治、不政治的界線與意識形態種種議題大做文章。不過我實在覺得,這部動畫的重點根本不在這裡。我以為【料理鼠王】真正重要、真正動人之處,除了真誠地表現了老鼠小米(創作者)對烹調的渴望與熱情之外,這個神奇的劇本還以非常【食神】的方式,靈活地呈現出屬於食評家柯博(評論者)的自覺與熱情。
看過周星馳【食神】的觀眾,應該都會對飾演食神大會裁判的薛家燕吃了一口黯然銷魂飯之後,一連串直接衝動的興奮行為印象深刻。而【料理鼠王】裡的柯博(取「刻薄」的諧音)在淺嚐了一口原先不看好的法式雜菜煲(也就是本片原名Ratatouille的由來)後,從瞬間的萬籟俱寂到觸動記憶深處的堅強後勁,驚人的畫面調度,此刻同時呈現了猛烈的欣喜與微微的私密酸楚輪流在腦海與味蕾上翻滾的美妙感受…。
緊接著真相的揭曉,老牌影星彼得奧圖以他精彩的聲音,唸出了整部片最動人的一段台詞。這段屬於食評者柯博的自我剖白,除了代表身兼編導的布萊德柏德的感性心聲,也是【料理鼠王】本身最適切的註腳。這樣既冷靜又熱情,客觀與感性相互交織的矛盾心態,既對應了創作品無關樸實抑或華麗,最重要的永遠是以人(鼠)為本的真誠情感的投注,更透露了創作者與評論者之間,有時敵對,有時又站在同一陣線的微妙Bond(聯繫)。評論者無論高傲刻薄還是興奮激動,其實往往源自評論者對其評論客體的熱情,所導致的直接反應。這也正是【料理鼠王】所達到的,第三個層面的高度。
柯博這個角色,讓我忍不住想起前陣子非常轟動的日劇【交響情人夢】裡一位非常搶眼的配角,也就是毒舌程度跟柯博有拼的樂評人佐久間學。他曾經一度非常質疑尚在音樂學院就讀的千秋王子有何能耐,然而當他終於聽到千秋王子指揮的樂團公演後,那直接的、毫無保留的讚美,其實已不只是實踐身為樂評人的義務,而是在傾洩屬於佐久間學這個人,對「音樂」這檔子事最初始的熱情了。
【交響情人夢】的最後一集,千秋王子問幫了他不少忙的佐久間先生,為什麼願意這麼熱心無條件地幫他的忙。佐久間淡淡地回答,這樣作會讓自己感到榮幸,因為自己珍惜與天才相遇的機會。千秋王子起初覺得那可能只是佐久間先生的場面話,後來跟另一名音樂記者朋友談起這件事,才知道佐久間先生年輕的時候,曾經也很想當音樂家。千秋王子忍不住繼續問下去,是因為懷才不遇所以才轉而當樂評人嗎?結果答案卻是出乎意料「事實上就是沒有天份」。
這兩段短短的對話,或許只是龐大而豐富的【交響情人夢】淡淡的小插曲,然而卻讓我看得熱淚盈眶。這樣的惜才與大度,不正與【料理鼠王】柯博最後所寫下的「身為評論者所必須面對的殘酷真相是,即使再平庸不過的創作,其價值甚至還遠大過我們筆下的刻薄文字」這樣帶著感傷的自況,相互輝映嗎?就是因為身為評論者的如此自覺(包括尊嚴),才無法忍受精彩的作品竟遭蒙塵,所以才不斷努力為文一篇又一篇地推薦吶…。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