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港片除了由彭氏兄弟製作的鬼片及周星馳、王家衛等大ㄎㄚ以外,大多數的天王級大片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後,際遇只能用「悲慘」兩個字來形容。許多香港賣座大片都是在台北以單廳(或幾個小廳)草草上映了事(更多淪為衛視電影台的首輪鉅片),票房遠比咱們自家的國片還慘。以劉天王去年底一連推出的兩部小品為例,《童夢奇緣》勉強撐到三十二萬新台幣,《再說一次我愛你》則是二十四萬新台幣,還比不過王毓雅的《虎姑婆》。至於麥兆輝與黎明合作的聖誕小品《情義我心知》,儘管拍得討好且感人,在台北演了兩週票房還是破不了新台幣十萬大關,所以也就別提另一部台北首週末票房僅僅新台幣三千三百九十元的《最愛女人購物狂》徒傷感情了。
先聊一下去年底劉德華主演的《再說一次我愛你》跟《童夢奇緣》好了。《再》片是劉德華自己製作的心血,故事的討好度與煽情度跟韓劇、臺版偶像肥皂劇有得拼。可惜電影最大的問題是從劇本、導演、演出(楊采妮的瀕死狀尤其有著《登峰造極》希拉蕊史汪的影子)到攝影等各技術環節上,都嚴重缺乏了「Sense」。一部電影,最迷人的地方莫過於帶給觀眾一份想像力,倘若失了想像力,那存在的意義又在哪裡呢?《再》片的每一個鏡頭見得到導演的用心,可惜創作者實在功力不夠,連台灣偶像劇《愛情合約》都拍得比它強。
去年金馬前夕,媒體一直風聲劉天王一人分飾兩角有多來勢洶洶,結果他在《再》片裡的雙重演出,依舊「劉德華」得可以(我這樣的評論,大家應該一看就懂了吧)。劉天王到了《童夢奇緣》更是變本加厲,利用電腦動畫讓自己從小孩演到老年,可惜他裝可愛的功力實在太遜,風采全部被身邊的小胖子搶光光。《童夢奇緣》走典型的好萊塢算計路線,整個故事充滿《家有傑克》影子,雖然故事缺乏原創性,但終究是有誠意的,而導演陳德森更帶領技術部門炮製出令人滿意的童話質感,為華語片做了一次如何拍好溫情片類型的示範。
不過,真要討論「示範」這兩個字,我覺得2005在香港聖誕檔期上映的壓軸小品《情義我心知》更是當之無愧。這部由麥兆輝、莊文強合力編、導的小品,從演出到各技術環節都稱得上紮實、穩重。亦莊亦諧的調性,偶有天外魔幻的神來之筆,每個情感的引爆點都在無比精準的攝影、配樂催化下,達到最好的效果。也許很多人會覺得把醜小鴨童話嵌在這個故事中,只有顯得造作。但我覺得相較於同樣牽託童話的《阿嫂》與《童夢奇緣》,《情義我心知》在劇本結構上的首尾呼應,以及藉由童話概念來成全那段洋溢著魔法的「天鵝湖高潮」,成果真的是不俗了。再說,黎明突破性的裝可愛耍笨演出,絕對會讓劉德華在《童夢奇緣》裡的「突破」成為一場笑話;至於一向張狂的杜汶澤也難得收斂,讓幾場真情流淚的戲達到催淚效果,稱得上是《無間道》之後,他最令我難忘的演出。
至於看得出來拍得很趕、很粗糙(在香港引起連串惡評我也不意外)的《最愛女人購物狂》,雖然某些橋段已經胡鬧到讓我聯想起《新紮師妹》系列,開始惋惜韋家輝好好一個創作人怎麼淪落到和馬偉豪同一等級的地步,但基本上我還是很佩服香港電影人的。因為他們有大部分的台灣電影人嚴重缺乏的喜劇sense,他們總是把惡搞視為理所當然,玩得爽快玩得瘋而且還一派理直氣壯,讓我不得不佩服起他們「這樣ㄠ也行」的鬼馬、勇氣與靈活度!事實上,這正是香港喜劇(包括胡鬧過頭的《新紮師妹》系列)一直以來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還蠻喜歡《最愛女人購物狂》這個故事概念,儘管裡頭用的心理學極其淺顯,從購物、選擇論點漸漸發展到愛情理論的「轉變」也在意料之中,但至少這個點子港台都還沒有開發過,韋家輝算是搶了個頭香!再說,或許是我太懷念韋家輝當年一鳴驚人的黑色經典《一個字頭的故事》及銀河映像時期他與杜琪峰合作的《孤男寡女》一系列都會喜劇了,光是《最愛女人購物狂》片尾那場神經瘋狂到了極點的四人婚禮,就多多少少重現了韋家輝場面調度的功力,以及銀河映像專有的氣勢喔!
說真的,張柏芝還是演這類有點三八的都會女郎最適合了,奉勸她以後沒事別亂接傾城妖婦之類的角色(那種事交給章子怡負責就好了);陳小春、劉青雲的表現也在水準之上,羅家英那句「妖他媽的」真是聽來無比親切(《齊天大聖東、西遊記》迷聽了絕對會大笑);不過真正的驚喜來自徐小鳳,她登場時一派自若的闊綽氣勢,還真是讓我印象深刻啊!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