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就像一坨臭屎…只能趕快把它沖下去」。如果有看過《金雞》,應該會對這句話印象深刻。
《金雞》是一部屬於吳君如的電影。據說女主角原先屬意鄭秀文,最後卻還是落到本來就對此角虎視眈眈的吳君如手裡。撿到這個角色的吳君如,憑著不甚美麗卻極度可親的外貌,外加向來放得開形象的個性,讓阿金這個角色在看似卡通化喜感的表象下透著一股來自庶民階層的親切樸實。詮釋阿金其實是很冒險的,一失了準頭,很容易馬上被人誤以為在搞笑扮女丑搏觀眾開心。幸好吳君如總能在嬉笑怒罵的笑臉下,精準地為阿金這位單純熱心的善良妓女一角傳遞出具說服力的情感深度。無論是與親生子揮別時、多年後得知黃日華過世時、抑或收場前的提款機奇蹟…吳君如的表現讓我憶起蕭芳芳在《女人四十》及《虎度門》中的精彩演出。
《金雞》也是一部屬於香港的電影。故事始於1980香港首班地鐵通車,整個故事橫亙二十年,企圖為香港寫史的野心非常明顯。劇本尤其看準這二十年來香港經濟的起起落落,再搭配香港主權回歸中國的歷史性時刻大做文章,整個故事以通俗喜劇來包裝,妝點大量流行符碼(尤其出現多首陳百強、羅文等唱紅的名曲),主角則選擇了妓女這門看似邊陲,其實卻又非常中心的行業。看來下流?或根本就是上不了台面?找八個獨當一面的男演員來客串嫖客,雖是噱頭/策略,卻也成功點出《金雞》把香港喻為女人(妓女/賤業)、灌輸母性光輝的原鄉情懷。這點尤其在阿金接受劉德華建議,從此誠心地熱愛自己工作、樂觀地送往迎來時,得到最美麗最有自信的發揮。
於是,《金雞》的阿Q不僅是阿金的阿Q,不僅是創作者的阿Q,也是香港人的阿Q!他們以通俗劇向華人世界宣示,最壞的年代其實也是最好的年代,接二連三的股災及經濟不景氣,震垮了不勞而獲的承平歲月。邁入多勞多得的年代,工作艱難總強過遊手好閒。不愉快的往事,就把它沖下馬桶,一筆勾消吧。
相隔一年,香港歷經SARS摧殘、吳君如也憑首集拿下生平第一座金馬獎,續集《金雞2》再度號召一群男星浩蕩上陣。《金雞2》確實是挾著第一集的賣座成功而衍生出的附屬品,但其實仍無損《金雞2》所提供的政治訊息的豐富性,及那掩不住的親切庶民情懷。《金雞2》幕後班底曾表示希望可以如日本《男人真命苦》系列一直拍下去,我倒覺得《金雞2》其實在文本訊息的豐富程度上遠比《男人真命苦》更深厚,儘管電影裡很多橋段可惜處理得不夠精緻(也許是趕拍的後遺症吧)。
跟兩集《無間道》續集一樣,《金雞2》炫耀了香港電影工業耀人的星光系統,以及看準時事脈動製造文本話題的編劇功力。《金雞》第一集故事背景橫跨二十年,自然有許多疑點露洞可以填補發揮,加上這一年來SARS帶給香港的政經重創,《金雞2》於是以此為切入點,以高度合理的說服度延伸成這部續集。前半小時描述阿金因應SARS的接客之道,這部份如果已看過由一群香港導演為SARS合拍的《1:99電影行動》(尤其是陳可辛導演的部份),相信一定會忍不住為《金雞2》充分展現港人務實的阿甘精神而會心一笑。《金雞2》既不動聲色地成為香港的最佳「宣導影片」,更藉由戀毛癖的失憶男一角(鄭中基飾)與兩集《金雞》中一再強調的「記憶」與「歷史」主題作出精彩的呼應。
至於《金雞2》的後一小時不談SARS,轉向巧妙地縫補《金雞》20年歷史洪流的間隙,一方面其實也正是港人歷經2003的SARS風暴後的某種精神上集體治療吧。阿金與表哥分分合合的愛情往事,這次不像臭屎,那苦澀酸甜也非吞一粒藥丸百憂解,唯有保存著記憶方便日後回想,才算擁有踏實懇切的人生。《金雞2》除了開王家衛《2046》一個小玩笑,還讓劉德華連任了香港好幾屆特區領導人(看來香港創作者似乎偏向讓香港維持著特區的政治地位,而非徹底回歸),而片尾劉德華一番烏托邦的致詞,非但沒有淪為噁爛的政宣片段,反倒竟閃耀出一片真誠而樸實的動人民粹情懷。
不過《金雞2》全片最精彩的地方,還是來自張學友飾演的表哥一角。這角色除了彌補《金雞》裡阿金肚子裡的寶寶的身份之謎;更藉著1983到2003二十年間,這位來自內地的「中國表哥」與「香港的阿金表妹」的相處關係及對資本主義的態度、本身的經濟情況,來偷偷隱射中國與香港間微妙的情愫。明明郎有情妹有意,卻又不能在一起,女方老是心甘情願被男方佔便宜,人到中年總算成了親卻又被迫馬上分離,因為男方犯了法…。
為文本中硬梆梆的政治指涉豐潤人性情感的,是香港四大天王裡最早拿演技獎的張學友那層次分明的演技。即使偶爾稍嫌誇張過火,真情流露的重要時刻絕對拿捏恰當。至於演技越來越開竅的黎明,即使出場老帶著口罩,也能透過眼神、聲音及拘謹的肢體語言,把遭排擠的抗煞醫生演得讓人心疼。全片靈魂所在的吳君如表現已臻出神入化,無論是乍聞黎明死去的悵然、表哥送監前的真情告白、或面對親孫無法相認的欣喜矛盾交雜,從喜而悲再轉悲為喜,吳君如以豐富精準的面部表情轉變,從此和蕭芳芳、張曼玉並列我心中最偉大的香港女演員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