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提供/董倫賢牧師
之一~怒江山谷的讚美詩
轩 2001年秋天,一位研究藝術史的專家來到雲南西部的大峽谷,登上一個叫做里吾底的高海拔栗僳村落,聆聽一場高山教堂裡的音樂會。當數百位表情真摯而莊嚴的傈僳農民,唱出著名的哈利路亞大合唱,雄偉的聲浪迴盪在峽谷的夜空中,這位藝術史專家的淚水早已流滿面頰。
究竟他們是從哪裡學來的呢?
轩 答案就在近百年來,上帝將邊疆之愛放在許多宣教士心中,他們把這片大峽谷開闢成福音谷,改變了一個族群的命運。
宣教士精神
宣教士奉獻的動力是愛神,獻祭是愛的焚燒。宣教士為了愛主、愛人,甘心奉獻自己,放棄一切,焚燒在祭壇上。他們奉獻一生,到偏遠地區,不知名的叢林深山,到語言不通之處,沒有享受,沒有名聲,沒有人關心,沒有人對他們致謝,默默無聞地辛勞工作一生,是愛的動力使他們離鄉背井來到遙遠的東方。
之二~傈僳使徒富能仁
富能仁James Outram Fraser, 1886-1938
轩 最早來到大峽谷的宣教士就是富能仁牧師,他單槍匹馬在傈僳族中事奉多年,還設計了一套拼音文字,為栗僳人翻譯聖經。身為倫敦大學畢業的工程師,出生于富裕的家庭,又是業餘的鋼琴演奏家,這樣的一個文明人,卻甘願為基督來到遠離文明的角落。1938年九月,這位可敬的“栗僳使徒”,因惡性腦瘧疾病逝于雲南保山,年僅五十二歲。
『一個基督徒,在他的工作未完成之前是死不了的。』
富能仁 父親曾是皇家獸醫外科學院院長二十年,是循理會的忠實信徒,深信聖經每個字都是真實可信的,母親是名門閨秀,錦衣玉食,喜愛音樂藝術。家有五個兄弟姊妹,他是老三。
富能仁是個風趣又生龍活虎的人, 二十歲即在倫敦舉行鋼琴演奏會,在皇家學院工科畢業,二十二歲到中國。富 牧 師 創 造 了 文 字 , 在傈僳 人 中 工 作 了 七 年 , 只 有 三 個 家 庭 歸 主 ,來華十二年後建立第一間傈僳人教會。
轩 富能仁是個默默耕耘而成就大事的人(quiet achiever),他跟隨耶穌的腳蹤行,正如聖經所描述的人子一般:「他不喧嚷,不揚聲,也不使街上聽見他的聲音」,他隱藏在蠻荒的山區長期工作,不僅不受人注意,甚至被人忘記,但是這位孤獨的無名傳道者卻倚靠上帝的大能而成為眾人的祝福。
他和寂寞、熱病、頹喪抗爭,遭遇黑暗的權勢,反而使他對神的信心以及禱告的能力更堅強。
他曾經受到靈界黑暗權勢的攻擊,甚至得到憂鬱症,因閱讀賓路易師母的作品領會:人須倚靠十字架的大能,抵擋惡者的攻擊而得勝。因此奇妙地得醫治。他也是常在密室禱告的人,同時深信人必須殷勤地工作,他認為:「上帝能在傈僳人心中動工,吸引他們歸向自己,但我們的責任是委身於信心的代求,又甘願到他們中間作鹽作光。」
在艱難困苦中經歷神的恩典
『主雖然以艱難給你當餅,以困苦給你當水,你的教師卻不再隱藏;你眼必看見你的教師。你或向左或向右,你必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以賽亞書 30:20-21
柔和謙卑地背起十字架跟隨主可以抗壓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11:28-30
富能仁
轩 畢生強調傳道要有聖靈的能力。
轩 禱告是對抗魔鬼唯一的武器。
轩 他身體力行,處處表現為主犧牲的精神。
轩 富能仁持恆敬虔的生活,與同工一起禱告,紀律和愛心勸導,有異象及堅定的目標。
轩 富能仁由英國來到雲南邊拓,他為基督工作,也在基督裡成熟。
之三~傈僳女使徒楊宓貴靈
楊宓貴靈Isobel Kuhn, 1901-1957 是愛爾蘭裔的加拿大人,出生于多倫多,她後來取的中文名字,宓是娘家的姓(Miller),嫁給美國人楊志英(John Kuhn),所以冠夫姓成為楊宓貴靈。
至于Kuhn為什麼不採音譯而姓孔或姓康,卻成為姓楊,這就是使徒保羅所說的,“向什麼樣的人,就作什麼樣的人”的原則,因為傈僳人中姓楊的很普遍,所以“向姓楊的人,就作姓楊的人” 。
她從小就熟讀聖經,篤信上帝。不料在進大學以後,接觸到五光十色的流行文化,她的信心開始動搖。尤其是有一位博學的文學教授,公然在課堂上嘲笑她的信仰,更使主修文學的她開始懷疑聖經與上帝。從此她課餘沉迷在演戲、打牌、跳舞、看電影等娛樂上,不再關心靈魂的需要。
轩 然而表面上風光耀眼、自由自在,她的內心卻失去平安,一場失戀更使她差一點走上自殺的絕路。 幸而在大學畢業前,她掙脫了“黑暗中的滑地” ,一步步重返信心的道路。
轩 「他們的道路必像黑暗中的滑地,他們必被追趕,在這路中仆倒;」 (耶23:12),
轩 這背後當然有親友們為她代禱,但有趣的是,當時最觸動她心弦的,不是聖經的話,而是中古時代歐洲詩人但丁的一句話:遵行祂的旨意,我們才有平安。
順服的行動者才有感動力
轩 大學畢業後,宓貴靈擔任小學老師,過著安舒平靜的生活,直到1924年在夏令會裡見到從雲南怒江峽谷回來的富能仁牧師,一切都改變了。貴靈坐在森林營地的教堂裡,聆聽富牧師詳細介紹栗僳族的村寨景色、奇風異俗和信仰需要,一陣劇烈的感動充滿她,當富牧師詢問有沒有肯吃苦的弟兄願意去向栗僳人傳福音時,唯一舉手回應的卻是宓貴靈姊妹。
轩 然而要經過整整十年的磨練與等待,1934年貴靈才能進入大峽谷。第一個反對者居然是母親,她是教會婦女宣教部的部長,經常鼓勵別人的兒女出去宣教的人。而且反對女兒去宣教的理由,¡§在國內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國外宣教。
轩 楊宓貴靈最富創意也最有效果的宣教策略,就是舉辦一年一度的雨季聖經學校,利用六、七、八月的雨季農閒時期,分批召聚傈僳信徒,進行密集的聖經研習和各種造就課程,藉此裝備本地同工,可以承擔向本族及外族傳福音的使命。第一次雨季聖經學校在1938年五月底舉行,來了二十多位學員,成果豐碩。
轩 無論氣候如何惡劣、教師如何不足、文具如何欠缺、局勢如何不安、外人如何干擾,貴靈都藉著禱告一一克服,雨季聖經學校培訓出一批批的基督精兵,為傈僳教會儲備許多領袖人才。今天怒江大峽谷被人稱為福音谷,栗僳村落村村都有教會,雨季聖經學校的畢業生一定在其間扮演重要的角色。
轩 1954年發現罹患乳癌,臥病的兩年中,她的肉体雖然痛苦,靈命卻健壯,文思也最豐沛。她奮力寫作,將自己的信仰歷程與宣教經驗,坦誠地與人分享。單是在1956年,她就寫完三本書,質量俱佳。她一生總共寫了八本書,其中最具自傳性的《尋》與《我成了一台戲》,早就有中譯本,感動過無數的讀者。
在基督耶穌裏成為行善的善人
『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裏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 神所豫備叫我們行的。』弗二10
改變先從自己開始
「你若要看到世界改變自己要先改變。(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甘地
得人如得魚的秘訣
『耶穌對他們說:「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祂。 』馬可福音1:17
見證是福音預工
轩 耶穌說:「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又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跟從耶穌的人能靠著聖靈的幫助,將自己那些暗昧可恥的事棄絕了;不再行詭詐,不謬講上帝的道,只將真理表明出來。如果一個人的見證不好,卻宣稱自己是基督徒,或到處向人傳福音,不僅弄巧反拙,反成為別人的絆腳石。
我們要常被聖靈充滿來見證主
轩 若要得人如得魚,就要常常被聖靈充滿,靠聖靈的能力使自己靈命成熟、剛強,勝過錢財、美色及權力的試探。這樣才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上帝無瑕疵的兒女,並且顯在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將生命的道表明出來。當他去宣揚那召人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時,自然會得人如得魚。
上帝呼召人成為眾人的祝福
『並非神沒有呼召,而是人沒有回應。』 傈僳族宣教師 楊宓貴寧 (Isobel Kuhn, 1901-1957)
神對每個人的呼召
陕 得救的呼召:認罪悔改,因信稱義。
陕 成聖的呼召:在基督裡,攻克己身。
陕 宣教的呼召:服事善工,見證基督。
結論
轩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裏,請差遣我!」以賽亞書6: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