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3-19 23:59:17| 人氣265|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意匠的掌文」之後 -- 文學獎後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學獎向來由中文系所承辦,迄今已達十九屆。
近幾屆以來,惠稿作品益增,結集亦相對豐厚。
觀覽數屆之前作品集,雖是輕薄短小,但覽閱之際,不覺為其所撼,
今昔相對,不禁赧然。

第十四屆作品集尤為卓絕。

第十四屆文集名曰「意匠的掌文」,
採文學性刊物面向,內容涵攝多元。
除本屆未徵文類--報導文學外,十四屆更加入生活卡片一項,
以此卡片構築「成長型海報」,作為「文學史看版」。
刊集不單純是入圍決審作品的靜態顯像,
更重視「讀者」與「作者」的雙向交感;
全書目錄以中式傳統卷帙型態作編排之哲思與展讀,
內頁不時安插太陰盈虧之圖,以月齡之望朔,
表現完整卷軸的始終概念;
規劃上,
以中式建物之棟樑分別詮釋縱向之文學傳承(尋找文學的生命力),
與橫向的開展文學空間(包含三點,
一、參與層面擴大,籌畫人員的工作型態轉型;
二、評審過程之經驗分享;
三、生長型海報與文學史看版)……凡此等等,
莫不令讀者為之戚戚心感。

而古典的良範在前,反觀近儔,竟無斯匠心者,是赧然之所以生;
另一方面,仔細尋思的結果,發現十七、十八屆的文集,
已然由「刊物」性質,轉變成純粹紀錄的「會議資料」,
其堪看價值,自然非前所比。

創作,是一踽踽獨行的迢然之路,筆耕的片語隻字,
都是對於生命的咀嚼而後反芻的珠璣。
而文集輯印成冊的標的,若無人際情感的多面向互動,
則文字雖是多情,亦不免落於喃喃自語。
而文刊的立意甚佳,何致後無來者繼之?

巡覽彼屆籌備人員,由三位中文系研究所學長姐,
帶領二位大學部學弟妹,共成此舉。
而參與之人,本非寡數,只是籌備過程中,多人紛打退堂鼓,
遂使編者本欲集結大眾參與的本質盡失。

仔細思量,堅持理想因而存在的「艱難感」當是最大主因。
而在有研究所學長姐的支持、帶領下,
猶自無法抵抗履踐文學理想時所生之阻礙,
歷屆以來,純粹由大學部學生,
甚或系學會所主導編纂的文學獎文集,無怪乎泛泛爾爾,乏善可陳了。

五千年流不斷的兩河流域,
其實更是時光長河中,一段犖犖可數的歲月。
從書卷中一路足履而來,文間詩裡的點點行行,久嚼而益發其味,
多少撼人篇章,任君俯仰。而廣宇悠宙之體現於人的大生命,
不外乎此詩此文,雖古今異時對,其心豈有異乎?

編末贅言,原是畫蛇添足,然文學獎曾經蔚然的風氣既失,
先輩以筆耕犁的這方田畝,恐怕將要成為遍尋津渡而不可得的桃源了。
十九屆的刊集匆促付梓,欲效前風已無可能;
而欲以有限人力、物力,就此功業,恐亦是力有未逮。
贅述云云,不過是為來者提供匡復,甚或創新之可能,
而古往今來既是天地之悠悠,今之視昔的我心澎湃躍然,
已然現於白紙黑字,相信,後之視今者,亦當有所感吧?

在這逐漸被二進制吞沒的時代,關於靈與性的吶喊,
卻不曾真正被冰冷的方塊符號所桎梏,藉著有情文字的引渡,
我們,終究交會於大塊之上。

台長: 啃羊
人氣(265)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吟哦書餘 |
此分類下一篇:我來,為你說個故事 1
此分類上一篇:閱讀--心耘 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