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賓』為字根衍生的字
|
鬢 薲
|
|
濱、檳、繽、璸、穦、
鑌、馪、驞
儐、擯、臏、髕、殯
獱 嬪、矉、蠙
|
賓
|
顮
|
|
|
|
──歡迎引用資訊,但請註明來源!
※賓:(一)ㄅㄧㄣ (二)ㄅㄧㄣˋ
(一)ㄅㄧㄣ(名詞)1.客人。與「主」相對。如:「來賓」、「貴賓」、「喧賓奪主」、「賓至如歸」。
詩經˙小雅˙鹿鳴:「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南朝宋˙鮑照˙代東門行:「離聲斷客情,賓御皆涕零。」
2.姓。如春秋時齊國有賓須無。
(動詞)3.以禮對待。
淮南子˙氾論:「乃矯鄭伯之命,犒以十二牛,賓秦師而卻之。」
4.歸順、服從。
國語˙楚語上:「蠻、夷、戎、狄,其不賓也久矣。」
漢書˙卷六十八˙霍光傳:「百姓充實,四夷賓服。」
(二)ㄅㄧㄣˋ(動詞)5.擯棄。通「擯」。
莊子˙徐鬼:「先生居山林,食茅栗,厭蔥韭,以賓寡人。」
列子˙楊朱:「名固不可去,名固不可賓邪?」
※濱:ㄅㄧㄣ(名詞)1.水邊。如:「湖濱」。
書經˙禹貢:「厥土白墳,海濱廣斥。」孔安國˙傳:「濱,涯也。」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傳:「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此字於吳語中音ㄅㄤ,如:「洋涇濱」。)
(動詞)2.臨近、接近。如:「濱海公路」。
國語˙齊語:「夫管夷吾射寡人中鉤,是以濱於死。」韋昭˙注:「濱,近也。」
史記˙卷一二九˙貨殖傳:「而鄒﹑魯濱洙﹑泗,猶有周公遺風。」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檳:ㄅㄧㄣ(又音)ㄅㄧㄥ見「檳榔」條。
○香檳:ㄒㄧㄤ
ㄅㄧㄣ(1)一種用葡萄做的酒。內含無水碳酸,清涼可口,原產於法國東北部的香檳州,因而得名。西洋習慣於喜慶時用香檳來款待客人。
(2)競賽中的優勝者。為英語champion的音譯。
(3)地名。(Champagne)在法國東北部,為古時法國的一州,地處馬恩河、謬斯河流域,土地肥沃,盛產葡萄,以產酒著名。或譯作「香賓」。
○檳城(Pinang):ㄅㄧㄣ ㄔㄥˊ城市名。位於檳榔嶼島東北部,為馬來西亞主要港口和檳榔嶼州首府。城郊有工業區,生產錫、大米、椰油、肥皂、電子儀器等。港口輸出錫、橡膠和椰乾。
○檳榔:ㄅㄧㄣ
ㄌㄤˊ植物名。棕櫚科檳榔屬,常綠喬木。高三丈多,葉為羽狀複葉,幹似椰子而細,栽種五年,才能結實,形似肉荳。一幹有三、四穗,每穗結實三、四百顆,味澀而微甘。將果實切開,加入石灰、荖花食之,有強齒、消食、健胃的功用。產於東印度等地。或作「賓門」、「賓郎」。
○檳榔攤:ㄅㄧㄣ
ㄌㄤˊ ㄊㄢ賣檳榔及兼賣其他食品﹑飲料的攤子。如:「你幫我到檳榔攤買些檳榔回來。」
○檳榔嶼:ㄅㄧㄣ
ㄌㄤˊ ㄩˇ(1)島名。位於馬來半島西北岸外海中,地扼麻六甲海峽。面積一百一十三平方公里,當東西航線的要衝。東北岸有馬來西亞最大港口檳城,島內輸出品以錫、橡皮、椰子為大宗。或譯作「庇能島」。
(2)州名。位於西馬來西亞。範圍包括檳榔嶼島和韋爾萊斯利省。面積約三百九十九平方公里。首府為檳城(Pinang)。
※繽:ㄅㄧㄣ見「繽紛」條。
○繽紛:ㄅㄧㄣ ㄈㄣ雜亂而繁盛的樣子。
晉˙陶淵明˙桃花源記:「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紅樓夢˙第十七、十八回:「只見園中香煙繚繞,花彩繽紛,處處燈光相映,時時細樂聲喧,說不盡這太平氣象,富貴風流。」
○七彩繽紛:ㄑㄧ ㄘㄞˇ ㄅㄧㄣ ㄈㄣ形容色彩繁多,華麗耀眼。如:「熱鬧的城市裡,有著七彩繽紛的霓虹燈。」
○五彩繽紛:ㄨˇ ㄘㄞˇ ㄅㄧㄣ ㄈㄣ形容色彩鮮豔絢麗。亦作「五色繽紛」。=五光十色、五顏六色。
如:「花園裡盛開著五彩繽紛的花朵。」
○五色繽紛:ㄨˇ ㄙㄜˋ ㄅㄧㄣ ㄈㄣ形容色彩鮮豔絢麗。亦作「五彩繽紛」。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十三回:「只見繼之夫婦正在盛服向老太太行禮,鋪設得五色繽紛,當中掛了姊姊畫的那一堂壽屏。」
○色彩繽紛:ㄙㄜˋ ㄘㄞˇ ㄅㄧㄣ ㄈㄣ顏色繁富絢麗。如:「他掛了一幅色彩繽紛的圖畫裝飾臥房。」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璸:(一)ㄅㄧㄣ (二)ㄆㄧㄣˊ又音ㄆㄧㄢˊ又音ㄆㄧˊ
(一)ㄅㄧㄣ
玉紋理,通「玢」。集韻.平聲.真韻:「玢,玉文理貌。亦從賓。」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弍玉旁唐,璸斒文鱗。」
(二)ㄆㄧㄣˊ又音ㄆㄧㄢˊ又音ㄆㄧˊ【玭】之異體。(名詞)
2.蚌的別名。說文解字˙玭字˙段玉裁˙注:「玭,本是蚌名……。韋昭曰:『玭,蚌也。』」
3.蚌珠、珍珠。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流羽毛之威蕤,垂環玭之琳琅。」
4.珠名,通「玭」。集韻.平聲.先韻:「玭,珠名。或作璸。」
(動詞)(形容詞)(名詞)(助詞)(動詞)(副詞)(狀聲詞)(名詞)(助詞)(副詞)
※穦:ㄅㄧㄣ香氣也。見字彙‧禾部。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鑌:ㄅㄧㄣ見「鑌鐵」條。
○鑌鐵:ㄅㄧㄣ ㄊㄧㄝˇ精煉且堅硬的鐵。亦作「賓鐵」。
※馪:ㄅㄧㄣ香氣盛貌。玉篇‧香部:「馪,香氣衝也。」集韻‧平聲‧真韻:「馪,香氣盛貌。」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驞:ㄅㄧㄣ驞駍:狀聲詞,形容眾之聲響。集韻.平聲.真韻:「驞,驞駍,眾聲。」字彙.馬部:「驞,驞駍,聲響眾盛也。」
漢書.卷八十七上.揚雄傳引羽獵賦:「猋泣雷厲,驞駍駖磕。洶洶旭旭,天動地岋。」
※顮:ㄅㄧㄣ1.頭憒滿也。見龍龕手鏡‧頁部。
2.頭骨。見龍龕手鏡‧頁部。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儐:(一)ㄅㄧㄣˋ
(一)ㄅㄧㄣˋ(動詞)1.導引、接待賓客。玉篇˙人部:「儐,出接賓曰儐。」
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命諸侯,則儐。」
2.擺設、陳列。
詩經˙小雅˙常棣:「儐爾籩豆,飲酒之飫。」毛亨˙傳:「儐,陳。」
3.排斥。通「擯」。
戰國策˙趙策二:「六國從親以儐畔秦,令天下之將相相與會於水之上。」
漢書˙卷六十四上˙主父偃傳:「(主父偃)游齊諸子間,諸儒生相與排儐,不容於齊。」
(二)ㄅㄧㄣ(動詞)4.敬。
禮記˙禮運:「祖廟所以本仁也,山川所以儐鬼神也,五祀所以本事也。」
(名詞)5.接待賓客的人。
聊齋志異˙卷一˙狐嫁女:「公若為儐,執半主禮。」
○儐相:ㄅㄧㄣ ㄒㄧㄤˋ(1)輔助主人迎賓行禮的人。亦作「擯相」。
宋˙蘇轍˙齊州閔子祠堂記:「籩豆有列,儐相有位,百年之廢,一日而舉。」
(2)結婚典禮中,引導新郎、新娘行禮的人,男性稱為「男儐相」,女姓稱為「女儐相」。亦作「擯相」。
醒世恆言˙卷七˙錢秀才錯占鳳凰儔:「儐相披紅插花,忙到轎前作揖,念了詩賦,請出轎來。」
紅樓夢˙第九十七回:「儐相請了新人出轎,寶玉見新人蒙著頭,喜娘披著紅扶著。」
○男儐相:ㄋㄢˊ ㄅㄧㄣ ㄒㄧㄤˋ伴隨新郎,並輔助新郎進行結婚典禮的男子。亦稱為「伴郎」。←→女儐相。
○女儐相:ㄋㄩˇ ㄅㄧㄣ ㄒㄧㄤˋ引導新娘行結婚典禮的女子。亦稱為「伴娘」。←→男儐相。
※擯:ㄅㄧㄣˋ(動詞)1.遺棄、排斥。如:「擯斥」、「擯棄」、「擯而不用」、「擯於門外」。
後漢書˙卷八十˙文苑傳下˙趙壹傳:「而恃才倨傲,為鄉黨所擯,乃作解擯。」章懷太子˙注:「擯,斥也。」
2.導引。通「儐」。如:「擯相」。
周禮˙秋官˙小行人:「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則擯,小客則受其幣而聽其辭。」
○排擯:ㄆㄞˊ ㄅㄧㄣˋ排斥擯棄。
史記˙卷一一二˙主父偃傳:「齊諸儒生相與排擯,不容於齊。」
○擯斥:ㄅㄧㄣˋ ㄔˋ排除、斥退。=擯棄、排斥。
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傳:「其為文著書,多涉規諷,以是頗為流俗所不容,故屢見擯斥。」
○擯相:ㄅㄧㄣˋ ㄒㄧㄤˋ(1)儐相指輔助主人迎賓行禮的人。亦作「儐相」。擯,在外接待賓客。相,在內贊禮。
周禮˙秋官˙司儀:「掌九儀之賓客擯相之禮,以詔儀容辭令揖讓之節。」
禮記˙深衣:「故可以為文,可以為武,可以擯相,可以治軍旅。」
(2)結婚典禮中,引導新郎、新娘行禮的人。亦作「儐相」。
○擯除:ㄅㄧㄣˋ ㄔㄨˊ棄除。=驅逐、驅除←→招致。
如:「擯除私心,才能坦然做人。」
○擯棄:ㄅㄧㄣˋ ㄑㄧˋ排斥、遺棄。=擯斥、排斥、拋棄、放棄←→收容、爭取。
漢˙劉向˙列女傳˙卷六˙齊孤逐女:「孤無父母,擯棄于野,無所容止。」
○擯落:ㄅㄧㄣˋ ㄌㄨㄛˋ排除,廢棄不用。
南朝宋˙謝靈運˙曇隆法師誄序:「慨然有擯落榮華,兼濟物我之志。」
○擯黜:ㄅㄧㄣˋ ㄔㄨˋ貶逐、流放。如:「古時做官的人,一有罪過,常遭擯黜。」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臏:ㄅㄧㄣˋ(名詞)1.膝蓋骨。或稱為「臏骨」。
史記˙卷五˙秦本紀:「王與孟說舉鼎,絕臏。」張守節˙正義:「臏,脛骨。」
(動詞)2.削去膝蓋骨。
荀子˙正論:「詈侮捽搏,捶笞臏腳。」楊倞˙注:「臏腳,謂刖其膝骨也。」
○孫臏:ㄙㄨㄣ ㄅㄧㄣˋ人名。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為孫武之後。學兵法於鬼谷子,同門龐涓嫉而斷其足,欲使其隱而勿見;後得齊威王賞識,任為將軍。齊、魏交戰,困龐涓於馬陵,萬弩俱發,涓自剄而死,於是聲名大噪。
○臏足:ㄅㄧㄣˋ ㄗㄨˊ斷足、削除膝蓋骨。見「臏腳」條。
○臏腳:ㄅㄧㄣˋ ㄐㄧㄠˇ斷足、削除膝蓋骨。亦作「臏足」。
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孫子臏腳,而論兵法。」
○舉鼎絕臏:ㄐㄩˇ ㄉㄧㄥˇ ㄐㄩㄝˊ ㄅㄧㄣˋ舉起重鼎而折斷了脛骨。比喻能力小而負任重。語出史記˙卷五˙秦本紀:「武王有力好戲,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皆至大官,王與孟說舉鼎絕臏。」←→拔山扛鼎。
清˙錢泳˙履園叢話˙卷八˙譚詩˙總論:「若無天資、筆力、音節三者,而強為七古,是猶秦庭之舉鼎而絕其臏矣。」
※髕:ㄅㄧㄣˋ1.髕骨,即膝蓋骨。說文解字:「髕,膝耑也。」
黃帝內經素問˙卷十四˙刺禁論:「刺膝髕出液為跛。」
2.古代削去膝蓋骨的刑罰。
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其屬二百。」
○髕骨:ㄅㄧㄣˋ ㄍㄨˇ膝蓋部分,一塊略呈三角形的骨塊。亦稱為「膝蓋骨」。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殯:ㄅㄧㄣˋ(名詞)1.稱已殮而停著未葬的靈柩。如:「出殯」、「殯葬」、「殯殮」、「殯儀」。
晉˙陸機˙挽歌三首之一:「舍爵兩楹位,啟殯進靈輀。」
清史稿˙卷九十三˙禮志十二:「其在外聞喪者,訃至,易服,哭,奔喪。至家憑殯哭,翌日成服。」
○出殯:ㄔㄨ ㄅㄧㄣˋ辦喪事時,將靈柩移到埋葬或安厝的地方。
儒林外史˙第五回:「自此,修齋、理七、開喪、出殯,用了四五千兩銀子。」
紅樓夢˙第十四回:「次日早,便進城來料理出殯之事。」
○殯葬:ㄅㄧㄣˋ ㄗㄤˋ出殯和埋葬。
三國演義˙第五十四回:「劉玄德沒了甘夫人,即日安排殯葬。」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請個地理先生,擇地殯葬了王氏棺訖。」
○殯殮:ㄅㄧㄣˋ ㄌㄧㄢˋ入殮和待葬。
後漢書˙卷六十三˙杜喬傳:「成禮殯殮,送喬喪還家,葬送行服,隱匿不仕。」
初刻拍案驚奇˙卷九:「未及殯殮,只聽得一聲雷響,不見了屍首,至今無尋處。」
○殯儀:ㄅㄧㄣˋ ㄧˊ停柩和出殯時所用的法器儀物。
儒林外史˙第四回:「其餘殯儀、桌席、執事、吹打,以及雜用、飯食……須三百多銀子。」
(動詞)2.停放靈柩待葬。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
禮記˙檀弓上:「夏后氏殯於東階之上,則猶在阼也。」
3.掩埋。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道帙長殯,法筵久埋。」
○送殯:ㄙㄨㄥˋ ㄅㄧㄣˋ跟著喪家的行列,把靈柩送到葬地。亦稱為「送葬」、「送喪」。
紅樓夢˙第七十回:「那日送殯,只不過族中人與王信夫婦,尤氏婆媳而已。」
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傳諭他們教習率領學生,一齊穿著體操衣服,手執花圈,前來送殯。」
○埋殯:ㄇㄞˊ ㄅㄧㄣˋ埋葬已殮的靈柩。
隋˙王孝籍˙上牛弘書:「沉淪東觀,留滯南史,終無薦引,永同埋殯。」
水滸傳˙第二回:「滿村中三﹑四百史家莊戶,都來送喪掛孝,埋殯在村西山上祖墳內了。」
○殮殯:ㄌㄧㄢˋ ㄅㄧㄣˋ入殮、停柩。
紅樓夢˙第十三回:「賈珍遂以孫女之禮殮殯,一並停靈於會芳園中之登仙閣。」
○殯舍:ㄅㄧㄣˋ ㄕㄜˋ停置靈柩的房屋。
○殯車:ㄅㄧㄣˋ ㄔㄜ出殯時運送靈柩的車子。=靈車。
○殯儀館:ㄅㄧㄣˋ ㄧˊ ㄍㄨㄢˇ專門經營祭奠、殯殮及埋葬死人等事宜的場所。
※鬢:ㄅㄧㄣˋ(名詞)近耳旁兩頰上的頭髮。如:「兩鬢半白」。
唐˙白居易˙長恨歌:「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詞:「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獱:(一)ㄅㄧㄢ (二)ㄆㄧㄢˋ【猵】之異體。
(一)ㄅㄧㄢ見「猵獺」。
○猵獺:ㄅㄧㄢ ㄊㄚˋ水獺。
淮南子˙兵略:「夫畜池魚者,必去猵獺,養禽獸者,必去豺狼。」
漢˙桓寬˙鹽鐵論˙輕重:「水有猵獺而池魚勞,國有強禦而齊民消。」
(二)ㄆㄧㄢˋ見「猵狙」條。
※猵狙:ㄆㄧㄢˋ ㄐㄩ神話傳說中的野獸。形似猿猴。莊子˙齊物論:「猨,猵狙以為雌。」
※嬪:ㄆㄧㄣˊ(名詞)1.古代對婦人的美稱。
周禮˙天官˙大宰:「七曰嬪婦,化治絲枲。」鄭玄˙注:「嬪,婦人之美稱也。」
2.古代帝王的妻妾之一。也指宮中的女官。如:「九嬪」、「嬪妃」。
禮記˙曲禮下:「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婦,有嬪,有妻,有妾。」
唐˙顧況˙宮詞五首之二:「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動詞)3.出嫁、為人婦。
書經˙堯典:「降二女于媯汭,嬪于虞。」
○九嬪:ㄐㄧㄡˇ ㄆㄧㄣˊ(1)古代帝王的妃子。歷代均有此制,然名稱不盡相同。如唐以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為九嬪。
(2)職官名。周制宮中的女官,掌婦學之法。見周禮˙天官˙內宰。
○宮嬪:ㄍㄨㄥ ㄆㄧㄣˊ宮女。
唐˙顧況˙宮詞詩:「玉樓天半起笙歌,風送宮嬪笑語和。」
三國演義˙第十三回:「郭汜領兵入宮,盡搶擄宮嬪采女入營。」
○貴嬪:ㄍㄨㄟˋ ㄆ|ㄣˊ魏文帝時所設置的女官。地位次於皇后,歷代多沿用其名。見三國志˙卷五˙魏書˙后妃傳˙序。
○妃嬪:ㄈㄟ ㄆㄧㄣˊ君主時代帝王姬妾的統稱。
幼學瓊林˙卷一˙朝廷類:「神器大寶,皆言帝位,妃嬪媵嬙,總是宮娥。」
○嬪妃:ㄆㄧㄣˊ ㄈㄟ皇帝的妻妾。
西遊記˙第三十七回:「三宮皇后,六院嬪妃。」
○嬪從:ㄆㄧㄣˊ ㄗㄨㄥˋ稱宮中的嬪妃侍從。
唐˙張說˙安樂郡主花燭行:「譪譪綺庭嬪從列,娥娥紅粉扇中開。」
○嬪婦:ㄆㄧㄣˊ ㄈㄨˋ(1)對有德性的婦人的美稱。
周禮˙天官˙大宰:「七曰嬪婦,化治絲枲。」
(2)九嬪、世婦,宮中女官。
周禮˙天官˙典婦功:「掌婦式之法,以授嬪婦及內人女功之事齎。」
○嬪御:ㄆㄧㄣˊ ㄩˋ地位低的嬪妃。
左傳˙哀公元年:「今聞夫差,次有臺榭陂池焉,宿有妃嬙嬪御焉。」
晉˙王嘉˙拾遺記˙卷五:「帝貌憔悴,嬪御不寧。」
○嬪嬙:ㄆㄧㄣˊ ㄑㄧㄤˊ古代宮中的女官。
左傳˙昭公三年:「以備嬪嬙,寡人之望也。」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矉:ㄆㄧㄣˊ(動詞)1.因恨而瞪眼張目。說文解字:「矉,恨張目也。」
2.皺眉。同「顰」。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醜人,見而美之。」
唐˙李白˙效古詩二首之二:「娥眉不可妒,況乃效其矉。」
※蠙:ㄆㄧㄣˊ(又音)ㄅㄧㄣ蚌的別名。亦指蚌珠、珍珠。
宋書˙卷六十七˙謝靈運傳:「聆泗川之浮磬,翫夷水之蠙珠。」
○蠙珠:ㄆㄧㄣˊ ㄓㄨ蚌生的珠。
書經˙禹貢:「泗濱浮磬,淮夷蠙珠暨魚。」
○蠙珠來入掌:ㄆㄧㄣˊ ㄓㄨ ㄌㄞˊ ㄖㄨˋ
ㄓㄤˇ蠙珠,蚌珠。蠙珠來入掌指生兒育女。
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從今好夢維熊,行見蠙珠來入掌。」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薲:(一)ㄆㄧㄣˊ (二)ㄆㄧㄥˊ【蘋】之異體。
(一)ㄆㄧㄣˊ植物名。一種蕨類的隱花植物。蘋科蘋屬。生在淺水中,葉有長柄,由四片小葉生在葉柄頂端形成一複葉,葉柄下部歧出的小枝上生有孢子囊,四片小葉形成的複葉彷彿田字。全草可入藥。草甘、寒滑,汁為清涼劑、利尿劑。或稱為「白蘋」、「田字草」、「四葉菜」。
(二)ㄆㄧㄥˊ見「蘋果」條。
※蘋果:ㄆㄧㄥˊ ㄍㄨㄛˇ植物名。薔薇科蘋果屬,落葉小喬木。葉卵形或橢圓形,先端尖或短,邊緣有細銳鋸齒。花淡紅色,萼有細毛。果實亦稱為「蘋果」,近於圓形,顏色繁多,有黃色、紅色、青綠色等,味略酸甜,果梗常較果徑短。可供食用,亦可造酒等。亦稱為「頻果」。
古意老師國文講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