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壽』為字根而衍生的字
|
籌
|
|
儔、疇、躊 幬、懤 鑄
禱、擣 濤、檮
|
壽
|
翿
|
|
燾
|
|
※壽:ㄕㄡˋ(名詞)
1.長久、長命。如:「福壽雙全」。
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莊子˙人間世:「是不材之木也,無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壽。」
2.年齡。
左傳˙僖公三十二年:「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3.生日。如:「祝壽」。
4.姓。如清代有壽山。
(動詞)
5.以金、帛贈人或對尊長敬酒祝賀均稱為「壽」。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始皇置酒咸陽宮,博士七十人前為壽。」
(形容詞)
6.生前預為死後準備裝殮用的。如:「壽衣」、「壽木」。
※譸:ㄓㄡ(動詞)1.忖度。
後漢書˙卷五十八˙虞詡傳:「以詡譸之,知其無能為也。」
2.「譸張」條。
○譸張:ㄓㄡ ㄓㄤ欺詐、誑騙。亦作「侜張」。
書經˙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
○譸張為幻:ㄓㄡ ㄓㄤ ㄨㄟˊ ㄏㄨㄢˋ用不實的言語來欺騙人。
書經˙無逸:「民無或胥譸張為幻,此厥不聽,人乃訓之。」
聊齋志異˙卷一˙成仙:「周驚怛欲絕,竊疑成譸張為幻。」
※鑄:ㄓㄨˋ(動詞)
1.將金屬鎔化倒入模型中冷卻凝固,做成各種器物。如:「鑄錢」、「鑄銅」。
國語˙齊語:「美金以鑄劍戟。」
2.造就、培養。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陶鑄性情,功在上哲。」
唐˙李商隱˙喜舍弟羲叟及第上禮部魏公詩:「寧同魯司寇,惟鑄一顏回。」
3.造成、釀成。如:「鑄成大錯」。
(名詞)
4.國名。故址約在今山東省肥城縣鑄鄉。
※籌:ㄔㄡˊ(動詞)
1.計算、謀劃。如: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
後漢書˙卷六十五˙皇甫規傳:「豫籌其事,有誤中之言。」
(名詞)
2.計數的器具。
漢書˙卷二十七˙五行志下之上:「籌,所以紀數。」
資治通鑑˙卷一九七˙唐紀十三˙太宗貞觀十九年:「文本夙夜勤力,躬自料配,籌、筆不去手。」胡三省˙注:「籌,所以計算。」
3.計策、計謀。
晉書˙卷一˙宣帝紀:「昔箕子陳謀,以食為首。今天下不耕者蓋二十餘萬,非經國遠籌也。」
唐˙元稹˙陽城驛詩:「希夷惇薄俗,密勿獻良籌。」
4.量詞。古代計算人數的單位。通「條」。如:「六籌好漢」。
警世通言˙卷二十二˙宋小官團圓破氈笠:「當時聚起十六籌後生,準備八副繩索扛棒,隨宋金往土地廟來。」
※儔:ㄔㄡˊ(名詞)
1.伴侶。
唐˙韓愈˙送窮文:「攜朋挈儔,去故就新。」
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一折:「則被你坑殺人燕侶鶯儔。」
2.同類、同輩。
文選˙曹植˙七啟:「若夫田文無忌之儔,乃上古之俊公子也。」
(動詞)3.匹敵、相比。
文選˙嵇康˙幽憤詩:「嗟我憤歎,曾莫能儔。」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務光何足比,涓子不能儔。」
※疇:ㄔㄡˊ(名詞)1.田地。如:「田疇」、「荒疇」、「綠野平疇」。
2.田間區分各種作物的界限。
文選˙左思˙蜀都賦:「其園則有蒟蒻茱萸,瓜疇芋區,甘蔗辛薑。」
3.種類、類別。如:「範疇」。
戰國策˙齊策三:「夫物各有疇,今髡賢者之疇也。」
4.姓。如春秋時越國有疇無餘。
(動詞)5.使相等。
漢書˙卷八˙宣帝紀:「復其後世,疇其爵邑,世世毋有所與。」
資治通鑑˙卷三十五˙漢紀二十七˙平帝元始元年:「莽宜賜號曰安漢公,益戶疇爵邑。」
(代名詞)6.誰。
文選˙張衡˙西京賦:「天命不濤,疇敢以渝。」
唐˙杜甫˙九日寄岑參詩:「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躊:ㄔㄡˊ見「躊佇」、「躊躇」等條。
○躊佇:ㄔㄡˊ ㄓㄨˋ徘徊不前。
南朝宋˙鮑照˙代櫂歌行:「驚波無留連,舟人不躊佇。」
○躊躇:ㄔㄡˊ ㄔㄨˊ(1)猶豫不決。=躑躅、踟躕←→果斷、果決、堅決。
唐˙白居易˙長恨歌:「天旋地轉迴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文明小史˙第十一回:「躊躇了半天,終究委決不下。」
(2)自得的樣子。
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毛二鬍子接到家信,看完了,咂嘴弄脣,只管獨自坐著躊躇。」
○躊躕:ㄔㄡˊ ㄔㄨˊ猶豫不決的樣子。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上:「更若躊躕不言,杵滅微塵粉碎!」
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陳秀才正為著衛朝奉一事躊躕,默然自語道:『有計了!有計了!』」
○肚裡躊躇:ㄉㄨˋ ㄌㄧˇ ㄔㄡˊ ㄔㄨˊ心裡猶豫。
水滸傳˙第九回:「林看了,尋思道:『敢是柴大官人麼?』又不敢問他,只自肚裡躊躇。」
○躊躇不決:ㄔㄡˊ ㄔㄨˊ ㄅㄨˋ ㄐㄩㄝˊ猶豫而不能做下決定。亦作「躊躇未決」。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景公口雖唯唯,終以田陳同族為嫌,躊躇不決。」
○躊躇未決:ㄔㄡˊ ㄔㄨˊ ㄨㄟˋ ㄐㄩㄝˊ猶豫而不能做下決定。亦作「躊躇不決」。
隋唐演義˙第八十三回:「但恐貴妃與虢夫人不捨他,因此躊躇未決。」
○躊躇滿志:ㄔㄡˊ ㄔㄨˊ ㄇㄢˇ ㄓˋ自得的樣子。=心滿意足、自鳴得意、洋洋自得、得意洋洋、意得志滿、稱心如意。
莊子˙養生主:「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幬:(一)ㄉㄠˋ (二)ㄔㄡˊ
(一)ㄉㄠˋ(動詞)1.覆蓋。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幬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覆幬:ㄈㄨˋ ㄉㄠˋ覆蓋。
後漢書˙卷四十三˙朱暉傳:「故夫天不崇大,則覆幬不廣;地不深厚,則載物不博;人不敦厖,則道數不遠。」
(二)ㄔㄡˊ2.蚊帳、帷幕。
南史˙卷七十˙循吏傳˙孫謙傳:「夏日無幬帳,而夜臥未嘗有蚊蚋,人多異焉。」
南朝梁˙沈約˙休沐寄懷詩:「送日隱層閣,引月入輕幬。」
3.舟車上的帷幕。
史記˙卷二十三˙禮書:「大路之素幬也。」司馬貞˙索隱:「幬,謂車蓋以素帷。」
○同衾幬:ㄊㄨㄥˊ ㄑㄧㄣ ㄔㄡˊ比喻交情深厚。桓帝時,姜肱與弟仲海、季江友愛,常同被而眠。見後漢書˙卷五十三˙姜肱傳。
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勤。」
※懤:ㄔㄡˊ見「懤懤」條。
○懤懤:ㄔㄡˊ ㄔㄡˊ憂愁的樣子。
楚辭˙王˙九懷:「泱莽莽兮究志,懼吾心兮懤懤。」
※禱:ㄉㄠˇ(動詞)
1.祭神而有所求。如:「禱告」、「祈禱」。
史記˙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紇與顏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禱於尼丘得孔子。」
唐˙柳宗元˙太白山祠堂碑:「故歲水旱則禱之,寒暑乖候則禱之,厲疾祟降則禱之。」
2.請求。
董西廂˙卷三:「昨日亂軍至寺,夫人禱我退賊之策。」
3.書信中的敬詞。表盼望和請求。如:「盼禱」、「為禱」。
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明早幸駕少留片刻,以便趨教。至禱!至禱!」
※擣:ㄉㄠˇ(動詞)
1.舂、撞擊。如:「擣米」、「擣藥」。
2.搥擊。
唐˙韓愈˙春雪詩:「城險疑懸布,砧寒未擣綃。」
3.攻破。
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傳:「批亢擣虛,形格勢禁,則自為解耳。」
※濤:(一)ㄊㄠˊ(又音ㄊㄠ) (二)ㄔㄡˊ (三)ㄕㄡˋ (四)ㄉㄠˋ
(一)ㄊㄠˊ(又音ㄊㄠ) (名詞)
1.大波浪。如:「驚濤駭浪」、「波濤洶湧」。
2.似波濤的聲音。如:「松濤」。
(二)ㄔㄡˊ3.同「潮」。集韻.平聲.尤韻:「濤,潮也。」
(三)ㄕㄡˋ4. 同「壽阝」。水名,在蜀。集韻.上聲. 有韻:「壽阝,水名。在蜀。或從水。」
(四)ㄉㄠˋ5.同「燾」,普覆照。集韻.去聲.號韻:「燾,說文:『溥覆照也。』或作濤。」
※燾:ㄊㄠˊ(又音ㄉㄠˋ) (動詞)
1.普照天下。說文解字:「燾,溥覆照也。」
2.覆蓋。同「幬」。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無不燾也,如地之無不載也。」
○燾育:ㄊㄠˊ ㄩˋ普照天下。說文解字:「燾,溥覆照也。」
※檮:ㄊㄠˊ見「檮昧」、「檮杌」等條。
○檮昧:ㄊㄠˊ ㄇㄟˋ無知愚昧。
晉˙郭璞˙爾雅序:「英儒贍聞之士,洪筆麗藻之客,靡不欽玩耽味,為之義訓。璞不揆檮昧,少而習焉。」
○檮杌:ㄊㄠˊ ㄨˋ(1)本是一種凶暴的野獸,後來比喻為惡人。亦作「桃杌」。
左傳˙文公十八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嚚,傲很明德,失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幼學瓊林˙卷四˙鳥獸類:「人之很惡,同於檮杌;人之凶暴,類於窮奇。」
(2)古代楚國的史書。
孟子˙離婁下:「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後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檮杌,魯之春秋,一也。」
※翿:ㄉㄠˋ(又音ㄊㄠˊ)古時舞者所持的羽扇。
詩經˙王風˙君子揚揚:「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
○鷺翿:ㄌㄨˋ ㄉㄠˋ用白鷺的羽毛做成蔽身的舞具,舞者持之以舞。
詩經˙陳風˙宛丘:「坎其擊缶,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翿。」
以下為罕用字
※壔:ㄉㄠˇ1.堡。見說文解字。
2.高土。見說文解字。
※薵:(一)ㄓㄡˋ (二)ㄔㄡˊ
(一)ㄓㄡˋ1.草苞物。集韻.上聲.有韻:「葤,艸苞物也。或從壽。」
(二)ㄔㄡˊ2.草名。即藸草。
文選.枚乘.七發:「漃漻薵蓼,蔓草芳苓。」李善.注:「言水清淨之處,生薵蓼二草也。」或
作□,集韻.平聲.尤韻:「薵□,艸名。博雅:『薵,藸蔥也。』或從□。」
3.覆也,戴也。漢.揚雄.方言.卷十二:「薵、蒙,覆也。薵,戴也。」
※璹:(一)ㄕㄡˋ (二)ㄕㄨˊ
(一)ㄕㄡˋ玉名。見廣韻.上聲.有韻。
(二)ㄕㄨˊ玉器。見說文解字。
※嬦:ㄔㄡˊ女子人名用字。見集韻.平聲.尤韻。
※嚋:(一)ㄔㄡˊ(二)ㄓㄡ
(一)ㄔㄡˊ【疇】之異體。
(二)ㄓㄡ【譸】之異體。
※燽:(一)ㄔㄡˊ (二)ㄊㄠˊ(又音ㄉㄠˋ)
(一)ㄔㄡˊ1.顯著。見廣韻.平聲.尤韻。
(二)ㄊㄠˊ(又音ㄉㄠˋ)2.「燾」之異體。
※醻:ㄔㄡˊ【酬】之異體字。(動詞)
1.勸酒、敬酒。玉篇˙酉部:「酬,勸也。」
喻世明言˙卷四十˙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下官代他酬老先生一盃。」
2.贈與。
儀禮˙士冠禮:「主人酬賓束帛儷皮。」
清平山堂話本˙夔關姚卞弔諸葛:「命童子取銀一錠,以酬潤筆之資。」
3.報答。如:「酬謝」。
左傳˙昭公二十七年:「為惠已甚,吾無以酬之,若何?」
唐˙李白˙走筆贈獨孤駙馬詩:「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心剖出酬知己。」
4.應對、唱和。
晉書˙卷六十二˙劉琨傳:「諶素無奇略,以常詞酬和。」
元史˙卷一七○˙張昉傳:「左酬右答,咸得其當。」
5.實現、償願。如:「壯志未酬」。
宋˙陸游˙倚樓詩:「未酬馬上功名願,已是人間老大身。」
※魗:ㄔㄡˇ【醜】之異體字。(形容詞)
1.形貌陋劣、難看。
南史˙卷三十三˙張邵傳:「融形貌短醜,精神清徹。」
2.惡劣的、不好的。如:「醜聞」、「醜事」。
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羽為天下宰,不平。今盡王故王於醜地,而王其群臣諸將善地。」
3.汙穢。
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行莫醜於辱先,詬莫大於宮刑。」李善˙注:「醜,穢也。」
(動詞)
4.憎惡。
書經˙胤征:「既醜有夏,復歸於亳。」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惡直醜正,實蕃有徒。」
5.汙辱。如:「醜詆」、「醜化」。
呂氏春秋˙季冬紀˙不侵:「秦昭王聞之,而欲醜之以辭。」
6.相類。
孟子˙公孫丑下:「今天下地醜德齊,莫能相尚。」
(名詞)7.羞恥、不光榮的事。如:「家醜不可外揚」。
漢˙劉向˙新序˙卷三˙雜事:「然得賢士與共國,以雪先王之醜,孤之願也。」
8.醜惡、低賤之人。
詩經˙大雅˙綿:「迺立冢土,戎醜攸行。」
晉書˙卷六十六˙陶侃傳:「侃以偏旅獨當大寇,無征不克,群醜破滅。」
9.姓。如漢代有醜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