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丰+刀)』為字根衍生的字
※(丰+刀):
(一)ㄑㄧㄚˋ巧於刻劃。見說文解字。
(二)ㄑㄧˋ通「契」。見正字通.刀部。
※齧:ㄋㄧㄝˋ(動詞)
1.啃、咬。
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
唐˙杜甫˙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2.侵蝕。
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
宋˙陸游˙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名詞)3.缺口。
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4.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齧合:ㄋㄧㄝˋ ㄏㄜˊ牙齒上下緊緊的咬合。或指像牙齒般的咬合。
如:「齒輪間要相互齧合,運轉才能順利!」
○齧臂:ㄋㄧㄝˋ ㄅㄧˋ1.咬手臂。
魏書˙卷五十九˙劉昶傳:「雖在公堂,諸王每侮弄之,或戾手齧臂,至於痛傷,笑呼之聲,聞于御聽。」
2.自咬手臂以示決心的堅定。見「齧臂盟」條。
唐˙駱賓王˙上廉使啟:「雖噬指思歸,空軫倚閭之望。而齧臂求仕,非圖高蓋之榮。」
○齧臂盟:ㄋㄧㄝˋ ㄅㄧˋ ㄇㄥˊ咬臂出血以表示堅定的決心或極為誠信的盟約。後用以指男女私訂的婚約。
語本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傳:「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
如:「他們雖曾有過齧臂盟,但因戰亂而分離,始終無法結成連理。」
○養虎自齧:ㄧㄤˇ ㄏㄨˇ ㄗˋㄋㄧㄝˋ養老虎,咬傷自己。比喻縱容敵人而自受其害。
洛陽伽藍記˙卷一˙建中寺:「養虎自齧,長虺成蛇。」
○窮鼠齧貓:ㄑㄩㄥˊ ㄕㄨˇ ㄋㄧㄝˋ ㄇㄠ老鼠被貓追急了,也會反過來咬貓。比喻人到了無路可走的時候,也會起而反抗。
語本漢˙桓寬˙鹽鐵論˙詔聖:「死不再生,窮鼠齧狸。」
○齧臂之交:ㄋㄧㄝˋ ㄅㄧˋ ㄓ ㄐㄧㄠ交情深厚的朋友。=死生之契。
◎他們本就是齧臂之交,而今又結成兒女親家,真是親上加親。
○齧雪吞氈:ㄋㄧㄝˋ ㄒㄩㄝˇ ㄊㄨㄣ ㄓㄢ漢朝蘇武被匈奴單于囚禁於大窖中,不供應飲食,蘇武乃嚼雪混同氈毛而吞食。後用以比喻困境中艱難的生活。=齧雪餐氈。
見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
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二十一齣:「齧雪吞氈,蘇卿猶健;餐松食柏,到做得神仙侶。這糠呵!縱然喫些何慮?」
○齧雪餐氈:ㄋㄧㄝˋ ㄒㄩㄝˇㄘㄢ ㄓㄢ比喻困境中的艱難生活。=齧雪吞氈。
群音類選˙卷十三˙祝髮記˙分食寄姑:「信熊掌和魚怎得兼,便有龍肝鳳髓,也只合齧雪餐氈。」
○齧蘗吞針:ㄋㄧㄝˋ ㄅㄛˋ ㄊㄨㄣ ㄓㄣ齧蘗吞針形容食物難以下嚥。齧蘗,食用黃櫱,比喻食物之味如黃蘗之苦。吞針,將針吞下,比喻食物極難入口。
唐˙康駢˙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於口,各相眄良久,咸若齧蘗吞針。」
※恝:ㄐㄧㄚˊ(形容詞)因忽視、淡忘而顯出不在乎的樣子。如:「恝然」。
孟子˙萬章上:「夫公明高以孝子之心,為不若是恝。」
趙岐˙注:「恝,無愁之貌。」焦循˙正義:「忽忘於心,即是無愁。」
○恝置:ㄐㄧㄚˊ ㄓˋ毫不經意、不加理會。如:「恝置不顧」。
※絜:(一)ㄐㄧㄝˊ(動詞)
1.使清淨、乾淨。同「潔」。如:「自絜」。
詩經˙小雅˙楚茨:「絜爾牛羊,以往烝嘗。」
國語˙越語:「絜其居,美其服。」
2.整飾、修飾。
文選˙李康˙運命論:「故遂絜其衣服,矜其車徒。」
(形容詞)3.清明、清廉。
莊子˙徐无鬼:「其為人絜廉善士也。」
文選˙張衡˙東京賦:「聘丘園之耿絜,旅束帛之戔戔。」
○絜行:ㄐㄧㄝˊ ㄒㄧㄥˋ行為清廉謹慎而不苟且。
史記˙卷七十七˙魏公子傳:「臣脩身絜行數十年,終不以監門困故而受公子財。」
○絜楹:ㄐㄧㄝˊ ㄧㄥˊ形容諂媚奉承以圖個人利益。「絜」文獻異文作「潔」。
楚辭˙屈原˙卜居:「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將突梯滑稽,如脂如韋,以潔楹乎?」
○淳絜:ㄔㄨㄣˊ ㄐㄧㄝˊ淳厚而廉潔。
後漢書˙卷二十七˙鄭均傳:「又前安邑令毛義,躬履遜讓,比徵辭病,淳絜之風,東州稱仁。」
(二)ㄒㄧㄝˊ(動詞)4.用繩子測量寬度。
集韻˙入聲˙屑韻:「絜,約束知大小也。」
莊子˙人間世:「匠石之齊,至於曲轅,見櫟社樹,其大蔽數千牛,絜之百圍。」
5.審度、比較。
○絜矩:ㄒㄧㄝˊ ㄐㄩˇ君子審己度人,以同理心替人設想,使人我之間,各得其宜。
禮記˙大學:「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度長絜大:ㄉㄨㄛˋ ㄔㄤˊ ㄒㄧㄝˊ ㄉㄚˋ指度量長短大小,含有比較的意思。絜,審度。
文選˙賈誼˙過秦論:「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
※潔:ㄐㄧㄝˊ找到47則。
(形容詞)1.乾淨、明亮。如:「清潔」、「整潔」、「皎潔」。
唐˙王勃˙上劉右相書:「是知源潔則流清,形端則影直。」
2.清廉、端正。
管子˙明法解:「如此,則愿之人失其職,而廉潔之吏失其治。」
(動詞)3.使乾淨。
新唐書˙卷九十八˙王珪傳:「至潔濁揚清,疾惡好善,臣於數子有一日之長。」
4.修養、修治。如:「潔身自愛」。
唐˙孟郊˙送超上人歸天台詩:「何以潔其性?濾泉去泥沙。」
※契:(一)ㄑㄧˋ找到98則。
(動詞)1.刻。如:「契刻」、「契舟求劍」。
詩經˙大雅˙綿:「爰始爰謀,爰契我龜」。
淮南子˙齊俗:「故胡人彈骨,越人契臂,中國歃血也。」
2.投合、切合。又音ㄑㄧㄝˋ。如:「相契」、「契合」。
新唐書˙卷九十三˙李勣傳:「其用兵多籌算,料敵應變,皆契事機。」
(名詞)3.刻出來的文字。如:「契文」、「殷契」。
4.合同、合約。如:「地契」、「房契」。
韓非子˙主道:「符契之所合,賞罰之所生也」。
5.志趣相投的朋友。
晉˙陶淵明˙桃花源詩:「願言躡輕風,高舉尋吾契。」
唐˙武元衡˙至櫟陽崇道寺聞嚴十少府趨侍詩:「松筠自古多年契,風月懷賢此夜心。」
(二)ㄑㄧㄝˋ(形容詞)
6.畏怯。通「怯」。見「契需」條。
○契需:ㄑㄧㄝˋ ㄒㄩ怯懦。
周禮˙冬官考工記˙輈人:「行數千里,馬不契需。」
(三)ㄒㄧㄝˋ(名詞)
7.人名。殷代始祖。高辛氏的兒子,堯時為司徒,封於商。亦作「偰」。
※挈:(動詞)ㄑㄧㄝˋ找到20則。
1.提、舉。如:「提綱挈領」。
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詘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
2.帶領。如:「扶老挈幼」。
穀梁傳˙僖公二年:「挈其妻子以奔曹。」
※洯:(一)ㄑㄧㄝˋ水名,出雍州南山。
見集韻.入聲.屑韻。
(二)ㄐㄧㄝˊ「潔」之異體。
※蛪:(一)ㄋㄧˊ1.虹,與「蜺」同。
集韻.入聲.屑韻:「蜺,屈虹也。或作蛪。」
(二) ㄑㄧㄝˋ2.蛪蚼:蟲名,蟬屬。
玉篇.虫部:「蛪,蛪蚼,似蟬而小。」
集韻.入聲.屑韻:「蛪,蛪蚼,蟲名。如蟬,不捨晝夜。」
3.蛪蠅蟲。
廣韻.入聲.屑韻:「蛪,蛪蠅蟲。」
※緳:ㄔㄜˋ【掣】之異體字。
1.牽引、牽動。
文選.潘岳.西征賦:「掣三牽兩。」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詩:「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2.抽取。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七八歲時學書,羲之密從後掣其筆不得。」
水滸傳.第五十九回:「李俊、張順明晃晃掣出尖刀在手。」
3.疾速飛行。
南朝梁.簡文帝.金錞賦:「野曠塵昏,星流電掣。」
※葜:ㄑㄧㄚˋ 見「菝葜」。
○菝葜:ㄅㄚˊㄑㄧㄚˋ草名。根莖堅硬有刺,可入藥。見正字通.艸部。
※禊:ㄒㄧˋㄒㄧˋ古代一種驅除不祥的祭祀。於春秋兩季,在水邊舉行。如:「春禊」、「秋禊」。
晉.王羲之.三月三日蘭亭詩序:「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
※稧:ㄒㄧˋ1.秧稻。見集韻.去聲.霽韻。
2.禾稈。見集韻.入聲.屑韻。
※揳:ㄒㄧㄝ(動詞)捶打進去。如:「牆上的釘子鬆了,拿鐵錘把它揳進去。」
※褉:ㄒㄧㄝ褉襦。見廣韻.入聲.屑韻。
※楔:ㄒㄧㄝˋ(又音)ㄒㄧㄝ。(名詞)
1.上平厚、下尖扁的木塊。塞在榫頭縫隙中,使之固定。如:「木楔」。
淮南子˙主術:「大者以為舟航柱梁,小者以為楫楔。」
2.門兩旁的木柱。
唐˙韓愈˙進學解:「椳闑扂楔,各得其宜。」
3.植物名。即櫻桃。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橢圓形,有鋸齒。春夏間開小花,色白。果實小如毬,熟則紅,可食用。
爾雅˙釋木:「楔,荊桃。」郭璞˙注:「今櫻桃。」
○綽楔:ㄔㄨㄛˋ ㄒㄧㄝˋ樹於門首以旌表孝義的木牌。
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那時節,保香名到省內,除雜役在官中,立綽楔在門前,教滿城人欽羨。」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三折:「將公之德,薦舉君前,門安綽楔,墓頂加官。」
○楔子:ㄒㄧㄝˋ ˙ㄗ1.填補空隙的東西,如木塞。
水滸傳˙第五十五回:「水底下早鑽起四五十水軍,盡把船尾楔子拔了,水都滾入船裡來。」
2.元雜劇中,在四折之外,視劇情需要所加的獨立段落,以銜接劇情。
3.小說前的序文。
儒林外史˙第一回:「這不過是個楔子,下面還有正文。」
○加楔兒:ㄐㄧㄚ ㄒㄧㄝˋㄦ不按先後次序排隊,投機取巧從中插隊,稱為「加楔兒」。
○破頭楔:ㄆㄛˋ ㄊㄡˊ ㄒㄧㄝˋ指已破裂的楔不但不能彌補裂痕,反而會加大裂痕。比喻使事情更加紛亂的言語。楔子,用來補填間隙的東西。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第十一回:「歇會兒,街坊上走出幾個硌硌确确、紇紇(糸+荅)(糸+荅)的地方來,到不去勸鬧,且加上個破頭楔。」
○抽丁拔楔:ㄔㄡ ㄉㄧㄥ ㄅㄚˊ ㄒㄧㄝˋ抽拔釘子與木楔。比喻解除困難。
五燈會元˙卷四˙平田普岸禪師:「濟心語曰:『欲觀前人,先觀所使。』便有抽丁拔楔之意。」
元˙無名氏˙度柳翠˙第四折:「大眾恐有不能了達,心生疑惑者,請垂下問,我與他抽丁拔楔。」
○楔形文字:ㄒㄧㄝˋ ㄒㄧㄥˊ ㄨㄣˊ ㄗˋ西元一八四五年英國人拉雅(Layard)在古亞述帝國國都尼尼微發現,為古代西亞一帶所普遍使用的文字。所知以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人為最早使用者。以草莖和木頭為筆,書寫在溼軟的泥磚上,筆畫呈楔狀,像釘頭或箭頭。故亦稱為「釘頭文字」、「箭頭文字」。之後的巴比倫人、亞述人、西臺人等又相繼沿用數個世紀。
※偰:ㄒㄧㄝˋ(名詞)1.人名。相傳為堯的臣子,殷人的祖先。亦作「契」。
說文解字:「偰,高辛氏之子,為堯司徒,殷之先也。」
2.姓。如元代有偰傒斯。
○偰列箎:ㄒㄧㄝˋ ㄌㄧㄝˋ ㄔˊ人名。元回紇人,生卒年不詳。字世德,兄弟五人皆中進士。紅巾亂起,列箎全家罹難,後人稱其地為偰家池(今江西新建縣),以旌忠烈。或作「偰列池」。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