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上有關「人身難得」的譬喻
【前言】幾天前,參加蓮社念佛班的共修,班長在研討時提及:佛經上有三段有關「人身難得」的譬喻,大致內容如下──
《阿含經》裡有一則海龜喻云:「人身難得,猶如盲龜值浮木孔,其事甚難。」
佛在《提謂經》上,亦說有人身難得之妙喻。經云:「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中有旋嵐猛風,吹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於是」。
經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難得,生命易逝,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參看】生活藝術(四)難得的人身
http://www.amtb-mtl.org/pages/shenghuo.html
雖然相關的細節,我平日也曾接觸過,但不曾用心處理所有的資訊。而今聽班長說起,頓時有所警覺,便把平日讀書或聽講所知悉的有關資訊彙整於此,供大眾參考研究。
(一)吾人應有之警覺 文章〈轉載〉 - 有緣人 - Hooi Mein - Yahoo! BLOG
二、人身難得
次言本身:吾人今得人身,此事因緣,甚是寶貴;蓋欲出三界,而了生死,必假聞道,修行斷證。而六道中,其他五道,皆難修證。譬如天道,耽著樂境,每忽解脫,不思修行;若阿修羅,則宿習多瞋,與道相背,不肯修行;餓鬼眾生,則饑火中燒,呼號求食,猶恐不及,不得修行;而畜生道,愚癡昏昧,但知食睡,不識修行;至於地獄,眾苦交煎,受罪無間,更是不能修行。唯有人道,雖亦有苦,而道轉親切,易啟覺悟;且尚存小安,得獲辦道,而至證果。故古德曰:整心慮,趣菩提,唯人道為能耳。
然欲得人身,卻非易事。良以眾生投胎之時,賴耶本識(俗稱靈魂)昏迷倒惑,循業受生,只見男女交會因緣,而不識其善惡好歹。其中投生人道之數,僅得一二;投生餘道之數,恐不止百千萬億。故昔釋迦佛說涅槃經,即謂迦葉言: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印度稱手為爪);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是故,若捨此人身,想再投生為人,則如高山頂上,胡亂垂線,而能正穿針孔;亦如大海上浮木,浮木上有一孔洞,盲龜伸頭,恰入孔洞,其機緣之數,固甚寥寥。且一旦投生餘道,不論天鬼地獄,壽數皆甚久遠;即畜生道,壽數雖較短促,卻恐輾轉多生。如昔舍利弗,祇園中所見蟻子,已歷七佛,至今九十一劫,仍受蟻身,不得解脫。故經云: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思之可畏!
http://hk.myblog.yahoo.com/jw!GOE0YaCaHxiMy7W5dWoTHA--/article?mid=212
(二)吾人應有之警覺 (錄自)佛學十四講講記 第十四講 吾人應有之警覺 淨空法師講述
乙、人身難得
這一段是佛在經典上勸勉我們的話。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最貴」:人身最可貴,因為容易修道。「易近道」,容易接近佛法,「容易覺悟」,「容易解脫」;所以六道裡面人身最可貴。「餘」:其他的五道;「本」:我們現在的人道。「天耽樂忽解脫」:天上樂多苦少,把生死大事忘掉、疏忽了,這是富貴學道難。「修羅多瞋背道」:修羅瞋恚心太重,好勝心、嫉妒心、瞋恚心特別重,這三樣東西障道,所以他修道非常困難。我們自己是不是修羅?如果這三種心重,就是修羅。《楞嚴經》講,阿修羅四道都有,天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裡有,只有地獄道沒有修羅。我們如果在一切順逆的境界裡面,沒有爭強好勝的心、沒有嫉妒的心、沒有瞋恚的心,決定不是修羅。「三途昏昧多苦」:地獄、餓鬼、畜生太苦,昏昧多苦,這也是修行的障礙。昏昧,不能辨別是非;多苦,苦障礙修行。人道的好處,「多苦易啟覺悟」,「小安能獲修道」。人道苦多樂少,能得小安穩、小康之家,這是可貴之處。人身不容易得,得人身就有解脫的機會。我們在六道裡,這一生好不容易得到人身,若不好好利用這個機會超出三界輪迴,得到等於沒有得,空來一場,太可惜!
「難得」:人身難得。為什麼難得?底下是佛在經上所說的比喻。
「機緣喻」:機緣不容易。第一個比喻,「高山垂線穿鍼」:佛是講須彌穿鍼,須彌山是最高的山,從山上垂一條線下來,山下放一個繡花針,線一掉下來,剛好就穿進針孔。你們想想,這個機會有幾成?這是說得人身的機會這樣渺茫,我們是須彌山那條線,恰巧就穿進人道這個針孔,真不容易。第二個比喻,「盲龜浮木伸頭」:瞎眼的烏龜在大海裡,大海裡有個木板,木板當中有個洞,木板在大海裡漂,瞎眼的烏龜頭一伸出來,剛好伸在木板洞裡;這個機會太難得,機緣不容易。佛說的話是聖言量,我們要相信,佛不會欺騙我們的。《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我們一定要相信佛所說的,人身不容易得來。在六道裡,神識投到人道確實不容易。
「量數喻」:從數量上比喻。「爪土及大地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祇樹給孤獨園,祇園精舍蓋房子有建築工程,佛帶弟子們去看,佛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後撒掉,指甲上還有一點。佛一個動作、一個表示,他的學生們都會問:老師您這是什麼意思?因為佛沒有戲論,不會開玩笑,一舉一動都是給人啟示的。佛反過來問學生:「我指甲上的土多,還是地上土多?」這還用得著問嗎?當然是地上的土多。佛說:「我們現在世的人,死了以後來生再得人身,數量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死了以後不能得人身,像大地之土。」人身難得,一生嚴持五戒十善,來生才能保住人身。我們有沒有做到?五戒力量薄弱,來生得人身的機會就很渺茫,所以大多數的人,來生都到三惡道去。貪心重的到餓鬼道;瞋恚心重的到地獄道;愚痴重的,迷迷糊糊、是非黑白顛倒、邪正分不清的,到畜生道。貪瞋痴三毒煩惱是三惡道的業因,所以佛教導我們一定要斷貪瞋痴。為什麼?不墮三惡道。佛菩薩苦口婆心都是為我們好,我們沒法子報答,他也不需要我們報答。這是數量上的比喻,也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一個明眼人,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現前這些大眾,都看得清清楚楚;哪一個人往佛道上走,將來會成佛;哪一個人往地獄道走,將來會下地獄,現在雖然還沒去,已在地獄報名註冊;哪一個人走餓鬼道,哪一個人走畜生道,清清楚楚。你是什麼樣的心、什麼樣的行為,將來會到那裡去。要從自己的心行去改,於一切法不貪,就不會墮餓鬼道;於一切逆境不瞋恚,就不墮地獄道;對於正法、邪法分得清清楚楚,一點不迷惑,就不墮畜生道。
「時間喻」:這是時間上的比喻。「天鬼獄世壽長」:天道、鬼道、地獄道壽命都很長,人的壽命短,人身難得而易失。「七佛世仍蟻身」:這個故事也是佛說的。在祇樹給孤獨園,佛看到一些螞蟻,就問弟子;弟子有許多證阿羅漢果的,都有宿命通;叫他們看螞蟻,七佛世仍蟻身。阿羅漢的天眼、宿命通觀察不到,阿羅漢只能看五百世,佛能看到五百世以前。藏教佛從修行到成佛是三個阿僧祇劫,七佛是二十一個阿僧祇劫,牠還是螞蟻;不是說螞蟻壽命有那麼長,牠愚痴執著,認為那個身就是牠,所以死了之後還是投胎作螞蟻,到七尊佛過後還是螞蟻身。佛看了之後很感嘆:畜生道不容易脫離!畜生愚痴、執著,所以不容易出離。
「得為大幸」:人身容易接近佛法、容易覺悟、容易修行證果。人身難得,得為大幸,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把西方淨土修成。真正修淨土,三年的時間就足夠;《淨土聖賢錄》、《往生傳》裡,三年修成的人非常多,我們三年必定也能修成。可是這裡頭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一切萬緣要放下。你之所以修不成,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胡思亂想太多,這是大障礙,要把身心世界統統放下。像印光大師一樣,把「死」字貼在床頭,提醒自己:我快要死了!萬念俱灰,萬緣放下,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這是正經事。不放下是累贅,不放下是大病,不放下是大苦大難,放下就自在。
http://www.amtfweb.org/understand/14talk-14.htm
(三)佛陀教育電子報 2004-12-17
百喻經選輯 為王剃鬚
昔者有王,有一親信,於軍陣中,歿命救王,使得安全。王大歡喜,與其所願,即便問言:「汝何所求?恣汝所欲。」臣便答言:「王剃鬚時,願聽我剃。」王言:「此事若適汝意,聽汝所願。」如此愚人,世人所笑。
半國之治,大臣輔相,悉皆可得,乃求賤業。愚人亦爾。諸佛於無量劫,難行苦行自致成佛。若得遇佛及值遺法。人身難得。譬如盲龜值浮木孔。此二難值今已遭遇。然其意劣,奉持少戒便以為足。不求涅槃勝妙法也。無心進求,自行邪事便以為足」(願為王剃鬚喻)
【語譯】
從前有一位國王,身邊有個勇敢的年輕人,擔任他親信的侍從。有一次國王領軍作戰,他也跟著國王一起出征。
在恐怖的戰場上,敵人不斷的拼死衝鋒過來,國王被敵軍包圍了,這位侍衛冒著生命的危險,拼命的殺退敵人,保護國王脫離了險境。
回到皇宮之後,國王十分高興,覺得這次作戰能夠生還,是因為靠他的保護。因此為了獎勵他的忠貞和勇敢,想滿足他的願望。國王在朝廷上,伸手將那個年輕的侍衛,拉到自己的身邊,對所有的大臣說:
「這一次完全靠他勇敢的行為,救了我的生命,對我來說,他真是最大的功勞呀!諸位大臣!論功行賞,應該要怎樣的獎勵他呢?」國王問所有在朝的大臣。
大家一時想不出適合的嘉獎,國王看大家不開口,便說出自已的意思:
「這樣好嗎,宮中所有的官職、財寶、均由他隨意的選擇如何?」
「大王高見,甚是得體!」所有大臣都一致的這樣說,國王見大家都同意了,便對身邊的那位侍衛說:
「你的願望是什麼呢?你想要什麼,我都答應你。」
「大王,」這位侍衛不好意思的說: 「我什麼都不要,只希望大王剃鬍鬚的時候讓我來剃。」
「這就是你要求的事嗎?」國王說:「這事如果合你的意,我就滿你願吧!」
事情傳開來之後,大家都笑話這樣的蠢人:「他為什麼不要求國王賞賜更有價值的東西呢?這不是很愚癡嗎?」
* * *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佛陀及佛法難得能出現世間,想在生為人的情況下,見佛聞法,那真像大海盲龜巧遇木孔,是多麼難得的機會呀!難遇能遇,還能隨便錯過機會嗎?但眾生愚癡,有此機緣遇上了佛法,卻不求大法了脫生死,只希求不究竟的人天福報,這不像那個年輕的隨侍,不求一切珍寶,祇願為王剃鬚一樣嗎?
‧摘錄自‧《百喻經》、《百喻新譯》
http://www.budaedu.org/epaper/2004/20041217.htm
(四)人間佛教讀書會的書~讀書會參考教材/星雲說偈 文/星雲大師
「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友難遇」,如果難得而都能得到,那真要好好珍惜!
《阿含經》裡有一則海龜喻,是說要想得到人身,就如一隻盲龜,在大海中漂流,要找到一根可以倚靠攀救的浮木非常不容易,尤其浮木上還要有個孔,讓盲龜的頭伸出來以便漂浮,實在是難上加難,所以說「人身難得」!經典又喻示「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人身難得,生命易逝,我們能不好好珍惜,不好好修持這寶貴的人身嗎?
http://sql.fgs.org.tw/bookclub/books.files/matters/matters-i/matters-i-2.htm
(五)業
人身難得
想自殺的人,是身心難熬到連一秒鐘,似乎也無法再捱下去的苦悶,道是外人難以瞭解的情結;但無論如何,『想死』的信念一直支持著想自殺的人,它的堅固難拔,就好比小偷搶匪,他也確信不移—這次作案一定『成功』,如果他相信會失敗—坐牢、槍斃,他還敢去搶去偷嗎?今天,既然已知自殺之苦。何不反過來相信活者當一個人是多麼的難得—在佛教經典中說:『得人身如爪上土,而失人身如大地塵』,其得失之差豈能比較?又有一喻:如深海中住一盲了雙眼的海龜,它每百年會浮出海面一次,而海上因風而吹浮一塊有孔眼的木頭;得人身的機率,是相當於這只盲龜從深海底中浮出海面時,恰好頭穿過這塊漂浮不定的木頭的孔眼。再有一喻:如一人從須彌山頂,懸垂一條縫衣的細線,當在風吹不止的狀況下,剛好將線穿過山底下定位不動的針孔。故《弘一大師傳》中說:『人身難得——是萬古一瞬的因緣,佛法難聞——是歷劫不遇的際會;錯過了,沒人能承擔這份過失。』儘管這輩子的身心不是令您百分之百的滿意,但請您務必要尊重珍惜。
http://jzf.cixin.org/www.jiexieyin.org/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