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維中的散文集《不是太堅強》之前,我把iPod裏「柚子」的歌找了出來。在充滿和風與陽光的音樂中,捧一杯紅茶或咖啡,細細地閱讀維中這本暌違六年的散文集。
這樣類似宗教儀式的準備,對於閱讀這本散文集是必不可少的,至少對我而言是。因爲在維中的這本書裏,對於人、對於物件、對於社會與生活的種種態度,都是那麽認真、精致,如果不以同等的態度對待,恐怕會失去很多美好的東西。
在閱讀一本與我們同世代,甚至是年齡相仿作者的文字時,我們往往不會像閱讀古典文學與大師作品那般投入,相反地,時常會因爲即有的規則模式,往往會給出很多尖刻的批駁。於是,需要鼓勵與支持的新文字變得很脆弱,就像太陽底下的肥皂泡,如果只是隨便一眼,可能就看不到它的絢爛,只看到脆弱的爆炸。這種對待社會、對待他人的批判模式,在現今社會中已經成爲一種「潮流」,可是越來越多的人卻沒發現,當無法再看到別人的好時,你對於美好的信念,也變得不是太堅強了。
所以,我願意以一種精致的態度來閱讀這一本在網路上其實早已經看過的書。
然後,發現美好。
【不是】
我們所熟悉的書衣,橫向的占大多數。之前曾看香港作家李碧華寫書衣,覺得很有意思。她認爲書衣其實是一個很尷尬的東西,它很像給書穿衣服,但是卻又只能遮一點,位置放得稍低,像內褲,往上推,就是胸圍,把它弄到下方,就成了襪子。
可是這一次,維中的書腰卻是豎的。
在他出版的所有書裏,這也是這一次。
豎的書腰,宛如一條美好的圍巾,披垂而下,多了點靈動,少了些尷尬。更讓我覺得美好的是,這一次的書腰仿佛一架滑翔機,似乎只要你願意,就可以穿過書籍,直跨到封底。而在移動書腰的時候,高架橋仿佛時光軌道,而位於上方的光點則像在天際滑翔的明珠,自由地放出溫柔而又璀璨的光芒。
採用這樣豎的書腰設計,或許是因爲文字或版型的關係,但是,讀者向來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思維解讀他所要讀的書,就像任何的藝術分析,甚至包括夢的分析,只要經過人的大腦思考,必然帶上主觀的態度。
也因爲如此,世界在某種意義上其實可以輕易被否定,只要你願意。
《不是太堅強》的主旨之一,就是這樣一種否定的態度吧。
不管是家族關係,或者是在校園中的師生關係,還是在異地的旅人與陌生城市之間的關係,又或者是人與物件的關係,每一個關係在維中的筆下似乎都是一種不夠堅強的關係。從〈唱所欲言〉中父母卡在歌中的尷尬,到〈星巴克遇劫記〉中光天化日之下被搶走手機的荒謬,從〈滿懷的火光〉中脆弱青春的岌岌可危,到〈當我站在這裏〉中學生報告的荒唐可笑,從〈今天不上香〉中被習俗的轉易,到〈我和我的藍心湄〉中偶像的改變,從〈My Whole New Wall〉中承載記憶的舊明信片牆被拆除,到〈陽光停泊的渡口〉中只能在記憶中保存的旅行記憶,從〈潮流中戀舊〉中存在iPod裏的老歌,到〈豆漿〉裏再一次被留下的豆漿……每一次,當我們都以爲理所當然的時候,我們卻發現,所謂的「理所當然」,事實上時常形容的並不是「當然是這樣啊」,而往往是「不是」的形容詞。
就像我很喜歡書腰上的那句文案——
「誰說男孩就該堅強?
我們也有示弱的權利!」
維中的「不是太堅強」,實際上是對這個世界的一個拆解。仿佛拿著螺絲刀,剖開了我們慣常自以爲是的認知,而讓我們看到,在我們認爲的「公理」、「定理」、「規則」、「法則」之後,還有更多的東西。
就像在後記中,維中那樣寫著,原本是想做一個不會給別人添麻煩的人,結果卻因爲太不會給人添麻煩,反倒被人忽略了。我也有這樣的經驗。之前的一段時間裏,因爲發生了一些事情,我一直處於很低潮的狀態。但是面對朋友時,我卻發現,我總是很容易變成一個開朗的人,溫柔的人,我總是接收著別人的不開心和悲傷,永遠傾聽別人的訴說,然後給對方勇氣和力量。
可是事實呢?
事實上,我也不是一個那麽堅強的人,我也會被一些話傷害,也會很敏感地因爲被忽略而感受到寂寞。從這個角度看出去,我們眼中的對方是不是真的像我們所想象的那樣?又或者,我們眼裏的世界,是不是真的像我們想象的那樣?
於是,維中以整本文字書寫「不是」,並以他的眼光,拆解出許多我們所忽略的東西,尤其關於男生的部分。在男生的生存觀上,維中用了一種新的詮釋,讓我們瞭解到,原來男生並不一定要成爲所謂的「社會精英」,也不一定要成爲永遠是西裝領帶、面無表情的高級人士,男生其實可以有很多的生存方式,比如改造自己的身體與裝備,趕上社會的潮流;比如在家庭中,男生可以成爲連接長輩心靈,改變兩代對立關係的橋梁;比如男生也可以學著對自己好一點,照顧好自己,不管是冬夜裏擁有一張溫暖的床,還是遇見蟑螂時手頭的一罐殺蟑劑……
在很短的篇幅裏,維中總能巧妙地避開平板的書寫,直抵事件的核心。也就是在這樣的一次次對自我,對眼見的世界否定,這本散文集才會變得奇妙而有特色。
於是,在讀完了這本散文集之後,我似乎也學會了一種「不是」的眼光。在不斷的否定中,我漸漸明白,成長的階梯之一,就是告別舊有,只有不斷伸手撥開過去的灰塵,才能看到光亮的本質與未來的無限可能。
也在「不是」的指引下,我明白了,我也該告訴朋友,屬於我本質的那些「不是」的部分。
【太】
《不是太堅強》裏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太」。
「太」的意思,一般解釋爲「很、極」。《不是太堅強》裏的「太」,最突出的莫過於「戀物」這一點上。
從《-501-紅標男孩》開始,維中的書寫裏從不缺少關於對物的眷戀,他甚至也毫不避諱自己的「戀物癖」。而在《不是太堅強》中,這種對物件的戀,終於演化成一種可以用「太」來形容的程度。
從iPod到數位相機,從柚子的CD到一杯豆漿,維中將物件的功能發揮光大。很多的時候,物件已不是純粹的物件,它們往往代表了一種生活狀態,一種生活面貌,一種對人生的態度與觀點。
就像我很喜歡的一篇〈旅行的下午〉裏,維中就寫了一段關於母親學習電腦的經過。因爲旅行的關係,身爲家庭主婦的母親買了電腦,從此以後,拿鍋碗瓢盆的手開始變成與滑鼠鍵盤爲伍。而在學習與摸索中,母親與「我」之間的關係也漸漸拉進。更重要的是,電腦又像一道魔法門,讓母親和「我」重新回到那個悠揚美好的下午。
人的記憶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可靠,很多時候,我們會忘記很多以爲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物件往往可以成爲一種承載情感與記憶的工具。〈旅行的下午〉中的電腦以及照片,就裝載著母親對於曾有美好的專注與享受,在母親爲數不多的旅行中,最美的一刻幻化成爲一張照片,抵擋住時光的沖刷,永遠地停在最美的刹那。
推而廣之,維中在《不是太堅強》中關於物件的書寫,大多數都承擔了感情的功能。物件不僅聯絡了與他人的情感,還成爲審視自身的鏡子。像《興趣的範圍》一部分中,這一點顯得極爲明顯。
這是一系列爲男生時尚雜誌寫的文字,因此,流行的元素充斥其間。然而,這又不單是將一系列流行元素簡單羅列,只是讓人感覺到高不可攀,相反地,維中將這些流行元素融入了自己的生活。不管是適合與不適合自己的,不管是站在潮流之前的還是日常會用到的,不管是家居生活還是型男必備,我們在閱讀裏都能體認到屬於人性氣息的一面。
比如在〈包在我身上〉這一篇裏,維中就寫出了自己對背包族的認識。同時,他又以縱向(歷史)與橫向(自我)做對比,構成了寬廣的對比網路。從遊戲引發到達爾文的背包,又從朋友那裏照見過去背包的自己,在人生的進化歷程中,背包不再簡單是一個裝載物品的工具,也不是與服裝搭配的配件,更重要的是,背包體現出一個人的性格,以及在時光的眩目光華下,我們所發生的轉變。
我在閱讀這樣一篇篇充滿生命力的「戀物宣言」時,總是在心底會心一笑,然後說一聲——
「太棒了。」
【堅強】
在《不是太堅強》的開始,有一首柚子的歌詞——
「在一再的相遇與別離裏
在傷人與受傷的歲月裏
在失去與獲得的徘徊裏……
但是受傷流淚的次數越多
我們也變得越堅強」
這一段歌詞引言,是貫穿《不是太堅強》的精髓。或者可以這樣說,《不是太堅強》是一本男生對於「不堅強生活」的另類解釋。
因爲作者是年輕男生,所以不可避免地,這本散文集也從年輕男生在都會中生活著手,宛如一個高超的醫生,拿著手術刀解剖出在當今社會中,男生所必須承擔的,以及可能出現的不同生活可能。同時,因爲維中的現實生活背景(家中老么,與父母生活,少年時身體欠佳)的緣故,散文裏的文字又不可避免地帶上了對於「不堅強生活」自己的理解。
在我很愛的一篇文字〈滿懷的火花〉裏,維中記述了少年時一段危險的經歷:因爲「氣胸」的緣故,「我」在少年時幾乎接觸了死亡。氣胸的壓力,不僅是由於過度的操勞,還有著對於現實無法掌控卻又必須被推著走向毀滅的巨大心理壓力。
我相信很多人在閱讀這一篇時,都會和我有一樣的感想。並不屬於天才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受到了很大的壓力。尤其在少年時代,我們所背負的,很多時候不單純只是一次考試的成績,更多的是家族期許所帶來的壓力。但是,在那個環境中,我們所能做的反抗,總是那麽微乎其微,我們所發出的呐喊,似乎只在胸腔裏回蕩。
「我」的爆發,則以「氣胸」這一形式表現出來。「我的身體向這個世界與體制發出了怒吼。變成一座火山,兇猛地爆發出來。一次不夠,那麼再來一次、再來一次。我的身體表面上看來是那麼虛弱的,但其實比靈魂更為堅強與勇敢。它做出了我這個懦弱的主人不敢反抗的事。」(注)
「氣胸」成爲一種意象,是身體對於靈魂的反抗,是少年對於制度的反抗,是生命對於生存方式單一可能性的反抗。當「我」因爲氣胸而被剖開身體的瞬間,事實上是一個少年被生硬地剖開殘酷的世界,看見生命本質的瞬間。
於是,面對生命的我們變得不是太堅強了,這種「不堅強」,是一種與真實世界的貼近。只有當我們瞭解世界並不是童話的時候,我們才會明白,其實不是太堅強,才是活下去的本質。
僞裝的堅強,只是爲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添上一層膜,一面牆。當我們以「堅強」作爲保護膜時,我們實際上也很粗暴地將那些想給予我們安慰、給予我們溫暖擁抱的友善人們一一推開。
男人爲什麽那麽害怕「不堅強」?男人難道就不能「不堅強」嗎?
並不是那樣的。《不是太堅強》這樣告訴我們。
於是,有了深夜面對蟑螂時的一罐殺蟑劑;於是,有了冬夜裏一張溫暖的單人床;於是,有了面對搞怪學生和善解人意兩種不同學生時的包容;於是,有了星巴克被搶後的平靜……
男人堅強不服輸的形象、男人不輕易示弱的形象、男人必須面對所有的傷害的形象、男人要成爲一面牆一棵樹讓人依靠的形象,在此刻都被淡化。「不堅強」或許會在生活中帶來一些彷徨,也帶來一些不安定感,但是,我們卻可以從感覺到,這樣被淡化後的形象,顯得比模式化的英雄更讓人親近,更讓人覺得可以擁抱。
如此的沒有距離。
而同時,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新世代男生形象,也就此出現。
他在說著「我不是太堅強」的同時,依舊懷著關愛他人的心,愛著別人,也注定會被人愛。
最重要的是,當我們看到他如小王子般受傷時,我們可以微笑著走過去,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然後對他說一句,「加油」!
【關係】
每次閱讀散文時,我總會想一個問題:閱讀散文的我們,是不是有偷窺癖,總是借著光明正大的理由,窺視他人的生活與秘密。
有些時候,作者可能會偷龍轉鳳,但是,潛意識總是告訴我,很多地方是真實的。在我們閱讀散文的同時,我們也和作者交著朋友,不管認識還是不認識,不管有聯繫還是沒有聯繫。
我們如此深刻地介入一個人的生活,如此清晰地掌握對方的思想與秘密(可能比作者身邊的朋友更瞭解他),這樣的我們,與作者之間到底應該被界定爲什麽關係?
讀完《不是太堅強》,我突然明白了。
當我們讀到一些文字,並深深地爲之感動著迷,甚至認爲對方所寫的就是我們所想的,還可能會有相逢恨晚,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時,我們所享受的,是一場精神上的盛宴。
在〈指尖合作關係〉中,維中給這種關係下過這樣的注腳:「無論是在讀者與文本之間,或者現實與虛構之間,一旦開始了閱讀的手勢,指尖和心靈的合作關係就不會消失。」(注)這段話很清晰地爲我們搭起一座橋,通向書寫與閱讀之間的橋。走過這條橋,我們所到達的儘管是一個作者用真實與虛構爲我們建築的世界,可是,那個世界的核心,是一個認真書寫的人。
這個人是真實的,因此,在別人眼裏讀者與作者之間看似「不堅強關係」,事實上也如《不是太堅強》這本書所要傳達的意象一樣——
可以不堅強,但是卻會持續下去,一路陪你到最後。
所以,每次的閱讀,是讀者與作者之間的互相承諾,承諾在以文字互相陪伴的歲月中,會以「最堅強關係」一路鼓勵,直到最後……
【注】引文部分出自《不是太堅強》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