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知道Kurt Cobain是個心裡非常孤寂的人,每次聽著NIRVANA的歌曲,都會被Cobain那掏心掏肺般宣洩著的聲音給打動,尤其是仔細閱讀歌詞中的文字,總是會忍不住跟著心痛起來,想要抱住Cobain拍拍他的背說:「好了,好了,別這樣。」
可是,Last Days裡那股濃的話不開的孤寂,還是像一顆原子彈在我心底爆了開來,直奔天際的火苗就這樣在我的血液裡奔竄,深深撼動我的心情。
影片一開始,男主角Blake (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是在描寫Kurt Cobain,不過由於內容算是導演的揣測,為了尊重導演,提到影片內容的部分我還是以片中的主角名字「Blake」來稱呼。) 神情渙散般的獨自在樹林裡走路、游泳、小解,只有風吹的葉子窸窸窣窣的聲音,和Blake偶爾有如夢囈似的喃喃自語。到了夜晚,他在樹林裡堆起了一團小火光,此時只剩下樹枝燃燒時的聲響,一切是如此的安靜,整個氛圍異常的寂寞。爾後,Blake突如其來的從喉嚨最深處,朝天大吼一聲:「Home~」,當下我真的嚇了一跳,而那個喊著「Home」的聲音,充滿了孤單、極度的渴望,甚至還擦雜著一點茫然不知所謂的感覺,聽起來居然讓人忍不住背脊都涼了起來。
我開始喜歡NIRVANA的時候是22歲,剛從美好單純的學生生涯中走出來,我努力揣摩屬於Kurt 27歲的世界,為什麼在他的音樂裡會有這麼多這麼多的痛苦,彷彿已經用力掏盡所有之後,又有數以萬計的痛苦不斷湧現?
在整個影片中,Blake總是無意識般的四處晃動,做些令人不解的舉動,突然間就昏迷似的睡著,甚至連他在弄食物吃的時候,都讓人不禁擔心一下:這樣真的就可以吃了嗎?而他幾乎不與人交談,總是自言自語,即使交談也似乎無法專注一刻於聽別人講的話,更無法講出完整清楚的句子。他無法走到自己以外的世界,別人也走不近他的世界。
影片中,只有兩個時候他似乎是清楚的,其中一個讓我深受感動、感同身受般的快樂;另一個則是讓我整個情緒就此崩潰。
鏡頭站在屋外,從一個窗戶的特寫開始。屋內有各式各樣的樂器,擺在窗邊的是一套鼓,Blake在裡面一會兒彈奏吉他、一會兒打打鼓,鏡頭很緩慢的往後拉,一直拉到整著窗戶、整個房子、房子越來越小……,在那樣的時候,即使Blake似乎是想找到一個出口宣洩某些情緒,還是可以完全感受到那個時候的他是自在的、簡單的、舒服的,是完全可以沉浸在幸福裡的感受。
另外一場鏡頭,友人講述了他的日本露水姻緣愛情,希望Blake能夠幫忙修改一下他為這個故事寫下的音樂,Blake一貫的恍惚,雖然喃喃的回應了友人:「我會聽聽看你的帶子」,但我還是懷疑他到底聽進去了多少?友人離開之後,Blake開始輕輕的刷著吉他,輕輕柔柔的,緩緩的唱出這首歌:
Death To Birth
從成熟到腐爛 / 太過真實,無法生存
我該躺下或站起來再走
我的眼睛終於睜開 / 我的眼睛終於閉上
尋找聲音 / 聽我的眼淚
聞到我們所消耗的味道
用糖蜜使彼此窒息 / 酸甜的天氣
吹過樹梢 / 游過海洋
飛越我們留在地球上的氣體
從死到生是條漫長孤獨的路
我應該再死一次嗎?
在空間的物質中死去 / 我永遠不會知道
除非看到自己冰冷的臉龐 / 除非看到自己的棺材
從死到生是條漫長孤獨的路
從死到生是條漫長孤獨的路
從死到生是條漫長孤獨的路.....
我永遠忘不了在戲院裡聽這首歌的感覺,Blake一開口的寂寞就讓人瞬間獃住了,隨著他的娓娓道來,鼻頭漸漸跟著酸了起來,等到他充滿無奈個唱出「從死到生是條漫長孤獨的路」,我的眼淚已經悄悄的滴了下來。可是還沒有結束,Blake繼續的唱著,越來越用力的嘶吼著,這一段,幾乎是Blake在全片中最清楚表達言語與情緒的時刻,唱到後來,我已經必須非常壓抑的讓自己不要哭出聲音來。
我終於可以明白平常我從CD裡聽見的聲音,為什麼會如此孤單。Kurt的世界就像五線譜一樣的分明;就像每次鼓的落點一樣清楚;就像每條吉他的絃一樣單純,可是我們這個世界跟Kurt的世界不同,對於Kurt來說,音樂不僅是他的出口,而且是他唯一的出口,唯一與世界接軌的方式,其他的方式對Kurt來說,都太複雜、太不誠實。所以Kurt Cobain滿腔的愛啊、不安啊、憤怒啊、悲傷啊、疑惑啊、寂寞啊才會這樣猛烈的從他的音樂裡傾倒出來,傾倒出來還不夠,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愛不安憤怒悲傷疑惑寂寞……,無窮無盡。
影片的最後,一如大家所知的結局,我們看見了Blake冷冰冰的屍體,導演很技巧的避開死亡的那個瞬間,甚至給了歌迷一份禮物:Blake純淨赤裸的靈魂,緩緩的一步一步往天上爬,也許這樣對Blake來說,才是種平靜的結果。Blake死去之後,他的那四名友人雖然自私的趕緊離去,然而在車上四人彷彿各有所思,不發一語,其中一人無意識般的輕輕的刷起了吉他,一段悠悠的旋律緩緩流洩,也許,看似離經叛道的他們,只有「音樂」是唯一的出口,也只有用這種方式,掩蓋心中的不安與憂傷,而這也或許是對Blake來說,最好的憑弔方式。
戲結束了,絕大部分的人靜靜的看著工作人員名單,在名單之前的字幕告訴大家「這部片參考了Kurt Cobain的某些時刻,但內容純屬虛構」,在名單的最後則告訴大家:「僅以此片紀念Kurt Cobain,1967-1994」。我看著最後的這一段字幕,心情非常非常的激動,可是燈已經亮了,我不能坐在那裡痛哭,於是我很用力的走了一段路,一直走一直走,內心的澎湃卻怎麼樣也無法減緩。
有人說,對於歌迷來說,看超脫末日,大概就像是基督徒看「受難記」的心情,親眼目睹那些過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很痛苦的,不過也因為透過這樣痛苦的方式,讓人更了解、更貼近一步Kurt的心情,藏在那憤怒的奔放的聲音底下,包含著的竟是這麼多細膩的、敏感的哀愁,對於Kurt來說,音樂就是他的「Home」,演唱並不只是一個「興趣」,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與方式,所以NIRVANA的搖滾才會這麼的渾然天成,這麼的打動人心。
說的再多,都不如好好聽聽Kurt的聲音,回到家以後,我把NIRVANA的CD拿出來,仔細的聽,用力的聽,讓整個人被Kurt的聲音緊密的包覆住,走進Kurt建立起的世界,碰觸到了一點點那顆敏感,脆弱,像水晶一般乾淨透明的心。
「果實已傷痕累累,而青春正在盛開當中。」(註)
這一次,就好好的流淚吧!
註:
這句話,以及標題,皆出自NIRVANA的歌詞。
圖片來源:
1.
http://0rz.com/?ghGPW
2. 金馬影展的影片牆
3.
http://www.art.com/asp/sp-asp/_/pd--10104555/Kurt_Cobain.htm
4.
http://0rz.com/?V6gE6
5.
http://vivi007.twoday.net/images/topics/Nirvana/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