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台灣的美食文化一直在進步之中,但是有很多地方還是不足,一個國家的美食和其國家發展的背景一直習習相關的,一如許多人對於日本飲食或旅遊的服務精神感到佩服萬分,這和日本文化其實一脈相承的,至於台灣要如何進步,就看看本篇文章吧!
看看在旅館業界有多年經驗的嚴長壽先生如何詮釋台灣美食演繹與蛻變。
本文出自 PChome 【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
嚴長壽:「轉眼三十七年了,這本書算是我在觀光旅遊這一行的畢業報告。我覺得我應該把自己的經驗,有層次的介紹出來,希望可以給未來的規劃者、給所有關懷台灣這片土地的人,一點參考。」
若各位看倌想要訂閱此份電子報,請直接於 PChome 免費電子報首頁(
http://epaper.pchome.com.tw/index.htm?s_maincat=all)訂閱【嚴長壽.我所看見的未來】電子報即可。
台灣在獨特的歷史發展中,留下了早期的移民料理,又加入日本飲食元素和中國八大菜系的精華,近年來,眾多餐飲學校更培育出不少年輕的創意廚師。台灣美食逐漸在國際上打出名號,卻也不能輕忽一個個緊追而來的競爭者。
每年,交通部觀光局都會針對來訪台灣的外國旅客做「來台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從中瞭解他們來台灣的原因、最喜歡台灣什麼地方,做為觀光推廣的參考。
近幾年的調查中,當外國旅客被問到為什麼來台灣時,比例最高的回答,居然不是台灣風景,而是台灣美食。可見,台灣美食已經在國際間打響名號,魅力足以行銷台灣。
台灣成為美食之都的過程,其實非常有趣。就讓我從前些日子宴請各國的貴賓講起。
我選的餐廳,是清幽的食養山房。出菜前,我先來一段開場白,從頭說起台灣菜。
早期的台灣菜,實在談不上「美食」。原因是,初期從大陸到台灣開墾的移民,多半是男人,而且是農民、漁民,這些在大陸窮苦勞碌、不得不外移討生活的人,連照顧自己都很困難了,哪裡懂得燒飯做菜。所以,水開了,所有菜、肉丟進鍋,在滾水裡煮一煮,熟了就撈起來。為了吃起來有點滋味,於是沾一點從家鄉帶來的醬油膏,這樣,也就成了一道菜。這也是為什麼台灣小吃中有白斬雞、肝連肉、下水湯的原因。
台灣後來被日本統治五十年,在長期耳濡目染之下,日本飲食文化中的元素,也被萃取、轉化,流傳下來,像是天婦羅、煙燻鯊魚、燙魷魚沾芥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