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2-11 06:49:59| 人氣6,5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245 經說“正行而為堅實”,其正行者,說“受律儀已,學其學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245  2457-246頁末行 

第三既發心,已於諸勝行修學道理分三

己三、既發心已學行道理分三。

第三、在發了願菩提心以後,應當修學種種殊勝菩薩行的道理分成三方面來宣說。

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庚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發心以後必須修學學處的理由。

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 

庚二、顯示學習智慧方便一分不能成佛。宣說只修學方便或只修學智慧定不能成佛。

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 庚三、正釋學習學處之次第。詳細解釋修學學處的次第。

今初:開始宣說庚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

今初。

子一、發心已後須學學處之因相分二:

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學處是成佛的方便故當修學

丑一、不學學處定不成佛故當修學

如是發願心已,若不修學施等學處,雖如前引《慈氏解脫經》說有大勝利,然不修學菩薩學處定不成佛,故於勝行應當修學。

如是發了願心之後,若不修學佈施等學處,雖然如前文所引的《慈氏解脫經》所說,僅發願心便具有大利益;然而,若不修學菩薩學處,則必定不能成佛。因此,對於殊勝的菩薩六度萬行應當修學。

前引《慈氏解脫經》,即上士道開始時引《聖彌勒解脫經》說:善男子,譬如破碎金剛寶石,然能映蔽一切勝妙金莊嚴具,亦不棄捨金剛寶名,亦能遣除一切貧窮。善男子,如是發起一切智心金剛寶石,縱離修習,然能映蔽聲聞獨覺一切功德金莊嚴具,亦不棄捨菩薩之名,能除一切生死貧窮。雖然經中說發心之後縱然未修六度也具有大利益,但不修六度決定不能成佛。(只發願心便具大利益並不等於只發願心便能成佛。)

為何不學學處定不成佛呢?論中繼續闡述:

丑二、學處是成佛的方便故當修學

《伽耶經》云:菩提是以正行而為堅實49諸大菩薩之所能得,非以邪行而為堅實諸人所有。

《伽耶經》說:無上菩提是那些以正行為實義的諸大菩薩所能獲得,並非以邪行為實義的人所能具有。

49堅實:實義、心要。

《三摩地王經》亦云:故以正行而為堅實,何以故?童子,若以正行而為堅實,無上正等菩提非難得故。

《三摩地王經》也說:因此要以正行為實義。為什麼呢?童子(佛子)!因為若以正行為實義,則不難獲得無上菩提。

以上講了以正行為實義才能成佛,那麼正行到底是什麼呢?論中認定:

言正行者,謂成佛方便,即是學習菩薩學處故。

所謂正行,即成佛之方法,也就是學習菩薩的學處。

《修次初篇》亦云:如是發心菩薩,自未調伏不能伏他。如是知已,自於施等極善修學,若無正行不得菩提。

《修次初篇》中也說:發心菩薩如果不能調伏自心,就不能調伏他人。知道這一點之後,便對佈施等極其認真地修學,若無正行則不能證得菩提。

《釋量論》云:具悲為摧苦,當修諸方便,彼方便生因,不現彼難宣。

《釋量論》說:具大悲心的菩薩為了拔除眾生的苦難,應當修學拔苦的方便。因為方便生是果?,方便是因,心中若不顯現方便,則難以說法度化他人。

謂於他所若有大悲,須除他苦;又除彼苦,但有善心願其離苦猶非滿足,故應轉趣除苦方便。

這是說:如果對眾生具有大悲心,則必須遣除他的痛苦;而要遣除他的痛苦,只有願他離苦的善心仍不足夠,因此應轉而趣入拔除他苦的方便。

又若自不先趣方便,不能度他,故欲利他當先自調。又於自調,經說正行而為堅實,其正行者,說受律儀已,學其學處

而且,如果自己不先趣入方便,也不可能度化他人,因此想要利益他人,首先應當調伏自心。而對於調伏自心,經中說以正行為實義,所謂正行即是受律儀之後,修學律儀學處

故以正行為堅實者,於所行處無錯為要。

因此,以正行為心要者,對所行之處沒有錯誤是十分重要的。

總之,菩薩欲拔除眾生的苦難,唯有將眾生安立在六度中,才能去除其由慳吝等引生的眾苦。而要調伏眾生,將其安立於六度,菩薩自己先須以六度為心要。因此,僅發願心尚不足夠,必須受菩薩律儀後,善加修學佈施等學處。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