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0-11-03 09:52:19| 人氣4,6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廣論消文207 有情無量苦,欲為一一所,成無量功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廣論消文207  2074-2084 

益西彭措堪布開示

子二、對此精進則具大義分四:

智者菩薩讚歎發菩提心者甚為稀有

由傳記瞭解菩提心乃道之關鍵

未發菩提心則雖修布施等亦不入菩薩行

最初即令菩提心達到扼要之利益

丑一、智者菩薩讚歎發菩提心者甚為稀有

解佛密意堪為定量諸佛子等,若有如此寶貴之心,於內生起執為稀有,歎生如此稀有妙道。若內心生愚夫所愛微分功德,則不執為如是希奇。

在智者菩薩等的心目中,何種功德才是稀有呢?
論中說:了達諸佛密意、所說堪為標準的諸菩薩們,若見某人內心生起了如此寶貴的菩提心,則會認為稀有,讚歎此人生起了如此稀有的妙道。如果只是內心生起了愚人所愛的微少功德,則不認為稀奇。

愚夫所愛微分功德,即凡夫特別愛執的八種共同成就、有漏禪定神通等內外道共同成就,菩薩不以為稀奇。

唐代黃蘖大禪師在未開悟前,曾與友人結伴遊方。行至某地時,山水沖來,原來的路變成了河。友人把草笠拋在水上,蹦上草笠,順水漂去,而且招呼黃蘖說:過來,過來。
黃蘖說:早知如此,打斷你的狗腿!
這時,漂水而過的神僧連連讚歎:
真大乘法器也!我不如你。
所以,神通並不稀奇,能夠生起
世俗與勝義菩提心,才是稀奇。

《入行論》云:餘自利不起,利益有情心,此希勝心寶,先無今得生。

《入行論》說:其他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尚且不能生起一剎那利益有情之心,如此稀有、殊勝的菩提心珍寶,過去未曾有過,今天竟然從心中生起了。

又云:豈有等此善,何有此知識,豈有如此福?

又說:對於缺乏安樂、深陷痛苦中的有情,菩提心能給予他們增上生與決定勝的安樂、能斷除他們相續中的痛苦、能遣除他們的愚癡黑暗。何處能有與菩提心等同的善法,何處能找到如菩提心般的善知識,何處能有如菩提心這般的大福德?

又云:誰發勝心寶,即禮彼士身。

又說:誰發起了勝妙的菩提心珍寶,即應向發心者恭敬頂禮。

又云:從搖正法乳,出此妙醍醐。

又說:攪動正法的乳汁,提煉出如此微妙的菩提心精華。

發菩提心是以聞思修三慧之杵,攪動契經正法的廣大乳海所提煉出的精華,具有出生一切利益的美味與大力量。

此說是出佛語心藏 勝教授故。

這是說,了知佛語的精要是最殊勝的教授,用來比喻從正法乳中提煉出的精華

丑二、由傳記瞭解菩提心乃道之關鍵

是故吉祥阿底峽尊持中觀見,金洲大師持唯識中實相之見,然菩提心依金洲得,故為師中恩最重者。

所以,阿底峽尊者所持的是應成派中觀見,金洲大師是持唯識宗真相唯識見,以見解來衡量,金洲大師較低(原因是:應成派持-非有非空之見他日學習止觀時,關於應成派的見解會有詳細論說,而真相唯識見,則承許依他起識實有),但因為尊者的菩提心是依金洲大師而生起的,故金洲大師是尊者所有上師中恩德最重的上師。

當年,尊者提及其他上師的名字時,合掌於胸前;提到金洲大師的名字時,則雙手合掌於頭頂。

弟子問:為何尊者顯現上有如此差別,是您上師的功德有差別,還是恩德有差別?

他說:我的上師都是大成就者,功德並無差別,但恩德有大小。我相續中僅有的少分菩提心,都是依金洲上師的恩德才獲得的,故對我恩德重大。

林師兄消文資料如下

唯識宗實相分,指實相唯識派。陳那主張「所緣」應具備兩條件:一、所緣(境)必須有實體,並且必須能夠引起能緣(心)攀緣而生;二、在能緣之識生起後的分別中,要有行相。此即實相唯識之概念,亦稱有相唯識。其後繼者有護法、法稱、玄奘等。其相對之宗派為虛相唯識或無相唯識,由彌勒、無著、世親、安慧等菩薩所立。

若有瞭解聖教扼要,觀此傳記,於道扼要有大瞭解。

若對聖教的扼要有所瞭解,觀察此段傳記(阿底峽尊者傳),相信會對道之關鍵得到深刻的瞭解。

若勤修此生真實心

如果精勤修習發生菩提心的道理,而生起了真實的菩提心。

雖施烏鴉少許飲食

雖然只是布施少許飲食給烏鴉。

由此攝持,亦能墮入菩薩行數

但是因為有菩提心的攝持,這樣也能算作是菩薩行。

若無此心,縱將珍寶充三千界而為布施,亦不能入菩薩之行

如果沒有菩提心,縱使把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珍寶布施出去,也不能成為菩薩行。

丑三、未發菩提心則雖修布施等亦不入菩薩行

如是淨戒乃至智慧,修諸本尊、脈息、明點等,皆不能入菩薩之行。

如同以上布施那樣,波羅蜜多乘其餘戒、忍、進、定、慧等五度以及密乘修持本尊、氣脈、明點等(即波羅蜜多乘及密咒乘的所有修行),若無菩提心攝持,均非菩薩行。

丑四、最初即令菩提心達到扼要之利益分二:

以比喻說明 引教證說明菩提心的三種功能

寅一、以比喻說明

猶如世說刈草磨鐮,若此寶心未至扼要,任經幾久勵修善行,無甚進趣,如以鈍鐮刈諸草木。

刈草磨鐮,即為了割草,先要將鐮刀磨利。磨不磨鐮刀,直接影響割草的效果:刀利,則割草事半功倍;刀鈍,則割草事倍功半。所以,不應急於割草,而應先盡力將刀磨利,此即古人所說欲成其事,先利其器。

意義:
若菩提心未修至扼要,即使多劫中努力修持善行,也不會有大的進展,如以鈍刀割草一樣。

若令此心至於扼要,亦如磨鐮,雖暫不割使其鋒利,其後刈草雖少時間能刈甚多。一一剎那亦能速疾淨治罪障、積集資糧,雖微少善能令增廣,諸將盡者能無盡故。

如果起初便能力求使菩提心達到關鍵重點,則如同努力磨刀,雖然暫時不割草,但等刀磨至鋒利後,便能很快地割下許多一樣,進道的速度將極為迅速。原因是:以菩提心攝持,每一剎那都能快速淨治罪障、積集資糧,縱然微量的善法也能使其增長廣大,即將消盡的善根也因此成為無盡。

此處宣說了菩提心的三種功能: 速疾淨治罪障;

速疾積集資糧; 能令善根增長無盡。

寅二、引教證說明菩提心的三種功能

一、以菩提心能速疾淨治罪障

《入行論》云:大力極重惡,非大菩提心,餘善何能映。

《入行論》說:對於具有強大勢力的極重惡業,除了圓滿的菩提心,其餘哪種善行能夠勝伏呢?

又云:此如劫火 一剎那,定能燒毀諸罪惡。

又說:菩提心如同劫末火一般威力無比,一剎那就能燒毀應墮地獄的罪業。本應受報之定業,尚能以菩提心摧毀,何況其餘不定業。

煩惱障、所知障、業障中,菩提心所消除的是業障。因為菩提心是一種能成就最大福德之善法,一旦發起,相對的非福業就會逐漸減弱。

二、以菩提心能速疾積集資糧

又云:若思為除療,諸有情頭痛,具此利益心,其福且無量。況欲除一一,有情無量苦,欲為一一所,成無量功德。

《入行論》又說:僅僅心中略思:願以我的頭痛除去所有有情的頭痛,具有這種利益有情之心,尚且能產生無量福德,何況內心強烈希願遣除盡虛空界每一位有情的無量生死大苦,想為每一位有情而成就佛果無量功德。以如此偉大的菩提心,必能積累無量無邊的福德資糧。

三、菩提心能令善根增長無盡

又云:餘善如芭蕉,生果即當盡,菩提心樹果,恒無盡增長。

又說:其餘不為菩提心所攝持的善根,就如芭蕉樹一般,僅一次生果便會窮盡--枯死,而以菩提心攝持的善根永遠不會窮盡且能恒時增長。

台長: deepmind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