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07-17 10:33:00| 人氣1,27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隔陰之迷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隔陰之迷

印順法師談隔陰之迷” 
華雨集第四冊-一五 隔陰之迷

, 2012-02-01 15:29 — 推廣中心

一五 隔陰之迷

四十年前,我曾讀過一本淨土宗的書,有這麼一句:「羅漢猶有隔陰之迷」。意思說:修證到羅漢,還有隔陰之迷,不如往生極樂世界的好。但阿羅漢生死已了,不會再受後陰,怎麼會有隔陰之迷呢?我曾向人請教,有的說:「四果羅漢」,本指第四阿羅漢果,有的以為一、二、三、四果,都可以稱為阿羅漢,才有這樣的文句。中國人的作品,有些是不能以嚴格的法義來評量的。雖這麼說,我也不知對不對。近見『當代』雜誌(三十期)所引,印光大師『淨土決疑論』說:「一切法門皆仗自力,縱令宿根深厚,徹悟自心,倘見、思二惑稍有未盡,則生死輪迴依舊莫出。況既受胎陰,觸境生著,由覺至覺者少,從迷入迷者多」,當然沒有念佛法門的穩當了!文句說到「既受胎陰……從迷入迷者多」,也許這就是隔陰之迷的一種解說吧!

先說什麽是「隔陰」?什麽是「迷」?

陰是五陰 ——五蘊。我們的身心自體,佛分別為五陰
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眾生在生死中,只是這五陰的和合相續,沒有是常是樂的自我。這一生的身心自體是前陰,下一生的身心自體是後陰,前陰與後陰,生死相續而不相同,所以說隔陰。

迷有二類
迷事是對事相的迷亂、錯誤、無知;迷理是對谛理——

無常、無我我所、空性、法住、法界的迷惑。

約迷事說,一般眾生及證得初果、二果、三果的聖者,在從此生到下一生的過程中,都是「不正知」的。如入胎時,或見怖畏,或見歡樂的境界,在胎中與出生時,也這樣的不能正知;前生的自己與事,都忘失了。約迷事說,一切眾生,就是前三果聖者(阿羅漢不會再受後陰 [P183] ),都是有此「隔陰之迷」的。不過三果聖者,初生時雖不能正知,但很快能憶知前生的一切。所以釋迦佛的在家弟子,得三果而生色界天的,有的從天上來下,向佛致敬與說偈贊歎。

如約迷理說凡夫是迷理的,如不能轉凡成聖,是從迷入迷的。初果聖者是能見谛理的,一得永得,是不會再退失的。在入胎、出胎時,雖不能正知,不能現見谛理,但所得無漏智果,並沒有失落。如錢在衣袋中,雖沒有取出來用,你還是有錢的。所以得初果的,最多是七番生死;得二果—— 「一來」的,一往天上,一來人間;得三果——「不還」的,一生天上,就能究竟解脫。
所以聖者雖有「隔陰之迷」,對解脫生死來說,是絕對穩當的,解脫生死是為期不遠的。聖者決不會從覺入迷…… 

廣欽老和尚開示:

經過隔陰之迷,菩薩也怕隔陰之迷,本師佛,就是釋迦牟尼佛,降生為人,他也要十幾二十年後,他才能現出菩薩的生命,他本來就是個大菩薩,快要成佛了,在肉身之中還是隔陰之迷,還是要迷很久,所以隔陰之迷是進入肉身的一種障礙,那麼你一個菩薩道的修行者,這一生好不容易修到譬如地前幾地,下一輩子隔陰之迷下來,根本連自己都找不到,所以你怎樣找回你自己呢?就是靠你所稱念的佛菩薩,那麼這個是明燈,如果沒有這個的話,你想在菩薩道上走,是絕對不可能的,那只好趕快修回淨土去,不要想在這世間,想要在世間行菩薩道,一定要好好恭念一尊,至少要有一尊,很虔誠的把一尊佛或菩薩,當作你的明燈,那麼你這一生這樣子,來生再來的時候,你還有機會,你再轉世輪回的話,不管你在那一道,你自然有明燈可以找回原來的路,所以念佛的重要性就在這裡。 


蓮池大師開示:

古云:聲聞尚昧出胎,菩薩猶昏隔陰。予初疑聲聞已具六通,菩薩雙修定慧,何由昏昧,均未能免?及考之自己,稽之他人,昨宵之事,平旦忽爾茫然,況隔陰乎?乍遷一房,夜起不知南北,況出胎乎?

彼諸賢聖之昏昧,蓋暫昏而即明,俄昧而漸覺者也;而我等凡夫,則終於昏昧,而不自知也。捨身受身,利害有如此者。為今之計,直須堅凝正心,毋使剎那失照,而復懇苦虔誠,求生淨土;生淨土,則昏昧不足慮矣。 

台長: deepmind
人氣(1,27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佛學名詞1 |
此分類下一篇:九住心
此分類上一篇:印順佛學 八地應該屬於修道位?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