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霹靂火紅極一時,不過我卻迷上了公視最近上檔的連續劇「赴宴」。如果說霹靂火之於大學生只是一種追逐潮流的需要,要拿裡面荒謬的劇情及誇張的人物角色來打屁說笑,那「赴宴」之於我,或許是嚴肅的課題探討及難以自拔的陷入。
我沒看過「赴宴」的小說,但我很訝異台灣居然有人藉著小說在討論所謂「大自然」的議題。也許對很多台灣人而言,雪霸國家公園的原始林、杉林溪的人工造林和大安森林公園那些都市植被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都是樹木、都是草、更重要的是都不是自己的。許多人大概從來不曾意識到這一層:人工的花園或森林跟原始林的差異究竟在哪裡。雖然這樣講實在不公允,畢竟在台灣不是人人都是植物學專家,不是人人都能意識到這個層次的問題,只是可惜了台灣人活在一個植物種類如此繽紛而豐富的島嶼上,卻從來不懂得去珍惜,乃至於不想去加以認識,其實十分可惜。
我也是喜歡蒔花植草之人,我曾經迷過種植歐洲的香草植物,曾經試圖將凋謝的蘭花盆景起死回生,曾經關心起台灣的野花野草。我不斷對台灣的生態環境投注關愛的眼神,擔心台灣的原生植物,是否會被不斷引進的外來植物大舉入侵,威脅到他們生存的環境;對於網路上花草專門的討論版,在驚訝於某些人對國外植物的園藝品種如數家珍之外,心中卻隱隱有著對台灣植物無法「出人頭地」的不安。大體而言,我會比較偏向郭明峰這個角色對植物的態度:好好的森林和山野,為什麼要人為加以介入?在台灣這樣功利的社會當中,土地不可避免地成為炒作的資本,在很多生意人眼中,許多未開發的原始林地不啻是令人垂涎的肥肉,就是那些樹木也成為攫取暴利的來源。那個角色或許可以代表一群痛心台灣森林被這樣糟蹋的人們,只是當中的態度和手段,並不是最理想的。
不過,我並沒有像郭明峰那個角色那樣憤世嫉俗(不過角色設定有他的背景考慮),視那些美麗的花園為庸脂俗粉。他也許不滿意的是破壞原始林,再另外弄一個人工的花園。但若這些花園是廢棄的工業用地、礦場、市中心鬧區的荒地,它是否就不需要被如此嚴苛地看待?就好像劇中郭明峰喜愛陳心潔在麵店及其後院所種植的許多植物,但一提到「園藝」、「人工造景」等一般生態學者所不樂見的名詞,他的反應則是極度的冷淡,甚至是趨於惡劣的,因為這些名詞的背後,往往是自然棲地的破壞,外來植物對原生植物的威脅,和化學藥劑的過度濫用。只是,就如同剛剛所提到的,如果這些園藝造景是建立在已經被人工破壞的地區(都市、工業用地、垃圾掩埋場、礦場、墓地…),那些「以山林蒼生為己任」的人,是否仍是堅持讓大自然去處理這一切,而不是人類?
論及這個問題,我不禁想到我的學校。我的學校是開闢山坡地蓋起來的,校地上有一些沒有開發的林地(並不是原生林,而是植有許多相思樹的半人工森林)被保留下來。同時校方也在大片被清除的林地上,用人工種植了許多樹木,只不過這些樹木雖云「人工種植」,但可想而知他們大概在種下去的那一刻開始,就任憑生滅,倒也十分「自然」。前一陣子學校又開始執行他們的「校園綠化」活動,在校園中植上大量的庭園竹、楓樹、木棉等原不屬於此地的植物,希冀創造出他們理想的「自然美景」。若現實生活中真有郭明峰這個人的存在,知道有這種事情,恐怕是怒不可遏地衝去負責人的辦公室對主事者破口大罵吧。只是絕大部分的人,只喜歡四季遞嬗時人工造景所營造出來的繽紛色彩,而厭惡充滿蚊子、甲蟲、蛞蝓、螻蟻瀰漫的真實自然,而人類也迫於現代生活的無奈,必須要建立起一個拒其他生物於千里之外的生活場所。但我們發現人還是不能沒有自然,所以王宮貴族設了園囿,工業革命發明了公園、行道樹,為了配合人類,這些植物再也不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充其量不過是活的「公共設施」罷了。
我不想替劇中人物解釋什麼,也無意評判學校計劃的對錯。但當我在看郭明峰這個角色的時候,我心中其實也有與他相類似的情懷,同樣關心台灣山林的一草一木,同樣痛心台灣人民對這些美麗生物的破壞與糟蹋。不同的是,劇中人物試圖去落實他心中的理想與願望,我只能看著令人難過的生態報導,疲於大聲疾呼維護這塊寶島的重要,任憑那些無知的人們剜去他們賴以生存的命脈,眼睜睜看著台灣生態的浩劫一步步地逼近…,如果台灣還會有郭明峰這種人物的存在,我希望他們能真正無畏的、勇敢地走下去。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