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09 21:37:18| 人氣61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高雄捷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從這篇文章(http://taiwan.chtsai.org/2006/11/06/gaoxiong_jieyun_chu_tiyan/)得知,高雄捷運從十一月一日至十二月卅一日開放市民試乘。姑且不論高捷弊案,高雄能有捷運,應該值得高興,不過我過於政治算計的腦袋隨即想到──這該不會是民進黨選舉的招數吧?相較於城市光廊那種很表面的東西,高雄捷運才比較是個像樣的大型公共建設,還是在謝長廷手上開始動工的。一石二鳥,誠良計也。

回到捷運身上。文中對捷運的營運頗為擔憂,他認為高雄人習慣以機車代步,從機車的方便性來看,有多少人會捨機車而就捷運呢?其實這個問題,除卻北北基以外的其他台灣都會區都得面對,特別眼下有欲興建具獨立路權的大眾運輸系統的城市,還有台中、新竹、台南等地,這些都會區居民的移動方式,應無太大差別。台灣充滿許多民眾對捷運地鐵有過分浪漫的想像,在他們心中,捷運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而是文明的象徵。但我們實在要自問:花大錢蓋捷運,是否就能一勞永逸解決交通問題?

首先是便捷度。捷運固捷,但不一定便利,而且一定不比騎機車便利。要如何讓民眾甘願走一段路到捷運站,出站後再走一段到目的地?其間也許得等紅路燈,忍受糟糕的人行道品質,骯髒不堪的空氣,盡了捷運站,還得走常常的通道、爬樓梯,尖峰時段還不一定有位置坐。有多少人甘願如此?

其次是價格問題。以台北捷運為例,一般單程票價並不便宜,即便汽油的價格不斷攀升,也不過跟搭捷運不相上下。據說歐洲的大眾運輸也非常昂貴,但他們的石油更貴,相較之下,搭車反而比較便宜。以捷運這種龐大的系統,光是維護的費用就沒有辦法降低票價,除非政府高額補貼,或是用環境捐之類的名義,從汽機車使用者那裡收取稅金補貼捷運乘客,但這樣的正當性何在?

至少就這兩個問題,就足以證明:只有捷運是不夠的,要有配套措施,捷運才能發揮效用。

捷運需要什麼配套措施?從我觀察台北市,似乎可以歸類出幾點。第一,人行道的整修。既然要讓民眾走路,就必須要有好的行走環境,人行道寬敞平整自是基本要求,管制機車不可再漫無限制地停放在人行道上,亦非常重要。還有設置路燈、種植路樹、掃蕩路霸、無障礙坡道等等,都是增加人行道品質的方式。維護人行道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改善市容景觀。如果台北市這幾年有變美,我敢說有一半是美在人在人行道上。

第二,嚴格管制交通,這裡包括交通秩序和停車位。台北市愛開交通罰單,幾乎是全國聞名,像我這樣從沒有在台北市騎車開車的人,根本一點影響也沒有,如果此舉才能讓那些駕駛人稍微收斂,我歡迎之至。而停車問題,台北市的紅線比重之高,大概也是全台數一數二,如此增加駕駛者停車的困難,只好停到收費停車場,負擔的金錢增加,使用自行車的欲望就會比較減低。拖吊開單之事,就是機車也不能倖免,如果民眾時常出沒在拖吊得很頻繁的地方,也許使用大眾運輸的可能性應該會有所提高。

第三,繁密的公車系統。這是中南部都會區最弱的一環。以台中為例,現任台中市長胡志強對台中市公車著力甚深,幾年下來,雖有進步,但仍差強人意。這也不能怪誰,畢竟在此以前,台中市公車幾近於零,會搭乘的人只有時間很多又想優惠票價的老人,有時會有通勤的學生。而且公車發展到一種程度,就應該要用服務業的態度來經營,像是班次準點、司機態度、車內清潔、標示系統都須注意。台中市顯然只重視開闢路線及增加車輛,其他並不重視。照文中所言,高雄的捷運路線有限,沒有公車延伸,對交通環境的改善勢必相當薄弱。這點是文中擔心的主軸。

不過我倒以為,對多數高雄人而言,享受搭捷運帶來的「文明感」,應該才是比較要緊的事情。就憑此點,我想高雄捷運應該會有一段不短的蜜月期。至於高雄市政府是耽溺在短暫的榮景中,還是努力把應該隨之改善的部分加緊做好,這就不好說了。

台長: 何必生
人氣(61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時感 |
此分類下一篇:國家的品格
此分類上一篇:搬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