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3-07 00:04:09| 人氣20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轉錄】共產黨也民主過自由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此文是我在看舊的聯副電子報時看到的,讀來令人感嘆。一來感嘆八九學運那些被牽連的諸多知識份子們,至今仍無法平反;可怪台灣自雷震的自由中國始,經歷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一直到野百合學運,為什麼台灣人對天安門事件所表現的態度竟然如此冷漠,在人權的關懷上,甚至不如港人。二來感嘆過去追求自由民主的共產黨,在四十年後居然變成手刃學生運動主使;這是不是中國近代史發展的宿命,每一個最初追求民主自由的政黨,一旦掌握大權,終不免成為權力的奴役,國民黨如此、共產黨如此,如今我們看到了民進黨亦復如是。「權力導致腐化,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化」,一部中國的近代史,不過如此。)


共產黨也民主過自由過


【張作錦】

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肯定將成為中國近代史重要的一頁。在直接、間接的當事人中,除了柴玲、王丹、吾爾開希這些廣場青年之外,王維林和金堯如也使大家長念不忘。王維林,一名普通青年,以肉身阻坦克車前進;金堯如,香港文匯報總編輯,六月五日該報第一版只印上「痛心疾首」四個大字。最近讀了兩份資料,正與這二人有關。

前清華大學校長沈君山的新著《浮生後記》,不日將由《天下文化》出版,筆者因寫序之便,得先讀全書。《後記》主要內容是一九九悾年起的兩年內,沈君山在北京與江澤民三次見面討論兩岸前途的談話記錄。第一次就由「六四」談到了王維林:

沈:關於六四的事我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那王維林怎麼了?如果還活著,是不是可以讓他出來給大家看看,這樣也好吧!

江:就是找不著。我們看到的照片是個背影,這王維林的名字,也是記者說的。我讓他們查,用計算機(按:即電腦)查,找出四百多個,過濾了,死的人裡沒有他,關起來的人也沒有他,這是確定的,但就是找不著,不見了,估計是隱藏起來不願露面。

沈:王維林擋坦克的鏡頭,全世界都看見了。我在台北看,一面看,一面流淚。六四的情形很複雜,您也說了,但像王維林這樣,總是一種單純的勇氣,也許是違法亂紀,不過現在也過去一年多了,是不是對這樣的人,可以更寬些?

以大陸對人口戶籍控制之嚴,想要「隱藏起來不願露面」,大概不容易。這自然是一個敏感話題,沈君山本可不提,以免影響「賓主盡歡」的氣氛和效果。但大家一說到「知識分子」,就要求他要有「道德勇氣」。而對抗權勢、同情弱小,應是道德勇氣的具體實踐。誠然,王維林僅僅是一個人,但我們要正視的,不是那個「一」,而是那個「人」。

二月間到美國度假,中文《世界周刊》上有一篇有關金堯如的報導。金先生是老共產黨員,「痛心疾首」之後不僅失業,也不能在香港立足,乃移居美國。居美,自然要取得居留身分。到移民局口試的那天,律師告訴他,他只要裝作不懂英語,一切問話由律師代為處理。當移民官問道:「你是不是被迫加入中國共產黨的?」這當然是出於律師善意的設計。不料律師還沒來得及答腔,金堯如卻用英語直截了當的回答:「當然不是,我是自願的。」美國雖然民主,但防共甚嚴。美國人參加任何政黨官府均不得過問,唯獨參加共產黨要向司法部登記。金堯如的坦白承認未得到從寬處理,申請居留的事當然告吹。事後律師埋怨他,他答道:當年共產黨標榜民主,標榜自由,我們這些青年正是主動追求那些東西的,如何能是被迫呢?

金堯如先生已於今年一月辭世,不知他的居留權最後怎樣了。真正的知識分子,必須有所不為,然後才能有所為。美國律師認為說被迫是從權,金堯如卻認為那不是從權,而是苟且。如果他願意苟且,六月五日那天的文匯報第一版就可以苟且,用不著跑到美國再去自辱了。

不僅金堯如加入共產黨的最初心願是追求民主自由,想來江澤民也是,甚至鄧小平、毛澤東都是。中外古今任何的政治團體,起初都是有理想、有原則的,否則如何能取得群眾支持,因而生存、壯大?但一旦權力到手,領導階層饜於私欲,理想就會逐漸腐蝕。這時團體內的知識分子如能首先反省,而又反省的人多,這個團體也許還有救。不過從歷史發展來看,力挽狂瀾而成功的英雄少,失敗而受難犧牲的烈士多。

英雄使人歌頌,烈士令人惋惜,但這些畢竟都是少數;我們這些千千萬萬的黔首百姓怎麼辦?怎麼活?要不要來一次「公投」,看看我們有沒有權力、有沒有能力決定自己的命運?

【2004/03/04 聯合報】

台長: 何必生
人氣(20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