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8-21 09:33:22| 人氣15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蹭的季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秋天是北京最舒服的季節,沒有冬天的乾冷、夏天的炙熱、春天的沙塵暴,加上「十、一」有七天的長假,正是出遊的好時機,本地人喜歡往青島、上海跑,外省人則往城內湧進來。到了北京以後我常常聽到「蹭」這個字,作及物動詞用。牽著劇組工作人員的衣角,摩蹭一會兒混進劇場看免費戲,叫「蹭票」、「蹭戲」;溜進外系或外校上免費課,叫「蹭聽」、「蹭課」;不請自來,白吃人家一頓,叫「蹭飯」、「蹭吃」。以此類推,還能發展出「蹭澡」、「蹭睡」、「蹭網」等等蹭式用語。長假來臨,遊人遽增、百貨公司大減價、演出活動頻繁,我猛然理解到這「蹭」字的精準。人一多,蹭蹭蹭蹭不就蹭進去了嗎,只要懂門道、願意蹭熱鬧,哪兒都能蹭進去不是嗎?

蹭,誰都在蹭,蹭得到、蹭得巧妙、靠好關係蹭、靠蹭建立好關係,則見各人本領高下。有時你正煩惱看不到某個演出,「座位很緊張」票務人員總是這麼說,忽然有人打電話來說他可以帶你蹭進去。你自然是喜形於色,旁邊的朋友聽到了,說他也想蹭蹭,於是你厚顏請求多一張票,對方拍胸脯說沒問題,先到劇場再說吧。結果晚上七點跟著你出現在首都劇場門口竟有四個人(你朋友的朋友也知道了這件事),真是丟死人了。當然最後一定五個人都蹭得進去,(不然怎麼叫蹭?)但你也要有心理準備,下次別人也會帶著四五個朋友來蹭你的戲。

蹭的奧義,一在免費,二在人際關係,缺少其中一項要件便不算蹭。這使得規規矩矩排隊買票的,應當是光明磊落、有尊嚴的,顯得冤枉且「社會關係不良」。最好的位子往往有錢也買不到,早就被蹭走了。提前拿到蹭票的,也不一定會來,於是,坐在後面的,便往前面蹭,聚在劇場外面的,便往裡劇場裡面蹭。你沒有入場卷,並不知道今晚有誰會來,但你還是到了劇場門口,只要來了一個你認識的熟人(就算不熟也行),就有機會請他蹭你進去。再蹭不進去,門口一定有人手上有多餘的貴賓卷,願意免費相贈,再不濟,也有賣黃牛票的,開演十分鐘後,燙手的票也會急速冷卻下來,減價出售。但黃牛票先別急著買,有時若有多餘的座位,門口驗票的師傅,還會開小門讓窮學生蹭進去。兩個小時後散戲,一群人走出來說這戲不怎麼樣,「還好是蹭來的票」。

「世界一舞台」,在北京,大幕尚未拉起,在劇場的入口已開始上演一段暖場戲,要蹭一蹭,場子才熱得起來。在這個國家的最高權力中心,盤根錯節的人際網絡,在一個小小的劇場入口,就可一窺其縮影。每個人都在等機會,蹭進他想進去的那個熱鬧的入口,至於裡面演的是什麼戲,有時候並不特別重要。

但我發現也有本地人蹭不進去的地方。我為上網的問題困擾了很久,不得已跑到板廠胡同裡的一家著名的觀光飯店,使用它的商務中心。我有顯著的黑髮、黃皮膚與棕眼睛,穿著唐裝的中國女主管,卻以英語詢問我的需要,我直覺的以英語回應她。當我坐在太師椅上,在紅木家具的圍繞下上網時,我領悟到她這是在確認我是否為外籍人士,若我無法以英語提出我的需求,或許我根本進不了這個由四合院改建而成的租界。至於在什剎海或三里屯的一些酒吧,本地人想蹭進去,得要有外籍朋友帶著才行。

入境隨俗,我也漸漸試著實踐蹭的藝術。一個你願意去蹭,也甘心讓他來蹭你的人,若也跟你有相同的想法,那不就是值得珍惜的朋友嗎?「蹭」的字意就是摩擦。人與人的距離,可以挨得這麼近,摩擦是難免的,前題是蹭人的和被蹭的都能保持一種舒服的關係。最珍貴的友誼和最惡劣的人緣都是蹭出來的,當然,也有人除了蹭以外別無長處,無法獲得他人的尊重,而蹭蹬一生。越是在像北京這樣一個講究關係的地方,越是能感受到人際關係的殘酷。

或許因為現在是秋天吧?穿多一點,人挨著人、腳蹭著腳,手裡、嘴裡滿滿香噴噴甜滋滋的懷柔栗子,倒也是一番情趣。但如果人再擠一點呢?腳踩著腳了,手裡的栗子滾地上了,嘴裡的哽在喉嚨裡了,恐怕不好受吧?天氣再熱一點,恐怕連去蹭的興致都沒有了。那時候的北京是什麼樣子呢?我很想看看。

台長: 李季紋
人氣(15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