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性的了解:
大程
1.生之謂性。生命是氣之展現。
2.天命之性。天地中有一承載人性精神的實體,不容說的易理(易、庸),人的天命之理
生之謂性(善、惡,皆肯定),人生而具以上不容說的天命之理。有華嚴性碍、事事無碍的觀點。如此,人性中所有過與不及的表現,都是無碍的。從周遍涵容觀,看出一切事事無碍,人性不妨礙天命之理的展現。故小程在此觀點下,說出生之謂性,肯定生命中實然的限制,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去開展天命之理。
小程
性即理也,所謂理性是也。
天下之理,原其所自來,未有不善。喜怒哀樂未發,何嘗不善。發而中節,則未有不善。談人性時,是朝一道德理想去開展。人性本體論的宣稱。人性有理、氣之別,未有善惡之分,故人性之私,乃才性不同所致。
性出於天,才出於氣。(物質條件限定)氣清則才清,氣濁則才濁。故才則有善與不善,性則無不善。人性是絕對的真實,沒有不善。
二程的人性論,皆與張載作一樣二元的區分。整個天地的活動朝向存天理、去人欲的聖人境界。
明道。肯定生之謂性。天理,生生化育的價值。
合德,價值意義。
合一,存在意義。(以氣為基礎。)
「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佛家觀念),達到涅槃境界。
同體,無自性之空的個體。
同體大悲,假有的觀念。
合一,不僅有物質性的存在基礎,更有價值性。把存在和價值的世界調合在一起。
小程,對人性的理解較直接了當,將人性分為性、氣。在存在上有二分,故在實踐上也得二分。
聖人是價值境界的聖人。非再是先秦時的觀念,走向心學的角度。仁,道德價值和諧展現。
聖,大而化之,化載萬物,德澤萬民。
《中庸》,誠,天道。誠之,人道。化之的觀念。魏晉王弼(聖人有情),何晏(聖人無情)對聖人的觀念。小程,強調學的聖人觀念。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