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倫理秩序與自然秩序
孔子
由周禮分辨出禮的價值性,思想禮的本質,是否言行合一。
(1)任何行禮,或不行禮之人,是否明白自己為何行禮的精神、本質。
(2)人在行禮如一時,以何種形式掌握,是否具有真誠的情感,是否可以相互呼應內心的道德情感與行為是否配合。
社會義義:外在秩序規範。
倫理道德意義:內心真誠情感。
(3)人為何要行禮,如何認識倫理
a.行禮之際,該如何分辨根本不變和與時俱變兩種精神。
b.價值生命的起點何在。人要成就,須由現實人世中去成就。
c.對人的認識。人—價值主體,如何肯定。仁,表現在倫理制度下的仁,由家族、血緣,擴展到天下、國家。禮是價值的堅持,宇宙天地的解釋。
老子
對世道的批判。每個人各依己見,各依己利,去發展個人的生命價值,是有相對性、有限性。一旦與名利權勢結合,便對人性造成不自由。如何解除這種不自由,重新認識人的存在地位。不從倫理、家族、國家中。人,不過是天地萬物中的一種存在,怎樣去發展人在自然秩序當中的屬性。
倫理:孔子對禮的思考文化。
自然:道德精神所觀照的宇宙之道。
孔子:人作為自然秩序中的存在者,有其特性。人性的開展,與自然萬物的關係。
老子:順應自然
2.道德關懷與會至關照
孔子
道德價值彰顯,道德人格的開展,沒有絕對標準的原則。如何行仁?何者為孝?不同的具體價值,倫理情境中,何者為善?何者為惡?如何判定?對與不對的標準,何在。在文化、社會上,在社會特質上,取得和諧與寬闊的發展。
老子
人生能力的培養—慧智。人具有某種抽象的思維能力,能透過具體現象的事物觀察,思考出其背後抽象的法則。有如此抽像能力,可觀察天地萬物,以成一整體性解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