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O馬勒系列 迷漓世紀末-馬勒第七
The Gloomy but Revelry Fin de Siècle--Mahler No.7
2011/03/26 7:30
地點:國家音樂廳
主辦單位: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hx0fZA09nGeGWtNpw3qac&Area=C&Id=9237
指揮│斯蒂芬‧索優姆
大提琴│蓋瑞‧霍夫曼
艾爾噶:大提琴協奏曲
馬勒:第七號交響曲
前兩年正逢馬勒冥誕150年及逝世100周年的紀念,全世界也再次掀起一股馬勒的熱潮。NSO在2004完成了十場馬勒交響曲系列後,這幾年也陸續在樂季中再度排入馬勒的曲子。在今年分別推出了二、三、七及第八號,代表也將完成第二輪的馬勒九首交響曲巡禮,對於即將慶祝25歲生日的樂團以及長期支持的樂友來說,感覺也是滿值得紀念的里程碑。
這首馬勒在1904~1905年間創作的第七號交響曲,常被給予<夜之歌>的名稱,除了因為在第二及第四個樂章,有著<夜曲>(Nachtmusik)的標題,更是點出了整首曲子那種和夜晚相關迷離夢幻的氛圍。而曲子進行的方向,也似乎從開始的昏暗逐漸邁向終樂章如旭日般的大放光明,但實際上其中也包含許多明暗的變換交雜。這樣的藝術內涵,剛好讓我也聯想到最近剛到台灣展出的色彩大師夏卡爾的畫作,將兩者對照起來欣賞,好像可以產生不少的共鳴呢(兩人剛好也都是猶太裔藝術家)。
(夏卡爾著名的畫作<生日>,在音樂中也可以感受到那種因極度熱情而彷彿產生飄浮飛翔般的幻想體驗)
第一樂章 類似奏鳴曲式的安排,有一個序奏,接著依序為呈示-發展-再現
序奏(0:00~2:43) 首先是由一段陰沉而帶有神秘氣氛的序奏開始,法國號響亮的吹出一段主題,如馬勒自己所述像是大自然的吶喊,隨著樂曲進行,不同的木管加入,似乎在灰暗的背景上渲染出一片斑斕。在一小段激昂奔騰的過渡之後,又稍稍回到開頭的氣氛,準備帶出第一主題。
呈示部(2:43~5:20)首先絃樂齊奏唱出帶有英雄氣勢的第一主題,銅管的加入使之更為雄壯,接著在絃樂刻劃的節奏上頭,法國號再度高唱這個主題,接著便是一連串的變化發展,直到樂曲的氣氛逐漸軟化,絃樂開始柔情的唱出第二主題,在短暫的築起一波情緒高張的小結尾後,音樂馬不停蹄的進入了發展部。
發展部-前半(5:21~8:25)維持著先前激昂的氣氛,將序奏及第一主題來個大火翻炒,接著再加入第二主題來提味,繼續快炒到五味雜陳。
發展部-後半(8:26~14:32)幾聲小號帶出一段帶有宗教氣息的聲響,和諧而虔敬,接著樂曲進入一段奇異而夢幻的氣氛當中,背景中時有木管如夜晚的蟲鳴鳥叫的聲響透出,間歇出現莊嚴肅穆的祝禱氛圍,最終在豎琴撥奏下,第二主題以極為深情自由的歌詠出現,唱到最高潮處,卻也是嘎然而止。樂曲開頭的陰暗再現,但慢慢透過銅管的層層堆疊,再次將曲子的情緒帶往另一波高峰。
再現部(14:33~end)接著熟悉的第一主題清楚的由法國號和大提琴再度呈現,此時的氛圍似乎比一開始更為熱絡,帶著慶典般的歡愉,引領其他的樂曲主題一路奔向氣勢磅礡的結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9TwLobODyzo&feature=related
(夏卡爾畫作<Wedding candles>,明暗交雜的光景,充滿幻想的題材,也許交響曲的第一樂章也可以想像成一場奇異的婚禮)
第二樂章 中庸的快板,附有<夜曲>的標題,以A-B-A-C-A的形式構成
A(0:00~3:36)由兩支法國號的對話展開,在短短的序奏中吹出了主題的影子,接著木管陸續地加入,產生一種活潑的氣氛,堆疊至最熱絡處突然一陣下行的崩落,帶入A段的主題。明亮的主題在法國號和大提琴的呼應中展開,其中絃樂使用跳弓帶來躍動的節奏,更添歡愉的氣息。
B(3:37~5:16)在B段中由大提琴奏出一全新如舞曲般的主題,優雅而自然。
A’(5:17~7:08)第二次出現的A段一樣由法國號先吹出主題,但氣氛則顯得更為空靈,較為突顯出的低音絃樂,使樂曲多了點陰暗的”夜”的感覺,這裡出現牛鈴的聲響,奇特樂器的使用算是馬勒樂曲的特色之一。
C(7:08~9:33)C段在豎琴撥奏下帶入,先是雙簧管吹出憂鬱飄泊般的曲調,或許這種特殊的曲風跟馬勒的猶太人的背景相關,接著出現了序奏中崩落的樂段,帶出一種小酒館的氣氛。
A’’(9:34~end)A段的主題以相當燦爛輝煌的總奏第三次出現,並且回顧著先前出現的主題,整個小段落又彷彿是整首樂曲的縮影般,給人一種生生不息的循環感,但最終樂曲相當平靜的結束在豎琴及大提琴高而弱的泛音上,也給人種虛幻的特殊感受。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78fjLdbpPU
(夏卡爾對家鄉的描繪,綺麗的色彩中,是否隱約透露出了些許的漂泊及滄桑)
第三樂章 詼諧曲,指示為”隱約的,模糊的”,為A¬-B-A三段的型式
A(0:00~2:57)曲子一開始便由一種飄呼不定的節奏展開,整個樂章也可說是一段相當詭異的舞曲,絃樂不時以滑奏出現類似尖銳的笑聲,或是如暗夜裡由門縫中透入的嘶嘶風聲。
B(2:57~4:20)中段先由雙簧管吹出明亮氣氛的旋律,但沒多久又籠罩在陰暗詭譎的氣氛之中。
A(4:21~end)再度出現開頭的A段,並越來越陷入激情及狂亂之中,但最後卻也是如幻滅般突然而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GZP633mhSs&feature=fvwrel
(夏卡爾筆下的戰爭場景,是否在馬勒的第三樂章中,也見到了夜空中竄起的雄雄火光)
第四樂章 深情的行板(Andante amoroso),三段曲式,也被賦予<夜曲>的標題,最特別的是加入了吉他及曼陀林兩樣撥奏樂器,更添如同小夜曲般的浪漫氣氛。
我想這個樂章就偷閒一下,讓大家自己好好欣賞吧!!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GIhGaVhjmE&feature=fvwrel
(拿著曼陀鈴的丑角是在向誰唱著愛的小夜曲呢)
第五樂章 輪旋曲-終曲 普通的快板(Allegro ordinario)
(0:00~1:40)整個樂章就在定音鼓熱烈的敲打中,明朗喜悅的展開,法國號和小號共同展現了英雄氣質的主要主題,並以雄壯的進行曲風大步邁進,和之前充滿夜的神秘氣氛的樂章產生性格上極大的對比(一直覺得這個主題中帶有華格納紐倫堡名哥手中的影子)。
(1:41~2:29)接著出現的第二主題相較之下則顯現出舒緩的田園風情,帶著愉悅的旅行氣氛。
(2:30~end)此後樂曲就此兩個主題產生許多變奏及對位的變化,有奔放不羈,也有莊重華麗,簡直像是一場熱鬧的管絃嘉年華會。最後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會重現,築起感人的高潮後在主題樂聲中結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lYq50qwNKo
(馬戲團的場景也是夏卡爾喜歡運用的題材,一起來享受節慶的歡愉吧!)
這次從youtube上找的版本是前任柏林愛樂總監Claudio Abbado指揮琉森節慶管弦樂團的演出,團員可是臥虎藏龍,除了歐系名團的首席們之外,大提琴聲部中更有像Natalie Gutman這樣的大師來助陣(就是很賣力拉琴,鏡頭很多的那位奶奶),整體演出相當流暢且營造的氣氛也相當鮮明。
參考資料:音樂之友社授權 美音出版社出版 <名曲解說 作曲家別 馬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