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7-29 11:39:11| 人氣4,85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聆樂手札】《整體與部分的完美體驗》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聆樂手札】《整體與部分的完美體驗》



這是最近在 La belle Coffee 聆聽張醫師收藏的盤帶音樂的一點零碎感想。身為外行的愛樂者,完全以非專業用語來描述,還要請各位先進多多包涵。



新冠疫情肆虐,咖啡館不便開放內用,正好二樓空著,張醫師與我相約聆樂。他先播放福特萬格勒在1951年拜魯特音樂節的貝九名演,號稱跫音版,也就是把一開始福老步入舞台的足音都錄了進來。在張醫師盤帶機和音響系統中展現了清晰結實的鞋音和接著一整片像潮水般洶湧不止的掌聲,的確給人如臨現場之感。我們坐在房間的前後居中點上,感覺就像坐在音樂廳裡正對舞台的二樓第一排中央位置,太完美了。



隨後出來的音樂,充滿通常播放CD和黑膠時聽不到的細節。所有的交織的聲部和各種器樂的轉折交代得一清二楚,沒有含糊籠統的地方。這一點是非常特別的聆樂體驗。因為這緣故,有好多地方我聆聽時的感受似乎與以往截然不同;以前是一頭栽進福老擘劃的音樂世界,如今卻是直接面對著貝多芬的樂念和意圖,思索著為何他如此進行創作。



第一樂章驚天動地的一波波鼓聲,這次聽得依然莫名地揪心感動,卻非源於鑼鼓喧天的聲量力道,而是鼓聲清晰的節奏力道。不像我歷來感受的所謂宙斯之聲,卻是在與其他聲部清楚分離的、充滿勁道的陣陣鼓聲。這勁道是怎麼來的?我好有一比:譬如在好幾十下的鼓擊聲中,一不是等速的,二不是等音量的;這就像福老的音樂推動一樣,在音樂或鼓聲的進行中,不斷有弱強、弱強⋯⋯的變化,這樣一波三折的效果就產生了生生不息的衝勁。這也是福老演繹音樂的秘笈之一。



再來,在第二樂章詼諧曲中,他重複了好幾次樂段,結束前倒數第二個樂段,那結尾給了我整個樂章要結束的感覺。以前雖有同感但沒這次強烈。興許是清晰的音樂織體和聲部分離度造成的結果。那當下令我覺得就從這裡接到第三樂章那會多麼順當。但貝多芬不做如是想,他又從頭開始重複,而且捨棄了前一回柔順的結尾,給了一個強烈突兀的終結。我還未深思這樣的意義,但可以感受如此的銜接更具戲劇效果,反而讓第三樂章的開頭更有說服效果。

整體來說,這是第一回,整首交響曲似乎是撒在池湯裡的各種食材,既融匯為一道佳餚,又各個食材粒粒分明,既有整體又有部分,而且都清楚具體,是十分難得的一次體驗。



最後欣賞了小提琴家莫莉妮Erica Morini 與指揮 富利柴 Ferenc Fricsay 合作的布魯赫第一號小提琴協奏曲,原來莫莉妮的琴音給我的感覺是十分女性化溫柔的,但盤帶呈現的除了陰柔的一面之外,也另有十分犀利剛直的一面,而且小提琴琴音轉折的千變萬化,幾乎一聆無遺。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4,857)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碰 觸 音樂 |
此分類下一篇:再談聆樂中的美感經驗
此分類上一篇:重聽季雪金的幾點猜想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