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5-10 15:53:40| 人氣1,1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與永恆融匯的當下——1950年六月福特萬格勒的貝三演出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Green Hill 發行的黑膠:The true sounds of Furtwängler

福老音樂同好會5月份聚會於9日在〈古殿音樂喫茶〉聆聽 Friedman Wang 所播放的Green Hill黑膠:包括福特萬格勒的貝三和肯納佩茨布許的布三演出。
福老的貝三是1950年6月20日指揮柏林愛樂於泰坦宮的演出。當時上半場的演出是布拉姆斯的《海頓主題變奏曲》,貝三則是下半場的演出曲目。
1950年6月,福老已經恢復演出三年左右了,戰爭和戰時的陰影是否已然遠颺而去?前一年(1949)他接受了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邀約,但芝加哥交響樂團在眾多知名音樂家(包括:托斯卡尼尼、賽爾 George Szell、 霍洛維茲、魯賓斯坦、史坦Isaac Stern 和 布萊勞夫斯基 Alexander Brailowsky)反對下撤回邀請。這是否在他心頭上留下一層抹不掉的陰影?或者,在他忙碌的音樂演出生涯中,類似這些的種種不快,早就被音樂趕出九霄雲外。至少在他思考音樂的那些當下,這些無關乎音樂與作品本質的外在事務,全被阻隔在藝術的天地之外。
那麼,1950年 6月 20日當晚,福老抱著怎樣的態度來詮釋海頓主題變奏和貝三,他是怎樣聯繫這兩件作品的?
至少在我聆聽海頓主題變奏時,感受到的是他自我砥礪的生生不已的生命創造和活力。如有憤怒,那是他天生的生命搏鬥力藉音樂呈現。
所以下半場的貝三,其英雄主題難脫涵蓋德意志民族整體的夫子自道之感了。

以下是聆聽筆記,有點鬆散和凌亂,就當作消遣的雜文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福特萬格勒貝三 / 柏林愛樂/1950,6,20 下半場
(Green Hill)

第一樂章:
厚,很好的齊奏
起伏輕盈而有彈性
活的聲音
節奏(拍)清晰,不若一般錄音聽到的模糊
線條清楚
顯現某種程度的空氣包覆
細膩
加速和增強的進行十分感人
快中有慢(突慢)
如颶風般的陣陣搖盪

發展部的低音齊奏有勁道,一種巧和俏
退入一個悠遠之境
法國號帶出旖旎的旋律
低音大提琴重複
然後齊奏
進入再現部
風雲際會及變色

聲音的完整度、層次豐富度、飽滿度都非常夠
聲音像彈射出來的
旋律線的收放進行如吳道子畫中行雲流水的線條

第二樂章:
旋律進行彷彿會節外生枝、多出一撇
好像有言外之意⋯⋯
(是錄音處理造成的效果嗎?)
快慢交替
弦樂顫抖出現
停頓(休止)處讓人倒抽一口氣
旋律是黏的、Q的
沒有哀情的送葬進行曲
而是冷靜客觀下的移情同感

第二主題
輕盈的
厚重的結
讓聲音回到該有的活力和呼吸(Green hill 的聲音處理)

結尾如疑問,不斷的疑問
哀鳴,向天,問天
所有錯綜複雜的情愫全交織在一起:
悲情、質疑、戟天,抵抗、抗爭
最後,無奈、放下

鼓聲齊奏
命運帶著,放不下
向另一境地變化:
新的形勢、新的挑戰
其中第一主題在詭譎中出現
第一(or 第二?)主題,凱旋的歌聲
脫離紛擾
坦然步向新的危境

平和的第二主題出來
帶向冥想,但不脫離現實
給予撫慰、認可(極大極大的)
輕輕的
一條可以遠遁的出路
仍然未知的
悠長的尾音盪在空氣中

第三樂章:
加速的前進,奔向前程
慶典式的凱旋
從頭到尾快四拍的動機
主題出現

法國號、號角
一種興奮雀躍之情

重複開始
快四拍
齊奏結束

第四樂章:
直接下行的音樂
然後主題撥奏出現
弦樂重複主題
輕快適意

第二主題出現
全然的自適與自我陶然
發展部的對位
含著抗爭之意,然是一種回顧
英雄式的回顧豐功偉績
顧盼自雄之姿
嗚咽

回憶會深陷全然的過去中
重返戰場和鬥爭場
溫習那整個過程
和其後的結局
笛聲悠揚帶出結尾
一種自適而開闊包容的結局
彷彿預示貝九末樂章的世界
近於世界大同的成功和勝利
全體共享的、如此大公無私的包容
彷彿天啓時刻
但又有質疑的樂段
跨過危機與變局







台長: Katle and Joe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