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9-08 22:45:24| 人氣2,351|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空的符碼——對”餘韻“的新體驗

推薦 3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夏雨作品 / 鏡前,1939,銅,46.5x30x26cm

《空的符碼——對”餘韻“的新體驗》

「‧‧‧‧因為餘韻飄渺的存在於無法預測之處,方得以將含蓄的情趣傳諸百世之後。世上諸多尊嚴與威儀,潛伏於此一湛然的可能力之中。」〈 夏目漱石『草枕』〉

幾十年前讀到林銓居引用這段話來形容陳夏雨的雕塑時(參閱:向大師致敬——我對陳夏雨雕塑的體驗 ),我以為懂了。甚至最近借來形容自己煮的咖啡。直到一星期前在La Belle 品嚐了老師煮的“葉門”後,才有一連串進一步的體悟。


記得那天老師讓我分享她煮的“Yemen Mocha Harraz”,並說有鳳梨和蘋果等豐富的風味。我功力未到,只覺得像似一層透明的薄膜包覆著飽滿的氣味,聞起來很舒服。接著入口之後,瞬間化開,一下子了無蹤影。這是從來沒有過的感覺——口中沒有絲毫負擔。「但有那留下來的、船過水無痕的印象——完全抽象的、留在那當下的記憶裡,而那當下一直延續著。」(引號內是我現在追補的形容,當時還沒到想這麼多。)

第二天去〈新天新地〉唱片行聽店裏的音響,咦,感覺不同了,好像透明多了。一問之下,原來換了一條單結晶銅的喇叭線,聲音的傳輸顯得更通透、更有空氣感;作為中介的器材隱形了,聽到了純粹的聲音和音樂在空氣中的流動。於是想到前一天喝到的咖啡,好像其中的道理和達到的境地是一樣的——通透、清澈、乾淨,而餘韻無窮。

接著第三天,看了侯導的“刺客聶隱娘”。在某一點上,倒和我喝到的咖啡及聽到的音響(音樂)別無二致——作者創造了一個空的符碼(意符)。它的空源於它的透明、清澈,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它接觸到自己內心深處的種種,於是符指變得異常豐富。這讓我想到羅蘭巴特的名言:“在話語上消除話語”(參閱羅蘭巴特語錄 )——就是這麼回事:當作為媒介的素材取消了,那不能言說、在又不在的“真實real”就浮現了。而「餘韻飄渺的存在於無法預測之處」⋯⋯就是這麼迷人!

於是我明白餘韻不是餘味。我以前煮的和品嚐咖啡幾乎都停在餘味上,餘味是具體的,它停留在口腔中;或聽的音響滯留在耳朵中。拿電影來做比喻,好萊塢製作的電影大多數頂多有的是餘味。餘韻呢,伯格曼、費里尼 、安東尼奧尼、高達、何索 、侯孝賢 、蔡明亮等人的電影。或者如周邦彥的詞。這樣的作品幾乎是空的,因為空所以無所不包、圓滿具足。它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裡;或者說,在“無意識”裡,其意義得一層又一層不斷地探掘。

PS.

關於“聶隱娘“,我覺得侯導所處的位置太高太高,超過一般人所設想的。而坎城影展時報章報導的”慢“的哲學作為本片的特色,未免太離譜、太離題了。由於看第一遍時頗受了些干擾 ——或有人大打呵欠 、或放映師離開放映室時的關門聲(我坐最後一排),都發生在電影的緊要關頭。所以我打算再看一遍,同時細察一些疏忽的細節。能夠的話,再把心得和大家分享。




台長: Katle and Joe
人氣(2,351) | 回應(2)| 推薦 (3)|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藝術札記 |
此分類下一篇:向兒童學習 ——藝術的暗示與隱喻
此分類上一篇:藝術札記 2014/11/15

等你分享喔
2015-09-12 08:50:54
版主回應
打算下週再看一遍;順利的話,成文要等到下下週了。
2015-09-12 10:41:28
最近一直在讀席慕蓉的詩
也有這種感覺捏

= ="一句超覺得

感覺讀他每一首詩都感覺差不多
但那餘韻
卻是不同的
每一首都有它的梗

但似曾相似的就不知不覺地一直讀下去了

或長或短
都有他個人的見解
但都離不開內心裡深層的幽微初心
2015-09-12 18:15: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