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複疑無味,柳暗花明又一樽”──咖啡日誌 (五)
一、香氣迷人的盧安達──咖啡日誌 2015/4/2
打開盧安達豆子,一股非常清越的發酵香氣。
下午三點半左右,看看溫濕度計:室外溫度25濕度60,室內溫度21濕度80;氣壓1000百帕。記得老師說,氣壓低時,煮咖啡要離火稍遠。下水時不慎壺又拉得太開,粉餅停了一會兒才上升;接著挖洞過頭,以致擠壓不夠到位。
入口雖順,不見特色,沒有特別誘人的滋味。正好朋友來電,邊談事情邊喝咖啡。談完咖啡涼到只剩杯底,才感覺到滋味異常鮮美。和點開水飲盡,聞聞杯底,居然有淡淡清雅的水果香氣。努力想了一下,啊,好像鮮嫩多汁的柿子香。
二、煮衣索匹亞 Gedeo 的不完美之旅──咖啡日誌 2015/4/3
約剩一杯多的量。打開罐子,居然習慣的豆腐乳發酵味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股說不出的清香,內人點醒我,是巧克力香氣;我聞了聞,沒錯,以及堅果的香味,好難得。
氣壓1005百帕,偏低,於是稍稍離火(事後覺得不夠遠)。煮時慢了幾秒下水,粉餅迅速上沖、邊緣一點劇烈的小衝破。之後雖工夫照舊,直覺救不回來了。
第一小杯:
‧入口,略有水味,豆子本身的豐富香氣優點幸而稍稍補償了損失的甜韻厚度。總之,所有的表現都差了一截。只好抱著自我安慰的心情慢慢品嘗。
‧再入口下嚥的甜韻化開,有了較好的囘甘,略澀。
酸、澀、及複雜的發酵後的滋味開始散開,擴充嘴內,又從四壁反射回來。淡淡的堅果味。
‧入口仍略有水味,但整體尚佳。淺淺的韻貼覆口腔,由喉部回酸上來,甜在嘴舌部位。聞杯底,淡淡的巧克力和奶香。
第二小杯:
‧水味先,接下來是苦味,然後泛香到上顎,甜韻出現兩頰內,回甜到唇齒。
‧入口苦甜。嘴角生出滋味來,幾乎溢出嘴唇。甜韻包覆口腔。
‧入口順暢舒服,滋味自然泛化開來。開始有享受的幸福感。舌頭上回甘,跟著漣漪般擴及口腔,生津。連嘴唇都甜蜜蜜的。
隔一陣子,喉嚨酸甜酸甜,齒齦也發酸生甜,很夠味。嚥口水,有一種尚稱舒服的沙沙粗澀感,跟著產生一種表面的化開感 (實際的喉頭仍有微微的卡住點)。
‧涼了,酸澀明顯。喉嚨微微鎖住。嘴巴前方泛甜。酸在嘴部中段產生。於是有了一點回韻。嘴巴前方生津。酸韻留在喉嚨。
打嗝出來,飽滿的咖啡香,帶一點酸、澀。
音響播放著費因柏格的巴哈平均律,越聽越有味,同時牽引著口中咖啡滋味的感受,跟著旋律一起抑揚變化 (酸,一直在口中變化。)
頓時覺得,咖啡雖非煮得百分百完美,又何需急著喝完?不若放鬆下來,慢慢享受這不完美的滋味,任「缺憾還諸天地」。
‧涼了,入口酸澀依舊,但順口多了(習慣了?)
酸、澀、甜泛開,留一點酸甜的韻在嘴部移蕩,忽左忽右,忽前忽後,在口內表演一場追逐和捉迷藏的遊戲。配和巴哈平均律的一首前奏曲輕快的節奏,咖啡滋味飛揚起來。嘴巴自然生津,下嚥順暢一無阻隔。
接著,來了賦格曲,於是感覺滋味也一層未了又生一層,反覆重複。久久,嘴內仍有水、酸、甜、澀、苦交換或溶合的滋味。聽到一連串高音激越的琴聲,就像嘴內忽然上揚的囘韻一樣暢意!
‧入口水味淡。接著一層酸苦澀的酥麻感通過口腔,下探喉嚨,回甘到齒唇,唇發麻、唇內生津。又是與咖啡接吻的感覺。甜在嘴內、生津液;回甘齒唇間,一陣又一陣泛開,像地底自然湧出的泉水,一股又一股,漸弱漸遠──然後,像一個大遠景鏡頭,開闊舒坦,不時從地平線彼端傳來一波波稀薄的迴響。
正好音樂看似要結束了,又重新繼續下去,不久才真正退遠終止。
‧入口酸仍在,過癮!
接連再啜,水味減弱些,淡淡的滋味(酸甜苦都淡了)通過口腔化開、到鼻咽、再回到口內,下到喉嚨,略無阻擋了。一點點澀感苦感,化開。
‧啜稍大口,漱幾下,嚥下。回酸,帶一點甜味出來。喉嚨回甘,嚥口水,順了些(略卡)。
‧最後一口。嘴巴內外都甜,口內生津。好像化開的琴音,在口腔四壁反射迴響。
酸由喉嚨上來,舒服;口腔、頭部一陣酥麻。酸包覆口腔、泛甜、回甘。
又一波波漣漪般的味覺享受,從嘴前、上顎、兩側、喉部,下到心胸部位,侵襲全身;終於放鬆了。在最後一刻,在激越的琴音中,咖啡與我漸漸從現實隱退,藏在滋韻後方,任滋韻似有若無地在口腔內變化。雖不夠厚,仍然是一段難忘的旅程:不完美的學習之旅;學習面對不完美。
三、再試盧安達──咖啡日誌 2015/4/5
3月8日到手的盧安達豆子,擺到現在將近一個月了,滋味正沉恬,但已所剩無幾。
煮倒數第二杯,下水稍遲,粉餅雖三處沖破,但上升速度還好、不致太快;無論如何,心想,這回完了。
入口滑順,有一點點非常非常微弱的水味。整體滋味鮮美,唇、齒、舌之間溢滿醇厚的甘甜。
以為失敗之作,結果卻令我驚艷!入口薄薄的鮮美感,教我想到法國哲學家余蓮寫的《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其中論到的淡韻、淡的美學:似有若無、正要捕捉卻又消逝,全然不知那一點兒的韻,到底位在哪兒。
涼了之後,入口溫厚地化開,無比溫婉地貼覆頰內、泛開。滿嘴甜蜜蜜的滋味。
看來雖沖破,卻無礙。直如老師所說,養久的豆子容易表現、不易煮壞 (容許一點小錯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