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陰鬱的氛圍、踟躕的節奏,包裹著遁世的決心。
面臨失去家人、遭逢愛侶批離、或是活在一個不快樂的環境裡,可以選擇躲進陰森林之中嗎?當悲傷難以為繼,可以紓解的方式是逃離嗎?悲傷是一個累進值嗎?累積九個悲傷,兌換一個快樂無知的開始?
陰森林,其實,是一個烏托邦。
與艾普搭乘電梯而下,轉入幽暗天地,我想像著……一片廣袤綠地,枝幹林立,四周環繞著鋼筋水泥,核心區域載浮良善、甜美的性靈,像古代護城河,守護著城邦……艾普冷不防出聲:很棒,不是嗎?我問:哪兒棒?艾普興高采烈說著:導演用一個恐怖故事的方法,敘述著一個人內心的價值觀,其實是家庭、社會環境所建立、所給予的……
是啊。一切都是建構出來的假象(或實相)。你要選擇何種相信?
M.奈沙馬蘭善用靈異驚悚的故事架構,再予以顛覆,創建出一個逆返的思想。此種創作頗易引起爭議,因為有些觀影人的期待是「驚嚇」,如果沒有駭人的圖像、橋段出現,肯定遭惹願被「驚嚇」者的咒罵。另一方面,深沈的人性,繁複紊雜,又豈是三言兩語、兩三個鐘頭可以描繪殆盡。眾看倌的切入角度不同,感受到的刺激,與延伸的思維便會隨之改變。導演喜歡的「越界」創作方法,自成一格,即使有人失望,仍有人喝采(或許,這根本是廣告的失誤,過度陰沈的包裝,讓許多人誤解)。
然而,熟悉M.奈沙馬蘭的人,或是喜歡《靈異第六感》、《靈異象限》、《驚心動魄》影片的人,肯定知悉導演用意,觀影之際,乘機洗滌塵世心靈。誰說驚悚片一定要砍砍殺殺,或是鬼影幢幢?以恐怖片敘述架構為主,鋪陳一套自我的理念,不是更高明嗎?於是,身為編導的M.奈沙馬蘭從驚悚片「越界」到福音滿佈的《靈異象限》,「越界」到因緣宿命、人定勝天的《驚心動魄》,「越界」到人鬼共處、精神救贖的《靈異第六感》。《陰森林》亦是烏托邦謊言的「越界」之作。
我們的價值觀、文化習慣等等確實是上一代(無論家庭或社會)所傳承下來,回頭看看小學的課程……公民與道德、健康教育、國文、社會……制式的學習方式複製了整個文化的進程,複製了執教者一廂情願的想像。教育,是一套複製的硬體;文化,是一再複製的軟體。當小村莊職事者規定,只能穿著非紅色的衣物(土黃色尤佳,紅色是禁忌,小如花朵也要抹殺),越過邊界會有災害發生,黑暗森林是深邃的煉獄……眾人都相信了,並且一再傳遞這樣的訊息。(……恍如雙親教誨兒女不要靠近陌生人,恍如愛滋病是同志的天譴,恍如原住民是低等國民,恍如裸露身體是淫穢不潔,恍如性愛是縱欲奸邪……)
相信,是一種幸福(幸福的包圍有種安全感,真實往往極具殺傷力)。通常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所以,瓦昆菲尼克斯為愛衝擊,竭盡心力欲闖越森林,尋找治癒布萊絲霍華眼疾的用藥,在在被駁斥。有情人即將成為眷屬之際,劇情翻轉,瘋瘋癲癲的奧卓安布洛迪刺傷瓦昆菲尼克斯,眼盲的布萊絲霍華鼓起勇氣,走進陰森林,尋找療癒傷殘的藥劑。
劇中威廉赫特一再告訴我們,眼盲的女兒看待事物其實最清明,可是,何其殘酷的雙親,竟可以讓女兒的眼睛甘冒失明之虞而不願意放棄自我欺騙。幸好,布萊絲霍華終究回返村莊,否則豈不如同希臘城邦獻祭女兒,成就一己之私(即使她勇闖陰森林,仍舊注定眼盲)?意外地,遭到拘禁卻發現秘密的奧卓安布洛迪(智障或是瘋狂的詮釋一定要留長髮嗎?),成就了眾人延續謊言,警戒村民的絕佳案例。
每個人都有秘密,每個人都有過去,無論喜樂哀傷,都不該成為負擔,否則一輩子駝伏著過往,如何開展未來?然而,擺脫過往的確困難,需要非常大的意志力。一如劇中男女,將過去埋藏在斑駁木箱內,不願面對,不願回憶。諷刺的是,盲眼與瘋癲……身體、心靈有缺陷者……竟比眾人更加勇敢、更加通透事理。與世隔絕的科文頓村落,襲擊、殘殺、故弄玄虛的人,竟是村落中位高權重的長輩,這樣殘酷的偽裝才是真正的恐怖。(未來,掌握在誰的手中?)
陰森林,其實,是一種陰鬱人格。我們在謊言背後埋藏憂傷,我們在逃避之中找尋新生。只是……未來,一直來……過去,卻過不去……卡在過去與未來的交界,應該如何選擇?
陰森林-The Village
導演:M.奈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
編劇:M.奈沙馬蘭 M. Night Shyamalan
演員:瓦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
雪歌妮薇佛Sigourney Weaver
奧卓安布洛迪Adrien Brody
威廉赫特William Hurt
麥可彼特Michael Pitt
茱蒂葛瑞兒Judy Greer
布萊絲霍華Bryce Howard
美國˙2004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