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從國中畢業,參加了兩種不同學制的考試,分別是高中聯考以及五專聯考。我想,大多數的人應該都跟我一樣,心裡頭有著一條沒人挑明,自己卻乖乖去走的道路橫亙在面前:
要不就是從國小、升學國中、明星高中、一流大學、研究所,然後進外商,相當cliché;
要不就是國中畢業後念五專,然後就業,其中也有人接著插大然後進研究所。
由於自己在當時考了一個很鳥的高中聯考分數,落點約在師大附中跟成功高中之間,而出乎意料的,五專聯考分數卻出奇的高,讓我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關於前途的轉折點。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為當時學校都讓我們把壓力跟重心放在高中聯考,因為國一不分班,從國二開始都在所謂的A+班(真是狗屁升學文化、我還因為自己的身高跟天生自然捲的髮型被B段班的同學誤會我騷包,找過一群人到教室來包圍我=_=)裡跟大家一起被填鴨。
在當時同學的心裡,五專聯考只能被當成去考心安的,因為我們就像一群被整天關在籠子裡被餵食的飼料雞,不用運動、不用唱歌,只要唸書,我們生存的目的就是幫學校衝高中的升學率,為師長爭光。
我的教室旁邊就是中央穿堂,上面總是貼著一張又一張的紅榜,告訴大家又有多少學長考上了明星高中。所以當我考完高中聯考,整個人根本就像被拉得繃緊的橡皮筋突然被鬆手一樣,雖然有在準備,但是心情卻是愉悅無比。
(因為壓力源來自師長,對他們來說,在紅榜上就算是五專第一志願台北工專電機組,都沒有明星高中第五志願來得令人側目,考完高中聯考,這壓力源就自然消失了)
在中和考五專聯考時,我放鬆到考試中間休息時間都還在跟頂著大太陽辛苦陪考的父母聊天,跟高中聯考時在建中校園內大家一片「肅殺之氣」比較起來,可是有天壤之別。
(05’11月從加州出差回台灣時,凌晨飛越日本上空的景色)
說來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我不喜歡的巧合,當時高中聯考分數先公布,我跟大家一樣跑了很多家補習班去算自己的落點分析,當然是希望自己能夠念到建中。
不過事與願違,附中跟成功可能才是我的「歸宿」;這時當然還要看看五專聯考的成績,好死不死的是五專聯考成績是在高中聯考繳交志願單前兩天才出來,根本來不及去做落點分析,只能就自己手邊所能找到的歷史資料來比對。
當時雖然知道一定是上台北工專,卻無法肯定自己是否能上第一志願電機科。繳交高中聯考志願卡的前一天晚上,父母與我熬夜討論,一方面是才15歲的我,哪知道高中比較適合自己還是五專比較好,當晚父母還考慮到直接讓我到美國去當小留學生。
那種要你在短短時間內針對非常有限的資訊做出足以影響你一生決定的痛苦感覺,我可是歷歷在目、記憶猶新。
時至今日,我還是常會想起,如果當初我選擇了五專,進了後來確定是第一志願的台北工專電機科,今天的我,會是怎麼樣。
不過我當天記得最清楚的,是父親跟我提到了未來發展的舞台,在中國。
(05’11月在LA拍的商業大樓群像)
從事外貿業有著相當成就的父親,從我小時候開始就是我的偶像,當時在選填志願時,為了要幫我釐清思緒,他請我想像一下未來我工作的時候,自己希望是什麼樣子。
我的腦子裡馬上浮現的是每天穿著西裝打領帶、提著公事包,剛從樓下司機開的主管座車裡走上來跟我們吃晚飯的父親身影。
對我來說,那是一個代表著成功的影像。
「我要當你」,不同於同學想作總統、要當老師、警察、醫生,小學時一天到晚參加科展得名,常說自己長大要當科學家的我,不知道哪來的一股衝動,說出了這句話。
也許對父親來說,我當時的回答只是童言童語,不過他也回應了我一句話。
「現在的國際貿易市場重心在歐美,但在不久的未來,當中國改革經貿開放時,最大的市場會出現在中國,如果你要往商業發展,一定要隨時注意這裡的脈動。」
我可是記得牢牢的。
因此唸完大學出社會後,每一次有工作機會,我一定確認該公司是否有在大陸發展的計畫及可能性,其中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大上海區,接著是北京。
然後,Here I Am。
(05’11月從LA坐大巴回San Francisco在state highway路上所拍)
雖然之前的工作到過華南出差數次,但我深深知道,全中國的發展重點一定是在華中。
在2006年初,我有了拜訪華中的第一次機會。當時到昆山的目的就是考察市場,在將近一週的行程裡,去了上海兩三次,其他時間都在熟悉昆山市,讓我對昆山有了第一步的印象。
常有朋友問我說,你在那邊發展怎麼樣?大陸現在適不適合發展?現在進步嗎?上廁所是不是還沒有門?是不是走在路上都有可能被搶?
如果你還沒去過華中、還沒去過大陸,還是只因觀光去過,或是最近一年都沒踏上這塊大陸,你們今天可能也會問我同樣的問題。
我的答案很簡單。
與其幫你瞎子摸象,強烈建議你自己來看看。
你唯一可以相信的,就是你自己的眼睛。
你可能知道,我在台灣從來不看電視,從大二搬出來住後,我的住處沒出現過電視機,因為我知道媒體是操縱群眾思想最好的工具。
你可能不知道,雖然我不看電視,但哪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還是可以知道,因為Internet的發達,可以讓你採取主動式的閱讀,選擇各種訊息來源,而不是被動式的被某些營利或政府機構洗腦。
有個朋友的朋友,因為知道我到大陸來,很興奮的請朋友介紹我們認識,說是想要瞭解一下大陸的現況。
我替我們自己感到悲哀。
當你知道前方就有答案的時候,為什麼要找已經走到前方的人來問答案呢?
我可以告訴你到大陸發展成功的人,我也可以選擇告訴你到大陸發展失敗的例子,商業週刊曾有一期專門報導台商在大陸經商失敗的例子,專題叫做「流浪總經理」,相信你們很多人都看過了。
So What?
如果你在大陸經商成功,你會不會選擇高調曝光呢?
我看到很多朋友仍然在台灣管裡窺天,連已經在這邊工作的我都不敢確定自己眼前看到的是不是全像了,你們又怎麼有自信自己在台灣看到聽到的能夠傳遞事實?
中國之所以對我們深具吸引力,在於他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市場,卻擁有相對低廉的生產成本條件,再加上講的語言是我們的母語,距離僅隔一個海峽。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去分海峽這岸那岸的。
如果你是生意人,世界地圖對你來說,只有錢在哪裡、機會在哪裡,沒有什麼其他原則。
在德國未統一前,許多商人藉由東德的鎖國政策大撈一筆,在一般人眼中,東德是鐵幕、是死城,在這些成功的商人眼裡,東德是金礦,因為人文所產生的限制幫他空出了一大塊生意樂土。
成功的人看到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失敗的人看到的是眼前對一般商人所產生的經貿限制。這種例子,到處都有,現在的中東、北韓,部分東南亞國家,都還是這樣子的狀況。
不要說別人了,在台灣都還有這樣的情形存在,想想看之前的高速公路電子收費跟現在的高鐵。
換個思維方式。
我記得從小開始,父親就灌輸我地球村的觀念,這地球村三個字,從我國小作文比賽開始,一直到國中、高中在寫我最擅長的論說文,這字眼還是常出現在我的文章裡面,而且是每個參加比賽的同學都懂得去用這種看起來宇宙大的字眼來表現出自己的眼光遼闊、胸懷遠大。
真正做得到的人有幾個?
你是因為什麼原因,心裡面「超想」離開台灣,現在卻坐在辦公桌前的電腦,利用上班時間偷看我寫的這篇文章?
2006年的最後一天就要過去,接下來的一年,不論你有什麼目標,都祝你心想事成,事事順心。
新年快樂。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