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6-24 13:50:08| 人氣31,65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更無一字不清真--陶淵明〈飲酒〉詩之四賞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更無一字不清真-陶淵明〈飲酒〉詩之四賞析/陳潔民


   〈飲酒〉(二十首之四) 東晉 陶淵明

   栖栖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託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東晉詩人陶淵明(西元三六五-四二七),詩風任真自然,一向為後人推崇,辛棄疾說他「千載後,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元好問說他「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陶淵明的人格與詩品,若以真淳而論,可以說是古來第一。在他歸隱之後,有人請他復出做官,他因此反省自己處於矛盾與悲苦間的人生種種,在他的詩中幾乎篇篇有酒,但其意並不在酒,主要是將心緒寄情於酒,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下〈飲酒〉詩二十首,這些詩歌正代表了他心靈活動的軌跡。

  〈飲酒〉(二十首之四)是一首五言古詩,由表面的詩意來看,寫的是彷彿只是一隻鳥的行止。但細細品味其意涵,則可知詩人眼中所見,並非僅僅如此。首句寫的是一隻失去群體歸屬的孤鳥,而這隻孤鳥,正是陶淵明的化身,他不願與人同流合污,即使必須忍受孤獨與飢寒,嚐盡流離失所的悲哀,也要追求人生最高的理想,達到真我的境界。因此,只能變成一隻成天在不安中忙著追尋探索的「栖栖失群鳥」。當黃昏降臨,眾鳥歸巢,仍然無處可依,獨自飛翔。

  「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可知這隻鳥在徬徨無依中熬過許多日落與黑夜,卻還是找不到可供棲身之所,因此牠的啼叫聲一天天更為淒厲。這表示陶淵明也曾有經世濟民,兼善天下的凌雲壯志,只是身處東晉亂世,眼見官場的明爭暗鬥,使他心寒。然而脫離仕宦,一家老小的衣食又成問題,因此使他在理想與現實之間飽受煎熬,在仕進與退隱之際惶惑不安。這個「轉」字,點出了他內心的矛盾與悲哀日漸加深的轉變過程。

  「厲響思清遠,去來何依依。」指的是鳥兒內心有崇高的嚮往,未曾放棄對「清遠」之處的追尋,依然懷抱希望尋找著一個可以終身寄託的歸宿。「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說這隻鳥選了一株「孤生松」,做好抉擇,便來歸附這棵松樹。松樹代表了貞風亮節,任真質樸,也代表了陶淵明人生中的安身立命之所,因此,他毅然收斂起濟世的情懷,回歸於躬耕自足的儉樸生活。

  「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在勁風吹襲之下,沒有繁茂的樹木,只有這棵松樹不凋零。處亂世而不改其志,「固窮」的操守,使陶淵明寧可一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甚至到了乞食的地步,陶淵明是個「寧固窮以濟意,不委曲而累己」(〈感士不遇賦〉)的人,如同他的〈詠貧士〉詩云:「貧富常交戰,道勝無戚顏。」「道」是人生中最高層次的境界,陶淵明竭盡所能,要達到這個「真我」之境,追求自我實現,當他歷經千辛萬苦,才尋獲此「道」 ,找到一個託身之所時,便不再覺得孤獨悲哀,因為「託身已得所」,所以抱持著「千載不相違」的堅定信念。

  在這首詩中,蘊涵了陶淵明的孤獨寂寞與失意困惑,也可以看出他的矛盾痛苦與抑鬱寡歡,還有他任真的抉擇,與固窮的操守。時代的離亂與思想精神風尚相關,易使人興起一種生命無常,與一切希望渺茫的感覺。陶淵明質性剛直自然,有超乎世間的要求,反對人為的虛偽與束縛,自不能見容於俗世,使他在人間嚐盡失敗與痛苦,但是他對大自然極為愛好與嚮往,在從人間世回歸到大自然的過程中,不僅發現了人性的高貴、個性的價值,實現了人格與個性解放的願望,反映在他的田園詩歌創作上,則形成了中國田園詩的藝術基礎,而他「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節,更使後代崇敬歌頌。




參考資料:

葉嘉瑩著:《詩馨篇》,台北市:書泉出版社,1993/9初版一刷
逯欽立校注:《陶淵明集》,台北市:里仁書局,1995/4/15
郭銀田著:《田園詩人陶潛》,台北市:里仁書局,1996/9/25

台長: 鏡若
人氣(31,650)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讀書心得 |
此分類下一篇:【書評】我看見聲音
此分類上一篇:讀詩筆記1-兩位女詩人

Hwa
請問您會用新批評的方式來探討這首詩嗎?
2008-01-12 01:07:43
潔民
用新批評的方式來探討的話,只能針對文本的形式與技巧來研究,難以兼顧其精神意境,而中國古典詩歌的高妙就在其意境,若只探討文本,恐有其不足之處。
2008-01-17 18:12:38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