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救護車到了大學的附設醫院,肚子還是痛。
年輕的醫生三好先生很熱心地問我那裡痛,是不是生理期。
(真怪,為何日本人喜歡問人家這個問題﹖)
接著就要拿出【大筒的】。我開始質疑有這個必要嗎﹖(我的龜毛性格到了關頭還是死性不改)
在我的堅持下,醫生只好作罷,先看血液中的成分再說。
接著是抽血。
(ER的日文版就活生生地上演了)
他在我的手背上刺了一針。
【咦﹖】年輕的醫生自已叫了起來
【怎麼了】一旁較年長的女護士問道。
【對不起,失敗了】應該比我年輕的醫生對我說【可不可以再扎一次,在手腕內部,絕對沒有問題】
【不行!不行!不行!絕對不行!你要是再戳一次,我就扎你十次】
【拜託!】
【不行!】我轉向女護士求救【拜託!你來抽血】
看得出來女護士掙扎了一秒鐘。
【你就再給他一次機會,如果不行,我再出馬】
好吧。我帶著冷峻的眼光,狠狠地監視他。
這一次成功了。
然後是去照X光。
雖說這醫院是有名的大學醫院,但是照X光的地方好像不太用心,門沒有關緊就開始使用x光,不知有多少幅射線漏出來呢。
按照X光師的指示擺姿勢,【來,下巴再高一點,來!吸氣,好!不要動喔】(現在想起來X光師和照相館的攝影師還有點異曲之妙呢)
一下子就拿到了【照片】,和年輕醫生一起看【毛片】。
年輕醫生看看照片,再看看血液檢查檢果,又查查電腦中的病歷。
【正常,一切正常】
那為什麼肚子會痛呢﹖
【呃,可能是太緊張了】
接下來就是,飲食要正常,便便要按時什麼的。
哎喲,真是丟臉。我在坐上救護車之前還打電話給好幾個人【交代後事】呢。
這下子要如何自圓其說呢﹖
【堅介】地向醫生護士道謝,出了醫院,招了計程車回家了。
原以為故事到此結束,但是又蹦出一個小插曲。
那醫生的失敗針在我的手臂上留下了一個大烏青。起來以為它會識相地自動消失,沒想到愈來愈大。
第四天,我的手臂開始發麻。
小題大作的我打電話到醫院一問究竟。和五六個人說明前因後果,最後才找到急救處的人來說話。
沒想到急救處的副主任說,希望我第二天到整形門診去看看。
【啊﹖﹖】開玩笑。去門診看看,可要花上半天的等待時間。
【我們急救處只處理急性的病患。】
【奇怪!這是你們的醫療失誤,為何我要去承擔門診的時間和金錢!!】
吵了半小時,她才勉強答應讓我去急診處拿貼布。
此時,為正義而戰的心情早已消失了。也不想去A可能是免錢的貼布。
只覺得學校的附設醫院真是有夠官僚。
後來轉戰學校的保健室,但是保健室已打烊,醫生也回家了。年輕護士好心地告訴我,鳥青壓迫到神經,造成手臂發麻。可以先冷敷,如果沒有好轉,再來看看。(果然冷敷之後,烏青就消了,手也不麻了。)
後來後來,為了別的病,去找保健室的醫生看病,和同時也是附設醫院的醫生聊起這個話題。
雖然是等看病的人也有十來人,我們就從醫療界中教學醫院的地位聊到實習醫生制度。我的主張是實習醫生或是醫生難免會犯錯。一個醫院組織的存在是為了在醫生個人犯下錯誤時,動員起來共同為錯誤負起收拾的責任。如果醫院組織只是本位主義,個人犯下的錯誤要個人全責承擔的話,很難有新的進步。
那醫生聽得頭頭是道,答應我在開會時會將我的意見反應給大家。
如果我的一針可以讓附設醫院好一點,讓下一個人受益的話,那也值得了。
嗯﹖你問我【盲腸密碼】是什麼﹖
笑死了人,如果我知道【盲腸密碼】是什麼的話,我就不用坐到日本救護車啦。
坐日本救護車要不要錢﹖
據我的經驗是,不但不用錢,而且還可以省下1575日圓(台幣約四百元)。
因為如果是坐救護車到附設醫院的話,就不用付【初診費】1575日圓。如果沒有其它醫院的介紹信,而且不是坐救護車來的話,看一個新的診療科就得要付一次【初診費】。其目的是要抑制有大醫院情結的病患來看病,以免浪費大醫院的醫療資源。
我上次盲腸痛時就是因為太過客氣,自已叫計程車去學校的醫院,不僅要付計程車費還要付【初診費】(即使我在那家醫院看過病!),付得我肉痛極了。
所以啊!各位同胞,在日本生病時,叫救護車是比較划算的。
如果你的臉皮夠厚的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