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前的週六。
中時電子報說,日本的直木賞公布了得獎名單。其中一名作家是台灣人云云。
第二天的週日,我照例地漫不經心,邊喝吉祥寺「散步咖啡」的輕烘焙咖啡,咬著全麥土司。眼睛看著Facebook,耳朵聽著電視資訊節目《國王的早午餐》。
《國王的早午餐》在九點多剛開始時會先介紹書訊。這是我資訊來源之一。
《國王的早午餐》剛好是訪問前一天直木賞得獎者東山彰良。這位得獎者在前幾週曾上過這個節目打書。帥氣的主持人盛讚這本《流》真好看。(以小人度君子之腹的我,只覺得是溢美之辭)
然後,我看到直木賞的評審北方謙三說了一句話「「満票です。台湾の複雑さを踏まえ、汗の臭いも血の色もある、欠点のつけようのない青春小説。20年に1回の傑作」(一致通過。台灣的複雜之外,還有汗臭味以及有血有肉的青春小說。無法找到缺點。是二十年來難得一見的佳作)。
看到評審鏗鏘有力的一句話,我就決定要買這本書。
Amazon上缺貨。
家裡附近的中小型書店也缺貨。每天巡書店的結果,看到架上還有一本。店員好像很希望我結帳。我還來不及翻閱內文就買了。
這大概是我第一次這樣買書。
花了五六天,分了二十幾次才看完這本小說。
我自己看書看得很快。尤其是小說。
起因是我讀國中時會去漫畫書店借小說回家看,早一點還可以便宜一點。再來就是跟朋友借看她租的小說。不得不早點還,所以我看小說的速度真的很快。
因為看小說很快,用買的「不划算」我多半是在圖書館借。
我也很少買日文小說,有買小說的話大多是在bookoff買二手小說。極少會買一手小說。
看到這裡,讀者會不會覺得我很多話。很想快轉?
對!我看《流》就是這種感覺
主人翁「葉秋生」是外省人第二代。出生在台北,長在台北。這個故事是從他在十七歲時看到山東來的祖父死在店裡開始,一直到他二十五歲找到凶手為止。
「葉秋生」生長在台北,他的足跡遍及了廸化街、中華商場、植物園、廣州街、西昌街、華西街。出現的食物有豬血糕、蚵仔麵線、魷魚羹。
做過的事情是請店員錄一整捲的美國排行榜錄音帶、玩碟仙、去地下舞廳。
經歷過的大事是蔣介石過世,天色變暗,全民如喪考妣。或者是小事:標會。
他做過的事,除了當兵,及打架之類的,我大概都作過。
文中出現了許多中文對白如「有槍就是草頭王」「王八蛋」「幹你娘」等等。
本來應該是津津入味,但是郤格格不入。在中文讀者的我看來是「親切」,但我很難進入這本小說的世界裡。
例如說明完中華商場的棟名「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之後,加上括號,說明日本的八德是仁、義、禮、智、忠、信、孝、悌。之外還很親切地說明「悌」是順從長者之義。
沒有作者說明,我都忘了中華商場的棟名。感到nostalgia之後,
看到蛇足的日本八德,nostalgia的暖意全消。
但是
但是
但是
如果不把它當作是劇情小說,而是用後設,甚至是後殖民小說來看。會十分有趣。我不是後殖民研究的專家。但是可以看出作者設了許多條時間上及空間上的防線,防止一般讀者進入小說世界。
例如大量的中文或台語口音。
例如十分中文的拗口日文描述(作者的日文其實很像中國人寫的日文。不算是錯,但是有些地方很生硬。不是「和文」而是「漢文」。)
抑或是中日文夾雜。中文旁出現日文發音,或是日文說明。
例如冷眼地描述眼前發生的事情。像是作者會陳述一個人的行為之後,加上一句多餘的話,來阻止讀者進入小說情節。
舉例來說:小王吸了一口煙,緩緩吐出。此刻他不知道自己四年後會死於肺病。(此例不是小說中的內容。而是秀娟亂寫的)
多次引用作者父親「王璇」的詩。安排主角的朋友說,在自由時報上看到「王璇」的文章,十分喜歡。
從大格局來看,我們看到從中國偏安台灣的外省爺奶們打麻將的安逸背後,有中國共產黨及國民黨的恐怖平衡,以及夾雜戰後傷痕的苟安。
前半段,十分難以閱讀。
後三分之一就快很多了。
這本小說真的很難歸類。
說它是推理小說也不是。
大河小說也不是。
只好說它是青春小說囉。因為它雖然是倒敍法,但主要章節是沿著主角成長時間軸來看。
不過,它的內容真的難以歸類。
看了網路評論,日本讀者有人叫好。
但是多數讀者哎哎叫。理由多半是有許多中文字及人名,看不下去。
也有人說,要不是它得直木獎,大概不會買來看。
如果你問我時間再重來的話,我會不會買。我會說很難說。
如果你問我看完之後,我會不會再看一次,我會說,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