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九月最流行的問候語,大概就是這一句話吧。
「你看過海角七號了嗎」
有意思的是,我問朋友這一句話,通常會得到二種回答。
一個是很熱情的
「有啊,我還去看了二次,二次都好笑喔」
聲音是高八度的那一種。
另一種是
「沒有耶。我不太想去看。那種國片就留給沒有看過國片的人好了。」
聲音是低了二度。
一副我不想去跟著流行走。
沒有第三種
「我還沒有看,但是我打算去」
我的前任女姘頭阿優是第二種。
跟電影有工作上關係的她,對這一次的蛋塔熱沒有什麼熱情。
「我想當最後一個沒有看過這部片的人」
她佛頭佛腦地說。
後來,在另一個聚會上。她招了。
她說她已經去看過「招待」場。
(我只知道去吃餐廳時,餐廳老闆偶而會拿出小菜「招待」。她們家的公司很大手筆。把整個電影院包下來,做為「招待」員工的小菜之一)
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要和各層級的民意代表來往的她,看了這個電影之後,狠狠地拍了自己的大腿,叫好!
「這個民意代表寫得真是太傳神了」
「就是那個樣子」
美麗的眼睛發出激動的光芒。
我哩。
我是在電影院看的。
跟我的客戶約了很多個星期後,一起去西門町看的電影。
看的時候,我的眼淚是用噴的。
因太好笑了。
根據看第二次的客戶說,跟我一起看的這一場,觀眾笑點很低。
很多只有一點點好笑的地笑點,在這一場觀眾看來,是個超好笑的點。
對我來說,我很喜歡在電影院中的觀影經驗。
有人一起笑,一起大叫。
還夾雜著爆玉米花的香味。
跟在家裡看DVD是完全不同的享受。
(挖著鼻孔,不管導演的安排,隨意快轉,或跳到幕後花絮,用電視看電影的觀眾是私密多了)
因為有許多人一起看,有意思的地方會增幅。
(我的朋友海豚比喻得很妙。就像煮飯,要米多才會香)
我又是一個超級人來瘋,只要人多,我就容易變得很HIGH。
因此這一次海角七號的觀影經驗,對我而言是很爽的經驗。
***********************************************************
在看這部電影之前,我寫了一個商品提案的企劃書。
裡面提到海角七號這部電影背後的集體意識。
我寫道:這部電影呈現的是一種回歸台灣的意識。
我的同事已經看過這一部電影,她說
「那有!這只是一群人組成一個樂團,根本和台灣意識無關」
因為我當時得到資訊太過零碎,只好相信經驗者的「證言」,把這個例子拿掉。
後來我看過了這個片子之後,我覺得我的直覺是正確的。只是應該去「查證」才是。
說到「查證」
我在海角七號的相關網頁上看到一個對歷史有研究的人,對片中的船提出了歷史的看法。
http://blog.xuite.net/jin.ishin/train/19521050
對於當時的復員船有一些自己的見解。忍不住要拍拍手加三個鞠躬。
(高中歷史被當過的關係,對於歷史很好的人,我總是忍不住要立正站好。)
這位先生對自己的筆誤及記憶錯誤也能當下知錯。真的很了不起。
另外我也不小心找到翻譯英文字幕的人的部落格。
看了幾篇文章。
做為半吊子的同行,我總捨不得文人相輕。
我也極同意,翻譯是不太可能達到信雅達的完美境界。
但覺得不太能同意這位字幕翻譯者的觀點。
(因為我和這位人士的價值觀不對盤,所以我也不留下這位工作者的網址了)
放下我的觀影心得。
(觀影心得,日後再補)
我想來談談我對這個導演的想法。
當然,他可能是另一位PAUL POTS
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願意花許多力氣和時間來跨越那一道很高很高的牆。
雖然他謙稱自己是因為沒有放棄的勇氣。
但是願意花這麼多時間,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的確不容易。
因為片紅了。導演在各個場合接受演講的邀約。
我當然沒有實際地看過導演魏德聖先生本人。不過我在東森及TVBS都不小心看到導演的專訪。
(看!導演是多麼地受歡迎啊!)
我看著他的訪談。覺得他是一個能量很乾淨的人。
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很堅持。
他是那種溫柔但堅定的人。
(至少從我片斷的憶測中,我這樣覺得)
有這樣能量的人很少見哩。
所以有一陣子,我在各種媒體試著找這位導演的身影。
後來,知道這部片子的票房很好。
也知道這位導演找到了資金要去拍他真正想拍的片子。
心裡為他覺得開心。同時也覺得很滿足。
你,海角了沒有?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