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4-09 22:25:44| 人氣60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淺論迦留陀夷尊者----轉自網路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前言

 

古代印度行之以種姓制度,種姓之間界限森嚴。佛以王子出家證道,諸多釋子慕道追隨,所謂:「四河入海,同一鹹味;四姓出家,同為釋種。」佛教僧團的壯大,助長了佛教的擴展與弘佈。

 

然而諸多弟子,身分、背景、個性、習性迥異,加上原有根深柢固的種姓階級觀念,更是造成僧眾之間諸多事端,如何統領如此龐大的團體,維持僧團的「六和敬」,確實是一大課題;其中最嚴重的即是佛陀晚年提婆達多的破僧,此事件幾乎造成僧團的分裂,而提婆達多的支持者,則多為王族出身的釋種弟子,其中最引人側目的則是「六群比丘」。

 

「六群比丘」雖數數行惡,然亦各有所長,尤其佛陀因之隨緣制戒,對後世佛教僧團綱紀之維繫,有著無與倫比之貢獻,故不揣淺陋,意欲一一試述其行,然身居海外,手邊工具書並不十分充裕,不足之處尚祈諸大德不吝斧正!

 

一、迦留陀夷其人其事

 

(一)迦留陀夷的出身

 

迦留陀夷,屬婆羅門種姓,本名烏陀夷(Udayin),因身形高大,而佛最初所規制尼師檀「小不足容膝」,故「牽挽坐具如牽皮法」,佛為此而將坐具做彈性的調整加大;《佛說給孤獨長者女得度因緣經》中謂其「佛說此人於釋種中端嚴第一」(《大正藏》第二冊,第八五○頁下);又因膚色極黑,漆黑發亮,遂有迦留陀夷(梵 Kalodayin,意即黑烏陀夷、黑優陀夷)之綽號。

 

(二)迦留陀夷等的才華武藝

 

迦留陀夷等六眾(難陀、跋難陀、闡那、馬宿、滿宿)除迦留陀夷外,個個出身釋迦種,在當時官民皆視之「豪俠沙門」,個個力大無窮,武藝超群,才華橫溢,善說法要。

 

1.      力大武藝高超

 

此六群比丘曾於泥波羅國途中,見商人購置整車羊毛,以車軸斷毀,羊毛棄置路旁,六群比丘遂將「彼五人所有衣缽令一人負,其餘四人接草為索,束為四擔,隨路持行。」又恐「奇特大擔」引起居民恐慌,「隨路而行多招譏調」故「可於荒野望直而行」,及返逝多林給孤獨園中,直須「破籬而入」,「時彼既入以諸毛擔總置寺中,悉積如山,見者稱異。」可見其力氣之大。

 

2.      箭術精準

 

迦留陀夷箭術精準,出家以後見「精舍中庭前沙地有眾鴿鳥,在中戲食」,遂「從借弓箭試手射鳥」,只為了證明「本習射法猶故不失」;又於維耶離國見諸王子習射,以箭攔鳥,令無法遠飛,又一箭正中右眼,而引起大眾「故斷眾生命」之譏嫌,致使佛陀因之制戒。

 

3.      善於軍陣

 

六群比丘出身望門豪族,故對軍旅陣仗亦極精專,時摩揭陀與廣嚴城兩軍對壘,廣嚴城得目連受記當勝,士氣大振,乘勝追擊,卻被摩揭陀國王未生怨迴兵奮戰,因而大敗,廣嚴城居民因而對尊者心生譏嫌,恰遇六群比丘入城乞食,六眾乃「應時機答戰勝事」。

 

4.      善調音律、歌舞倡伎

 

六群比丘出身豪貴,才華橫溢,經中謂其「並多奇巧所有技藝無不善知」,即使於「洗浴時以←揩體,便出種種五樂音聲,如彼技人吹彈擊拊」。

因而吸引大眾入園觀瞻,見竟是六個比丘於園中洗浴,其音律之深妙,可見一般。

《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四亦載:六群比丘「善閑音樂,至於歌舞尤勝餘人」;教人歌舞亦所向無敵。

 

5.      善說法要

 

迦留陀夷善說法要,亦樂說無礙,嘗為比丘尼瘦瞿曇彌說法,以說法時間過久,長時間站立體力不支,而致「迷悶眼闇倒地」;《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第四(《大正藏》第二十三冊,第五二六頁上)亦稱彼等六群比丘個個通達三藏十二部經,善說法要,對自己亦深具信心,面對當時異說橫行,更是躍躍欲試,力必折服。

 

(三)迦留陀夷的個性

 

1.      自信自傲

 

迦留陀夷出身尊貴,與佛陀關係親密,一說迦留陀夷出家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迦留陀夷以其聰明才智、出身背景,經律中在在處處顯示出他的自信自傲;加上又是波斯匿王(Prasenajit)妃末利夫人(Mallika)的門師,又是一位參與阿毘達磨論辯的大師。

 

 他對自己也深具信心難免自視甚高,目空一切,嘗多次與舍利弗論議爭勝,而為佛所訶斥:「汝痴人乃與舍利弗論議諍勝」其自信自傲,自視甚高。

 

2.      捉狎習氣

 

迦留陀夷雖遇佛出家,但王臣貴族習氣未除,其生性聰明,性格捉狎。迦留陀夷等即便年老,猶常為掉舉,諸比丘勸誡之,嫌怪其等多事,遂「作恥辱事,令其羞赧」(《大正藏》第二十四冊,第二三二頁下)。

 

3.      瞋心多淫

 

迦留陀夷出身豪貴,自信自負,嫉惡如仇,瞋心熾盛,其伴黨六群比丘「喜←諍相罵」,經常「拳觸十六群比丘頭」。迦留陀夷在日常生活中,小有不如其意,即便暴怒。迦留陀夷在僧團中是出了名的多欲、多痴,《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三(《大正藏》第二十三冊,第五一九頁下)明載「此人淫欲偏多。伺見女人共語笑抱捉。解釋欲心。……」

 

(四)迦留陀夷的出家

 

迦留陀夷的出家,依《善見律毘婆沙》卷十七(《大正藏》第二十四冊,第七九○頁中)載,佛陀成道六年以後,「從摩竭國往迦維羅國者」,淨飯王思子心切,遂派遣臣子往見佛陀。

 

時有一臣名曰迦留陀夷,與菩薩同日生。王即遣迦留陀夷往迎佛,如前遣八臣語無異;迦留陀夷先與王要:「若王許我出家者,我當往迎!」

 

 王答言:「善!」迦留陀夷受王語已,復將千人往彼。佛為說法即得羅漢。佛喚:「善來比丘!得具足戒!」(《大正藏》第二十四冊,第七九○頁中)

 

二、佛陀制戒

 

佛陀因事制宜制定各種戒律,僧團中多數之戒律(學處)多因迦留陀夷等六群比丘而制定,如眾所周知的「非時食」:「尊者黑迦留陀夷為食因緣故佛為制戒。」(《大正藏》第四冊,第三○五頁中)

 

三、迦留陀夷與提婆達多

 

破僧事件

 

《摩訶僧祇律》卷二十六(《大正藏》第二十二冊,第四四三頁上)所載「六群比丘共破僧」事件,當初只是單純的「不應召喚」,但在六群比丘的嗾使慫恿下,助長了提婆的聲勢,遂演變為破僧事。

 

四、迦留陀夷教化眾

 

迦留陀夷證果以後,深悔過去的諸般惡行,發願誓度舍衛城中九百九十九家(《大正藏》第二十三冊,第一二一頁下):佛在舍衛國,爾時長老迦留陀夷得阿羅漢道,心中作是念:我先在六群比丘中,於舍衛國污辱諸家,我今當還,令此諸家清淨。作是念已,入舍衛國俱度九百九十九家。若夫得道而婦不得,若婦得道而夫不得,則不說數,但數夫婦俱得道者。

 

五、結語

 

迦留陀夷與六群比丘看似胡作非為,但無不遵崇佛的教法,也無不遵守佛的教誡:「我先在六群比丘中,於舍衛國污辱諸家。」在佛陀制戒過程中也百般鑽漏洞行巧捉狎,佛也因之不斷因時制宜地修正戒法學處,使無所遺漏,無所缺失。在佛陀質詢布薩時,而他們坦然承認,不推諉卸責;在戒律制定後,他們於佛前、大眾前至誠懺悔,事後亦絕對遵守,不敢復犯。

 

在《妙法蓮華經》卷四,靈山會上,佛親為授記當得成佛(《大正藏》第九冊,第二十八下),佛弟子中,正面楷模如舍利弗、大迦葉,與負面教育後世佛弟子者如迦留陀夷與六群比丘,其慈心悲願與救世的悲心,是無分軒輊的。

 

─摘錄自《普門學報》第三十期



台長: 紅塵佛子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