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南台灣的台南縣市,氣候宜人山明水秀可以說是地靈人傑,為台灣出了很多優秀的人才。怡芳(化名)34歲,從台南縣的某個地方來到台北來讀大學。因為大學唸的是法律系,所以她有著頭腦冷靜、分析問題邏輯清晰的特質。大學畢業之後由於想要考律師執照,所以就在台北找了一份工作待了下來,可是她卻沒想到因為當初的這個決定,卻會在日後讓她走上了學佛修行的路,並且還影響了她的下半生。
怡芳一直很感謝他的大學教授對她這個外地學子的照顧,在大學畢業以後也一直與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繫,兩人情同父女。她的學佛因緣也是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始,然後才走上修行之路的。原本她的老師要帶著她去美國皈依同一個師父,但是因為她不好意思花老師的錢去美國,所以反而皈依了在台北的,另一位相同法脈傳承的高僧,而且跟她自己的皈依師父感情也很好。緣份有時就是這樣妙不可言!
人不管是在學校或是社會裡,都離不開要與其他人接觸及互動。人會聚在一起是因為緣份,會分開也是因為緣份,總之緣份這個東西,真的很難用幾句話就說得清楚。人與人之間會結下各種善緣或惡緣,除了過去世的因因果果會相互糾纏之外,也還要看今生今世彼此交流、互動時所種下的新因是什麼?並不是單一因素就會決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所以當初釋迦牟尼佛說法時就說過:「因緣果報」如果粗看那得要看三世因果,如果是細看就必須要遠看無始劫,才能說得清楚前因後果。
怡芳在皈依了自己的師父以後,除了她師父對她的教導之外,也慢慢地在生活中接受佛法的薰陶,經過了兩年多的修學及生活中實際的體會,更是讓她對佛法生起了真正的信心。從不懂什麼是學佛修行,到後來慢慢地懂了一些,她漸漸地體會到,原來佛法並不是去學一堆空頭理論,也不是燒香或唸經、磕頭就叫做在學佛。
佛法的真諦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在待人處事中去修學、去磨鍊、去獲得。佛教、佛學與佛法是一個非常完整嚴密的體系,缺一不可。就讀法律系讓凡事強調講邏輯、講證據的她,本來就已養成自己一套對事物的見地,而在學佛了以後,讓她看事情的眼光更敏銳、心地也更柔和。
比方說:在工作中她看到在公司裡,一位坐在她位子前的男同事,平時總是板起一張臉顯得鬱鬱寡歡、眉頭深鎖、言語極少,讓她總感覺這位同事似乎心有千千結。不過因為跟他工作上的接觸不多也就不便多問。但她心裡有時就在猜想,應該是家庭問題困擾著她這位同事吧?!
後來直到有一天這位男同事因為工作上的細故,竟然大發脾氣,跑去拍課長的桌子並大聲叫囂,這個意外的舉動驚動了全公司的人。在他跟課長大吵了一架以後,怡芳為了安撫他的激動情緒,便主動過去跟他聊天。
等他情緒稍微平復下來之後,在怡芳真誠的關心下,他才說出原來因為他的妻子身體不好,長年臥病在床再加上兩個孩子又小,種種的問題讓他心中總是感到擔憂及牽掛,也因為這樣讓他在工作時會偶爾分心或出錯。
這一次他會情緒失控對課長拍桌叫罵,也是由於日積月累的身心壓力所造成。並非針對課長個人挑他工作上的毛病而發脾氣,單純只是因為內心煩惱的事太多,又剛好被指出錯誤有點惱羞成怒,心中的無明火一下子就被點燃了,才會做出這樣有點脫序的事來。
他自己也在事後覺得很不好意思,所以這也是為何他平日在公司,總是不喜歡多說話的原因,他把自己封閉起來鮮少與同事交流,獨自承受著家庭問題帶給他的困擾與壓力。
本來公司是要處罰這位男同事的,後來在她跟課長說明了情況之後,連課長對這個同事都生起了同情心,願意原諒這位男同事工作上犯的小過錯,並且不再對他追究他過份的行為,還主動地去關心這位男同事,充分地展現了氣量與寬容。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爭執,經常是起於誤會與對對方不夠了解,一旦把事情的原委講清楚了,大多數的人都還是願意寬容地去待他人的。
在佛教裡也有這樣類似的公案。有一個人(某甲)一天要出門去辦事,走到離家門口不遠的地方時,忽然被一個陌生人(某乙)指著鼻子臭罵了一番,他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道為什麼要被這個陌生人這樣辱罵,還因此跟對方起了口角與爭執。最後因為急著趕著去辦事沒有時間多爭論,只好悻悻然地離開。一直到晚上回到家中,他都還在因白天被人臭罵一頓的事在生著悶氣。
隔天他又要出門去辦事,出門不久後,忽然又看到昨天那個罵他的陌生人(某乙),又在跟另一個人(某丙)起爭執並互相叫罵,而且這次還有一堆人在旁圍觀。他出於好奇心就走過去問圍觀的人是怎麼回事?結果其中一個人(某丁)指著昨天罵他的陌生人說道:那個人(某乙)是個瘋子,有時發起神經來就會對路過的人亂罵一通。這時(某甲)聽完後不禁啞然失笑,原來自己昨天生了一天的氣都白生了。
當我們把一件事情搞清楚、想明白以後,我們就不須要強迫自己去忍耐,也不會覺得有負擔。
若是當我們還覺得自己是在忍耐或是有負擔,那就代表我們,並沒有真正把一件事情給搞清楚或想明白!
有時候在生活中所發生的事,對一個有心的人來說,其實都是能讓我們起到自我提醒的作用。
在這件事過後,有一次怡芳在與其他師兄弟分享學佛心得時就說:
「當時我在勸這位同事時,看著他的臉就覺得他活得好辛苦,為了妻子的病及兩個孩子的教育,現實的生活還有工作的壓力,確實讓我的同事就像蠟燭兩頭燒。而我這位同事連他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排解這樣的困局?站在同事關心的立場,我只能說些軟性的話來安慰他,但能真正幫到忙的地方實在很有限。
換一個角度來說,我心中明白因為我有在學佛,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問題,也比較能用一種慈悲心,去理解我同事生活的困境。每個人難免會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挫折或困難,往往外在的環境確實會讓我們不好受,但是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我們卻可以試著去改變我們的心境。如果在身處逆境時不能一顆冷靜、清醒的心,那麼衝動與盲目的行為,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而於事無補。
我很慶幸自己能在年輕時就接觸到的佛法,因為這讓我除了用所學法律的專業知識去看問題以外,還可以讓我從另一個層面去看問題,更能深入去了解到眾生的內心感受。而不只是從一些外在的表面現象去看待問題,因為有些事如果只是從表面去做推理,有可能是永遠也找不到答案的。然而在我學佛後有了更全面的觀點,這補足了我在世間法中所學不到的缺憾,因此我明白佛法深深地影響著我的一生。」
怡芳的心得分享讓許多人心生同感。
佛陀及歷代的許多祖師,遺留下來許多的經典及論著,這些都是要指出路徑讓後人去修學、去理解、去實證的。而學佛修行是自己的事情,只有將過去已經證到聖位的聖者所留下來的指引,自己用心去修學、領會後,然後再將教法用在自己身上照著做一遍,才有可能達到跟以往的聖者一樣的高度。
手捧著地圖光是做研究而不邁步前進,永遠也只是停留在原地不動而已!許多人整天在打坐、唸經,卻不明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道理,實在很可惜!
本文為選自圓通文化出版社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