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2 00:20:11| 人氣1,50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教育+貧富差距(健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企管系 陳健華


一.關於教育
「九年國教」「十二年國教」「愛的教育」「無體罰」「快樂學習」......台灣一直在致力倡導新式教育,但另一方面,「文憑主義」「刻板印象」「補習文化」「名校迷思」等等的觀念也一直存在著。官方的作法一直在改變,也許出發點是好的,但卻害了現在的小孩,包括我們自己,畫虎不成的仿西式教育,究竟有沒有競爭力?恐怕要等到十數年之後,看有多少人流落街頭才知道了。

台灣的教育一直在變,我覺得它有以下一些問題是該重視的:
1.學前教育的不足
2.初等教育的不平衡
3.中高等教育的明顯偏重
4.大學教育不易銜接上
5.補習文化的氾濫觀範自己
6.功課不好與壞小孩的等號
7.被動的學習
8.矯枉過正的零體罰
9.越來越久的國教效果?
10.教育部盲目的追隨西式教育

1.學前教育的不足:總覺得現在有些四、五歲的孩子已經有了很可怕的觀念,髒話滿口,在道德觀上想法偏激,學齡前應該不用去學很知識性的東西,但家長應該有責任幫小孩建立正確觀念,培養好小孩的基本禮儀。而社會也應該常常注意一些比較不適合教育小孩的家庭。
2.初等教育的不平衡:「快樂學習」,人人都要孩子快樂學習,卻在很小學時就要小孩去補這個補那個,「因為大家都在補習,我家小孩當然也不能落後!」,甚至在自己的語言都還沒學好的幼稚園時就要去學其他語言,這種強迫式教育真的能啟發小孩的學習心嗎!?抑或抹殺了學習的意願!?
3.中高等教育的明顯偏重:到了國高中偏重學科更明顯,本來是要減輕壓力的學測指考說穿了也像是換名字的聯考,又因為教育部本來好意的一綱多本,造成負擔更重,要讓教材多元化的美意反而讓老師無所適從,不知該補充什麼,每本書重點各不同,搞得只好一次教多本,學生的書包更重了。
4.大學教育不易銜接上:剛入大學,考試也許少多了,但卻突然發現多了許多東西,書面報告,小論文,口頭報告,而這些都是以前所不熟悉的,不然就是會有老師很驚訝學生以前沒學過一些他們所謂的”基本”。教育部在改變制度時應該要更重視學生在教材上的銜接。
5.補習文化的氾濫:因為升學率的競爭,人人都要好學校,學校要好學生,學生就要去補習擠名額,於是,校內有輔導,校外有補習,為了不落人後,東西越補越多,卻難免越來越流於囫圇吞棗,像我當初為了考大學學的東西已經忘得差不多了...說穿了,這不過是為了考試所設立的制度,對於知識的吸收恐怕效果不大。
6. 功課不好與壞小孩的等號:記得以前,尤其是小學時,考試有個標準分數,少幾分就打幾下,好像考不好是故意犯錯似的。大家都知道分數不代表一切,像跟我同寢室的一個學長就是個雖然成績很不錯但生活習慣但道德觀念都不怎麼好的一個人。即使知道這道理,現在也已經不會因為分數打人了,但這種迷思似乎還是潛藏在人們的潛意識裡,不然又怎會有家長用分數來決定孩子的零用錢呢?
7.被動的學習:基於以上理由造成了許多小孩對於學習是被動的,他們被逼著去學,卻不懂意義在哪,只知道學習是義務,卻不知它也是權利,漸漸的,他們只知道被動的等著別人來教它,而很難去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8.矯枉過正的零體罰:自從開始倡導零體罰後,最近常常看到某老師”稍稍”打一下小孩就被告上法院,甚至敗訴的事件。有在關心時事的都知道,現在小孩真的都很精明,也很難教。當他們知道你無法對她做出什麼懲罰時,他們很容易就得寸進尺的爬到你頭上。荀子說:「人性本惡」,也許不一定是對的,但人的確是需要一些基本的禮教觀來規範自己,而一旦無法用立即的行動來懲戒小孩,一旦家長不分青紅皂白的去控訴老師,那到底該如何去糾正不懂道理的小孩呢?反體罰法難道是定來讓家長大賺官司錢嗎!?很多人都明白體罰的重要性,有錢的家長把孩子送進私立學校,因為它不受到政府的限制,只有一些人在高呼零體罰,得了吧!小孩受點小傷會怎樣嗎?怕他受傷乾脆把他養在無菌室好了!小孩做錯事還反而去錯怪老師,零體罰根本是適得其反的東西,只有某些自以為先進開明的政府豬腦會喜孜孜的推行。
9.越來越久的國教效果?:我一直覺得教育只是個幫人建立基礎的東西,他的目的是培養人對學習的興趣及建立基本道德觀念,剩下的,就該讓人自己去探索。國教越來越久,九年----甚至十二年----說是為了提昇全民的素質,幫助赤貧人口,但越來越久的國教卻阻止了那些早該去工作的人迫使他們繼續讀書,不管他們有沒有意願。即使有就學貸款,學費仍是個沈重的負擔,也許家計已經無力維持了,爸媽還是要說:「錢的事爸媽來想辦法,你只要好好讀書就好了。」也許這樣的確讓人有要好好讀書的念頭,但看在孩子眼裡,自己不能賺錢,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家長辛苦,這樣真的好嗎?學雜費、書錢、補習費,種種費用迫使家長必須不斷去掙錢,甚至為此負債、辦現金卡,向地下管道借錢。
這樣究竟會幫助一個家庭,還是讓一個家庭提早毀滅?也許讓小孩提早出來工作,等家計穩定後再回來唸書會有比較好的結果。

社會階層是人類劃分出來的,但社會上的確是需要各種職位的人,國家再怎麼去延長教育年限,基層勞動還是要有人作,一味的提昇國教年限而不去提昇國力,職位還是永遠只有那些,失業的人還是失業,攀不了關係的依舊沒有歸屬,就像通貨膨脹,貨幣多了,幣值卻貶低了,博士班畢業等於以前的高中職畢業,這樣只不過是培養出一群高學歷的基層勞工。國家該做的是建立更完善的社福制度去讓貧民活得下去,藉此慢慢的改善家計,只有國教沒有配套措施不過是再增加人民的經濟壓力而已。
教育部盲目的追隨西式教育:不是外國的就是最好的,畢竟民族性有所差異,我們該試著走出這個迷思圈圈,發展出自己特有的教育制度。
台灣的教育制度一直不是很完善,學生們都很辛苦,但我認為台灣人厲害就厲害在對環境有極強的適應性。像我高三時,雖然過的是早上8點到校讀到晚上11點的生活,辛苦,但其實後來還滿習慣,甚至樂在其中的,還有點捨不得這種生活結束。台灣教育糟的是他一直在變,不給人適應的時間,換人上台制度跟著換,為了改革而改革,如果讓大眾有時間去適應,台灣人自然能在其中取得平衡吧。

***************************

2.關於台灣的貧富差距

繁榮的市區,我們活在富裕的台灣,人人都能夠豐衣足食----其實不然----走過幾條街,轉個彎,繞進小巷,另一種風景映入眼簾,成排的平房,說是古色古香不如說是破舊,腐蝕的木板,破裂的玻璃,這裡的人辛苦的生活著----在被我們忽視的角落裡。台灣的確可以說是富足的,但這富足卻是一種擁有極大貧富差距的富足。

社會的頂點,是極端的富,郭台銘可以輕易撥款給人蓋狗籠,並不是說狗籠不重要,但這是個非常沒有效益的作法,治標不治本,還不如用這些錢去幫助流浪狗節育。另一方面,卻又是極端的窮,是常人無法想像的極不溫飽,也許是被拋棄的獨居老人,也許是過多的非勞動人口壓力,也許是身體上的殘疾,也許是少見的難治癒疾病也或許只是單純的社會米蟲,我們不懂得主動的去關心這些人,總在新聞大肆報導後才一頭熱的栽進去幫助他人----但其他人呢?幫了一個,還有一大堆等著援手的人阿!難道要媒體一個個的報導我們才一個個的去捐錢、照顧嗎?
政府當然有想出辦法,那就是教改,他們認為教改就是幫助窮困家庭的最好方法,要”人人都有高度教育水準,大家都有份高薪的工作?”問題是,社會的環境還是會飽和的。大家工作不可能同等,賺的錢不可能相等,不可能享受到同等的資源,不可能均富。
資本主義的社會本來就不可能達到均富,均富是共產社會想出來的烏托邦。自然界好像從來不存在所謂均富,自達爾文以來弱肉強食就代表了自然的定律,可是人類卻可貴的希望實現均富,在各式主義崛起且均告失敗後,資本成為主流,而我們對於消弭貧富差距無能為力,只能盡力的做到社福制度完善吧!我覺得這是最符合人性與自然的作法了。在共產主義的失敗下,我們知道財產共有是人類所不樂見的,每個人都一樣,那誰要去作特別勞心勞力的事?如果可以讓較貧窮的人不至於活不下去,自然可以讓他們有機會脫離赤貧,社會是流動的,在自然狀態下自然會有輪替,也許這想法太膚淺了,不過像北歐那樣的社福制度,在台灣可能有實行的價值,畢竟我們所得稅是累進稅率,又是個富者極富的地方,有心做的話應該可行,只要人民有社福制度的觀念。

不該再盲目的從事教改了,那是榨乾人民的錢,讓錢流進廠商口袋的作法。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1,50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葉蝶
1.寫得很好啊,可見課堂上的沈默是不應該的。
2.用自己的觀點,觸類旁通,結合看很多社會現象與問題解決的方法,這樣的思考方式很好。值得嘉許!
2007-06-22 00:22:56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