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21 20:24:48| 人氣1,03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環保+教育(鎮州)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資工系 蔡鎮州

一、環保議題(高爾VS麥克‧克萊頓)
I.高爾----不願面對的真相篇
高爾因競選總統失敗,離開了搶眼的政治聚光燈,高爾悄悄地踏上了另一個經常與政治唱反調的舞台,就是宣導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的環境議題。 科技與環保,原本就是高爾與對手最大的分野。高爾在擔任國會議員時,率先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國會聽證會。現在,高爾更是選定這個環境戰場,要喚起大眾、匯集更大的聲量,而且絕對不能輸。 六年來,高爾帶著他自己準備的投影片,一個城市接著一個城市巡迴演講全球暖化的威脅,已經演講超過一千場。
史上最熱的十年,都發生在最近十四年;非洲第一高峰吉力馬札羅山的積雪,將在十五年內完全融化;北極冰圈正以每十年約百分之九的速度縮小,已經出現北極熊沒有體力游過愈隔愈遠的冰層而淹死的事。 這每一個數字、每一張照片,都讓人震驚。
「這個人在做什麼?」好萊塢知名的環境主義者製片蘿莉.戴維斯(LauieDavids)回憶她聽了高爾演講後覺得非常著急,他用一個人的時間與體力怎麼可能挽救環境。 戴維斯找來eBay的百萬富翁創辦人傑佛瑞.史古(Jeffrey Skoll),把高爾演講全球暖化的旅程與執著拍成了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 就如《紐約客》雜誌(The New Yorker)所說,『不願面對的真相』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電影,但絕對不是最有「娛樂性」的電影。」
平心而論,「不願面對的真相」其實像是教科書版的「明天過後」,靈魂人物是高爾,特效是PowerPoint。但是它的主題無疑是當前極為迫切的議題,打破黨派、甚至打破疆界。這也讓高爾踏上了不同的國際旅程。

感想: 雖然大家似乎都知道了全球暖化問題的嚴重,但是任何形式的改變,似乎都很困難,大家抗拒改變,尤其面對全球暖化的改變更複雜。需要大家把散布的各點現象、事實連接起來,才能夠真正了解,我想這就是為什麼世界對於這個危機的反應很緩慢的原因。高爾認為另外一個改變緩慢的重要原因,就是一些造成全球暖化的機構、組織,這些大污染源,每年花數百萬美元做宣傳,刻意的混淆視聽,讓大家懷疑這些危機到底是不是真的。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是誤解。最大的誤解是就算地球出了大麻煩,我們也一點辦法也沒有,大家都不願挺身救自己的家園。
高爾也有提到--石器時代之所以結束,並不是因為缺乏石頭--。石油時代如果會結束,也不是因為我們把石油與煤礦消耗殆盡。我們要結束石油時代,只有我們繼續向前、找到更好的方法。所謂更好的方法,就是可以再生、重複使用的能源,就是節約、效率,就是發展減少需求、同時也減少浪費的設計與結構。
另外我更覺得年輕人們要讓自己有知識,具備這個時代排山倒海而來的問題的各種知識。
全球暖化危機是現在最關鍵的問題,這也是這一代年輕人一生都會需要思考、努力、幫助解決的危機。一定要現在就開始具備這方面的知識。
這一代的未來,就繫於如何面對、解決全球暖化的難題、要靠我們自己來努力。
II.麥克‧克萊頓----恐懼之邦篇
麥克‧克萊頓是個對新科技非常感興趣的作家,比如說他的”侏儸紀公園”寫的是基因科技,”恐懼之邦”寫的是溫室效應,”時間線”寫的是相對論和量子物理,”奈米獵殺”寫的則是奈米科技,生物科技和電腦程式。這些小說的內容都超越了當代的科技水準,但絕不是憑空的幻想。麥克‧克萊頓的特出之處,就是完全不迴避科學原理的艱澀處,非要一五一十,深入淺出的解釋明白,並且對細節作相當深入的描寫。我覺得麥克‧克萊頓根本不關心他小說中個別人物的問題,他只想處理最新科技與人類社會的議題,他只是用非常嫻熟的筆法和運用自如的商業片架構,讓書中的人物把作者對科技的想法演出來。
    而在麥克‧克萊頓這一堆小說中,我覺得寫的最好的一本,就是恐懼之邦,我從來沒有看過那一本小說會像學術論文一樣引用註解和參考書目的,但這本小說就是,書中關於溫室效應的每一個案例,每一項研究,每一個論點,每一張圖表,都不是作者虛構出來的;麥克‧克萊頓對他小說的內容來源,都註明出處。
  因此,建立在如此厚實的實證基礎上,恐懼之邦這本虛構小說對於環境保護基金會,國際組織,乃至於環境學術界的指控,就格外顯的怵目驚心。
  大家都聽說過,溫室效應將導致全球暖化,使南極的冰山融解,上升的海平面將淹沒大面積的土地,許多南太平洋的小國,如台灣的邦交國諾魯,都將沈沒於海平面之下。但麥克‧克萊頓引用數據表示,自從上述理論問世以來,許多環保組織在這種小島國上長期監測海平面,結果發現海平面非但沒有上升,反而有下降。但這個監測研究的發現,卻沒有被廣泛的報導。南極的研究工作也發現,南極冰山非但沒有消融,冰層仍在不斷地增厚之中。至於南極冰山崩落於海中的震撼畫面,雖然透過電視一再呈現在我們眼中,但卻沒有附帶說明這種情形已經存在數千年至數萬年,是南極冰層向外推擠的自然現象,早在工業革命之前就是如此,那時可沒有所謂的二氧化碳排放過量或溫室效應。
感想: 作者說,溫室效應本來只是兩位科學家的假說,多年來,已經有許多的研究證明所謂的溫室效應並不存在;更有許多研究發現原本溫室效應研究的數據解讀及研究方法都是有問題的。然而,這些反對溫室效應的科學研究完全不被大眾媒體所報導,甚至還被抺黑成是被邪惡石化企業收買的科學研究。作者並不反對環保,但他認為溫室效應只是”環保政媒有機體”對全世界的一大謊言。打著防範溫室效應的招牌,這些環保組織不斷向全世界騙錢,不當的吸收了過多的資源。又利用惡劣的手段收買學術研究為溫室效應現象背書,並使不合其結論的學術研究成果無法透過媒體使閱聽大眾獲得合理認知。麥克‧克萊頓引用了大量的註解,書目,網址來佐證他的說法,我相信任何一個讀者在看完這本小說後,都不敢說麥克‧克萊頓是亂扯的。或許有人會懷疑,麥克‧克萊頓如此抨擊溫室效應,理由何在呢?就算全球暖化是假,但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似乎也無害啊!確實如此,麥克‧克萊頓對這一點也不否認。但麥克‧克萊頓說:他看到全世界已經拿太多的錢去對付溫室效應,在此同時,還有很多生存邊緣的人類餓死,病死。如果資源不是這樣的不當分配,我們可以為人類同胞創造更多的幸福。在這層意義上,利用溫室效應”騙錢”的環保團體,就顯得相當地”貪婪與邪惡”了!
  ”消滅貧窮乃是最佳的環保政策”,這句話如今深得我心。
二、教育議題
巴氏學園
其實初進校園的每一個小朋友,對周遭的世界應該都充滿著熾熱旺盛的好奇心,在各方面都可能展現出無比驚奇的創意;在他們之中,有的可能是天生的科學家,有的可能是舞蹈家、數學家、、、等。但在統一、制式的學校教育中,他們原有的好奇心和創意都因得不到滋養而窒息了,他們的發展的空間受到限制,蘊藏在體內無限的潛能也就此被埋沒了。
 在巴氏學園成長的小朋友,是幸運的一群,他們從小就能選擇自己最愛的事物,去做更多的摸索,投入更多的努力,能順應著自己的性向,在自己的長處往上發展,因此作者也提到,他在巴氏學園的同學現在都小有成就,我想就是巴氏學園給他們最大的貢獻,讓他們從小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而這就是現今學校教育最缺乏的,無法給予每個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進度,往往都被考試分數或升學壓力控制住了!
書中的靈魂人物--小林宗作校長,他有著獨特的方式與見解,例如:他能想出「山的東西」和「海的東西」所組成的便當,使孩子不偏食、不挑剔;還有他能聽小荳荳講話四個小時卻不感到厭煩,這都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過去,去體驗那種教育方式,但透過這本書,我們可以感受到巴氏學園中的小朋友是多麼快樂,小林校長的理念給我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我們必須尊重孩子的想法,聽聽他們說的話,給他們更多更大的發展空間,讓每個人都能發揮自己的長才,而非把每個人刻畫成一個模子,這才是教育的重點吧!
小荳荳(即黑柳徹子本人)在小學一年級的時候,被認為是個問題學生,因為她過於好奇、好動,常影響上課情形,令老師不勝其擾。於是小荳荳的母親四處奔走打聽,希望能找到一所配合這孩子個性,並能去了解她的學校。最後便將小荳荳轉學到一所名為「巴氏學園」的小學。
  小荳荳是一位純稚童心的小女生。她的表現的確和別人不同,但是他的主見與夢想和一般人沒有什麼差異。來到巴氏學園,見到了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小荳荳才知道,並不是所有的教師都如此的惡劣。沒錯!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方式十分的特別,可謂獨一無二。他用簡單的圓圈圈、棋子,教同學音樂和音樂符號。校長希望同學能在快樂中茁壯,他以最清楚、最簡單、最容易的語句或遊戲,來進行教學。他為了要讓同學發現學校樂趣,顛覆了一般的傳統教室,做成同學們意想不到而且特別的「電車教室」,當學生看到時,自然有迫不及待想要去上課的心情。他還設計別的地方所沒有的教學方式,例如:利用禮堂的地板,當作是黑板,在上面畫出符號,使用完後,所有的人再用抹布擦掉,這樣一來,也學到清理地板,而且也體會到手拿粉筆的觸感,進而知道怎麼握,怎麼動筆,才會寫得漂亮,或是粉筆不折斷的方法,幾乎每個孩子,稱得上是「粉筆評論家」呢! 在最後的部分,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戰爭的破壞力。原本平靜而安詳的巴氏學園,卻因無情的戰火而付之一炬,實在令人惋惜!不過戰爭雖然毀壞了孩子們的巴氏學園,卻永遠抹滅不了那珍貴的童年記憶!
感想:
現代的教育,太過於依賴文字和語言。而傷害了還子們用心去觀看自然,使聆聽天籟、觸動靈感的官能衰退掉了。世上最為寒心悲哀者莫過於:有眼不知美為何物,有耳不知音為樂,有心不解真偽,不懂得感激感謝!沒有熱情不能燃燒。 教育本就是該以「因才施教」為原則,然而事多不盡人意,而小荳荳乃是個眾多特殊教育的一例。台灣的特殊教育也許不甚完善,但仍在努力,但也絕非人人都需要特殊教育。問題是: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孩子很特別,卻又不容許特殊的老師存在,這樣不是很奇怪?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1,037)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葉蝶
1.大部分的資料仍來自網路上其他人的言論。並且沒有註明出處。
2.屬於你自己的感想太少了。
2007-06-21 20:25:33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