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系 余宗翰
教育相關議題-城鄉差距
教育是百年樹人大計,這幾年來政府為了有效提升教育品質,不惜砸下大筆經費與資源。然而大量的經費與資源,卻無法均衡的分配,多數偏遠地區得到的經費一樣不足,無助縮小城鄉差距,因此縮小城鄉差距,成為政府的當務之急。
城鄉差距嚴重 部分偏遠學校 平均成績僅70分
中時電子報 更新日期:2007/06/08 04:39 記者: 潘杏惠、胡欣男、邵惠琴/綜合報導
國中基測昨天公布成績,再一次凸顯城鄉差距的問題。
南縣、桃園、台東的偏遠山區有幾所學校,全校平均成績竟只有七十分,甚至最高分僅一三○分。即使有些學校以高額獎學金想留住優秀學生,卻依然留不住人。
南縣山區某鄉鎮人口外流嚴重,近三十年來,全鄉人口數由一萬兩千多人,銳減至今剩五千多人。學齡孩子原本就少,加上距離市區不遠,有能力的家庭幾乎都讓孩子越區就讀,留下來的多半是單親、隔代教養等社經地位弱勢的孩子。
這所學校所屬的鄉公所為了鼓勵學生留鄉就讀,特別祭出學雜費全免的條件;而校方更提出凡考上第一志願,即發給十萬元獎學金,但依然有五成以上學生外流。
即使在後山的台東縣,依然有城鄉差距。今年台東縣有兩位同學成績在三百分以上,但都屬市區學校。至於偏遠鄉鎮的考生成績普遍不佳,平均成績只有七十分的學校有五、六所。蘭嶼國中今年有位同學施雅凡考了二○九分,這是該校創校以來第一位超過兩百分的學生,全校師生雀躍不已。
在桃園某所國中七十位考生平均成績,僅約七十分;另所國中更慘,六十多人應考,平均低到只有五十幾分。
其中某國中蔡校長指出,去年就曾被教育部點名學生成績不佳,但「實在是非戰之罪」,他無奈地說,校區較偏遠,學區家長寧願把孩子送到市區就讀,學生人數逐年減少,硬要在成績比高下,是不公平。
不過該校今年成立體育班,就是想藉此培養同學另類專長,今年該校輕艇隊拿下全國冠軍,許多同學將來可保送公立高職,未來將以學校特色,彌補城鄉差距。
城鄉差距的產生,主要原因來自於教育資源的不平均。從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台北市、高雄市及省轄市的地區國小平均年度經費總支出,明顯高出北中南鄉村、東部鄉村及離島。以台北市與東部鄉村及離島作對比,台北市的經費居然比東部鄉村及離島多出近五倍,資源分配的公平與否恐怕值得大家討論。
教育部如何縮短城鄉學習落差???
教育部於96年度教育部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要點,希望降低城鄉教育落差,實現弱勢關懷。
目的:
(一)縮短國中小學習成就低落學生之學習落差,彰顯教育正義。
(二)秉持以服務提升生命價值,用智慧實現弱勢關懷之奉獻精神,讓具教學專業之退休教師再次投入教育現場,貢獻智慧及經驗,協助並輔導弱勢學生課業輔導。
(三)提供學習成就低落國中學生適性分組學習及多元學習方案。
課後扶助之行動策略如下:
(一)中央層級
1.界定學習成就低落學生。
2.訂定課後扶助各項計畫。
3.發展學習成就低落學生學習檢測工具。
4.整合部會資源共同扶助學習成就低落學生。
(二)地方政府層級
1.增進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提升教學效能。
2.自編學習成就低落學生補救教學經費。
3.發展補救教學課程及教材。
4.實施各項基本能力檢測。
(三)學校層級
1.建立學習成就低落學生資料。
2.整體規劃補救教學方案。
3.就學習成就低落學生所需實施分組或小組補救教學。
4.招募並培訓補救教學人力資源。
教學人員
(一)國中小現職教師。
(二)國中小退休教師。
(三)經大專院校推薦之大專學生並具有下列條件之一者:
中正政治一余宗翰
1.家庭年收入一百一十四萬以下且具有國語文、英語文、數學三學科教學知能之大專學生。
2.急需經濟援助具有提供國中及國小學習成就低落弱勢學生補救教學知能之大專學生。
3.受有師資培育或特殊教育訓練者。
(四)國中小儲備教師:指具教師資格但未受聘擔任代理代課教師者。
(五)其他教學人員:如具有大專相關科系學歷之社會人士。
個人感想:
專家學者曾經提出貧窮循環、弱勢循環的概念,我個人覺得非常認同。由於城鄉差距,偏遠地區的學生,資源真的比都會區學生少很多,如何落實資源的公平分配,真的是政府需要好好思考的問題。此外,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偏遠地區的學生,家境似乎都不是很好,父母的教育程度也普遍較低,也正因為家境較差,許多學生因而必須分心工作以補貼家計,因而荒廢學業。因此,政府若真想幫助這些學生,除了公平分配資源、落實課後扶助行動外,更應向學生家長宣導教育的重要性,畢竟古人說過:「讀書是翻身的最佳方式」,學生在分擔家務之餘,更應該努力讀書,謀求更美好的未來。最後,我希望這些偏遠地區學生的前途能跟一般學生一樣,無可限量,不要因為居住在偏遠地區而抹殺了美好的未來。
參考資料
1.國立中正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分冊 民84 第六卷 第一期,頁1-35 -臺灣地區城鄉國民小學教育資源分配之比較(胡夢鯨)
2.教育部辦理攜手計畫課後扶助補助要點(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JE/EDU8777001/96hand/00.doc)
*****************************
貧富差距
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民國九十四年已高達五十倍,也讓處於社會金字塔底層的家庭,生活越來越困難,更因此衍生許多問題,值得我們關注。
富者越富 台灣走向M型化社會
公共電視 更新日期:2007/06/07 22:10
過去的中產階級,被視為社會穩定的力量,而中產階級呈現鐘型化分布,特別富有和特別貧窮的人都比較少,但是日本趨勢大師大前研一提出的M型社會的概念,指出這些代表富裕與安定的中產階級,目前正在快速消失,其中大部分向下沈淪為中、下階級,而富有的人則越來越富,所以中間這塊,忽然出現了很大的缺口,就像是一個「M」字一樣,而中產階級如果不能往上走,大多就是往下掉入貧窮循環,而台灣也正逐漸落入M型化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嚴重。
推陳出新豪宅要找的全是頂級客戶,一戶九十到兩百坪,但是卻有很多人根本沒有房子住,很多台灣人好幾百年不吃不喝光賺錢,也不見得買得起,豪門婚禮一報再報,但卻有更多的人,因為經濟問題不敢結婚生小孩,當車市冷清叫苦連天,雙B卻仍然到處跑,這些都顯示,M型化社會正在敲台灣的大門。
貧富間的級距設計愈小,差距也就愈大,學者分析92年的所得稅來說,台灣繳稅最多的前10%和後10%差距達22.9倍,等於有人賺一塊錢,就有人賺將近23塊錢﹔如果是前後5%的人相比,差距更高達52倍,有人賺1塊錢,另外一端的人就賺52塊錢,這幾年經濟雖有微幅成長,但每年只有不到兩成的企業調薪,物價跑得比薪水快,成為上班族最大的痛苦來源。
錢難賺,很多人認為可能是自己不夠拼,或是學歷不夠高,但即使工廠沒關門,工作也夠努力,很多人還是賺不到錢﹔而基本工資這次調升後,由於很多非正式聘僱的勞工無法受惠,因此月薪不到基本工資的人數會更多,劇增7萬人,其中近七成都是家中經濟支柱,學者提出警訊,不管是新貧或近貧,台灣的working poor情況越來越嚴重。
辛苦工作還是吃不飽,高學歷也不是端得起飯碗的保證,大學以上學歷的上班族,每個月薪水收入卻不到25000的人大量暴增,從七年前的五萬多人,成長了三倍多,去年超過十八萬人,七年前只有百分之五的高學歷低薪族,現在比例超過一成,每十個高學歷,就有一個是低薪族,台灣社會集體創造出了這種貧窮上班族,另一端卻眼看著富者越富,社會的集體焦慮感也因此日漸加重。
貧富差距下的社會階級處境
台灣走向M型化社會,使得富者更富,窮者更窮。處於社會金字塔底層的家庭,由於經濟狀況比以往更差,薪資少了,但國內物價的看漲趨勢卻愈加明顯,因而必須被迫減少日常生活的開銷,也直接影響到市場的買氣,不利整體大環境的景氣。
然而,一般家庭都感覺到不只是蔬菜、水果漲價,其他各種消費品也都悄悄的漲價。收入減少,意味著消費力的減退,依經濟部統計顯示,人民消費意願漸趨保守,民間消費是經濟成長的動力,這是相互循環的道理,經濟成長衰退,政府社會福利補助又如何增加呢?也因此,處於社會金字塔底層的家庭日子將會過的越來越辛苦。此外,貧富差距拉大,會使社會金字塔底層的人易出現極端行為,產生心理的不平衡,甚至「仇富」,情況嚴重甚至會影響社會的和諧。
如何防止貧富差距持續擴大???
1. 注重社會公平,改進稅收,不應該富人減稅而窮人加稅,應向富人多徵稅收,以增加社會福利,照顧社會上的弱勢族群。
2.增加就業機會,使失業人口可以降低,增加人民消費能力,並應更重視低收入群眾的基本利益。
個人感想:
前陣子新聞一直報導有關卡債族的消息,我想這也是貧富差距下所造成的悲劇吧!我們往往可以發現,政府常常替大企業推行減稅政策,幫助有錢人減稅、節税,然而真的能照顧弱勢的健保費,卻一直調漲,儘管政府不斷宣誓減低貧富差距的決心,但我們實在不敢奢望政府能有多大作為。
我覺得,政治人物不管立場是藍是綠,都應該要一起關懷貧窮才是,而不應整天為了選舉利益,吵吵鬧鬧而不顧民生疾苦。相同的,那些有錢的企業家在賺錢之餘,也應該盡到”取之社會,還之社會”的責任,回饋這個社會,不應該獨善其身。最後真的希望主政者能真正拿出魄力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只會再選舉前說說,欺騙人民的選票。
資料來源:
1. 行政院主計處(
http://www.dgbas.gov.tw/mp.asp?m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