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6 00:14:38| 人氣59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國內教育--何謂12年國教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財金系 王文享


三、父母的教育權
因為兒童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無法依賴自我學習的方法實現其學習權,因此保障兒童受教育的權利就是在保障兒童的學習權。但是兒童缺乏主張基本權利的能力,必須由父母(或監護人)代為主張和爭取,於是肯定父母在教育上的權利,便是間接保障了兒童的學習權。
聯合國 1959 年發表的〈兒童權利宣言〉中明確指出:「有責任教育及指導兒童者,應以兒童之最佳利益為其指導原則。此責任首先應屬家長。」父母對子女利益的判斷,應該比國家居於較優先的地位。國家可以防止父母權利的濫用(如父母忽視或傷害子女正當受教育的機會),但不應限制或阻礙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正當參與。雖然我國〈憲法〉第二十一條訂有「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但在父母盡義務讓子女接受國民教育之外,父母的教育權還可再從兩方面加強:
1. 對於教育型態的選擇:〈世界人權宣言〉訂有:「父母對其子女所應受之教育,有優先抉擇之權。」但是我國〈國民教育法〉第四條第一項規定:「國民教育,以由政府辦理為原則。」相當程度減損了父母為子女選擇教育型態的權利。現在因為教育資源愈來愈豐富與多元化,傳統的較大規模的學校教育型態將逐漸鬆解,在相當的空間內,代之而起的將是各種小規模、以社區為中心、或以志趣相近而結合、富彈性、富變化的實驗型態學校。父母在考慮兒童最佳利益的情形下,選擇適合其子女的教育型態的權利應予保障。教育選擇權的合理擴充,會涵蓋到辦學權,在不妨礙教育機會均等的原則下,國家對於私人興學應加鼓勵。
2. 對於教育決策的參與:父母對子女教育既然有優先抉擇權,在子女進入學校後,對於教學活動的安排與設計,也應有適當參與和瞭解的機會,這種參與可藉由家長會或其他適當組織來達成。另外,父母的角色也可擴及到社區的居民,也就是讓社區居民能加入本社區教育活動的決策制訂過程裡。
四、教師的專業自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1966 年發表〈關於教師地位之建議書〉,其中提到:「教學應被視為一種專門職業:它是一種公眾服務的型態,它須要教師的專業知識以及特殊技能,這些都要經過持續的努力與研究,才能獲得並維持。此外,它須要從事者對於兒童的教育以及其福祉,產生一種個人的以及團體的責任感。」因此教師的專業自主應得到適當的保障,使學習者的學習權得以伸張。
教師的專業自主並不屬於基本人權,而是遂行其職務所必備的條件,亦即職務上根據專業知識所運用的自由裁量權。惟教師的教學自由若不能激發學習者的潛在能力,反而阻撓或減低學習者獲得真理的機會,那麼,教師的專業自主便失去其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因此在保障教師專業自主的同時,應該強調教師做為專業人員所必須堅持的自律。教師團體應參與課程、教材、教法、評量等的選擇與制訂,但個別教師則應該接受專業團體自律的規範。
教師的專業自主除了重視自律外,尤應強調專業的重要性。缺乏專業的自主,將導向盲動。為因應科技化的趨勢,教師的專業素養應重視培育運用科技知識與方法的能力。此外,也應從珍視本土文化的立足點出發,開展國際化的視野。
在高等教育階段,教師團體的自律表現在大學自治,而專業自主更應著重維護學術自由與學術倫理。民國 83 年元月修正實施的〈大學法〉第一條第二項已訂有「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而在民國 84 年 8 月公布施行的〈教師法〉第十六條第六項中也列有:「教師之教學及對學生之輔導依法令及學校章則享有專業自主。」不過此二法的內容,對於落實學術自由、學術倫理、大學自治、專業自主的具體規範,仍然有許多令人議論之處。如何把理念付諸實踐,須要社會更深入的討論,以謀取共識,然後研修或訂定更健全的相關法律。
第三節 教育改革的目標
一、達成現代教育目標
在邁入二十一世紀之際,為積極培養學習者有效適應現代生活,並有能力促進社會良性發展,當前教育改革更應強調達成以下的教育目標。
1. 基本能力與知識方面:除了讀、寫、算的能力外,應提高有效使用多種語文與電腦的本領,並加強分析、推理、判斷、抉擇及綜合等適應變遷、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要養成手腦並用的做事習慣。現代人更應具有一定程度運用科學與技術的知能,同時培養其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
2. 自我瞭解與自律方面:增進對自己的稟賦、能力、情緒及需求的瞭解,並且重視自我調適與自我實現能力的培養。在道德品格上,應注重養成自律性(相對於他律性)道德原則的情操。
3. 個人品味習慣方面:培養人文素養與精神,提升審美品味與格調,養成良好休閒嗜好。為適應不斷變遷的社會,更應培養終身學習的意願、習慣及能力。
4. 與他人相處方面:積極培養設身處地瞭解、容忍及尊重他人的意願,和為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也應培養關愛他人的習慣,及以人道方式對待他人的心意,以形成有情有義的社會環境。在團隊生活上,更應克制自私自利的動機,增進認同與一體的感情,發揮團隊合作的效能。
5. 公民職責方面:培養對社會的公德心、關懷心及責任感,並加強對民主與法治的理解,和對公民權利與義務的認識。養成以民主程序與方式處理事務的習慣,並培養法律認知與守法精神。
6. 地球村民意識方面:深切體認世界為一整體,各處人類生活息息相關,並應增進對世界各地歷史文化及其差異的理解與欣賞,加強尊重世界上其他族群的態度與行為。在對自然環境的態度上,消極面應革除忽視、凌虐及破壞生態的行為,積極面則應建立關懷環境的觀念,培養保護環境的習慣,使人與環境、人與世界和諧交融。
二、滿足個人與社會的需求
戰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受經濟發展相關的人力規畫觀念影響甚深。因此在各種教育的數量與類型設計上,大多把教育當作手段,視之為提高生產力、增加所得的投資。在這種做法下,個人的發展方向與機會,不免受到極大的限制。教育改革並非不考慮就業問題,而是將思想方向回歸到替每個人創造機會,讓每個人得以發揮自己的潛能。個人可以自主的因應社會的變遷與需要,作適性的選擇。如此一來,人人覺得自己有前途、有出路,而社會也不會缺乏所需的人才。
三、邁向終身學習的社會
現代社會資訊發達,知識領域不斷擴充,學校教育不足以提供個人終身的需要。個人在各種環境及機構中學習,各種型態的學習與學校教育相互統整。個人每一階段的學習成效只具有相對的意義,不能作為區分社會組成分子的指標。終身學習的理念認為,經由自發而有意識的選擇學習機會與方式,可使個人在急速變遷的社會中,不僅具備適應環境的能力,且能充分發展潛能和促成自我實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 1965 年起積極推展終身教育,已引起各國的熱烈迴響。衡量我國經濟與社會的條件,推動終身學習的社會,是當前應積極努力的方向。
四、促成教育體系的改造
今日教育體系的管理,最常為人詬病的現象是瑣碎而活力不足。教育改革應先落實修改教育法令,使得教育行政單位能恰如其分地發揮功能。學校的設立、組織與運作,要以促進學生學習成效為依歸。師資培育的多元管道要暢通,師資素質也應不斷地提升。學制的設計需保留彈性,以避免過早把學生分流定向。課程內容應該由近及遠,脈絡相承,建立統整的認知,培養適應變遷社會的必要能力。總之,教育體系應該有一次全面的診斷,然後重新加以改造,以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教育的理念與目標雖然有一定程度的恆常性,但是如何用來解決層出不窮的具體問題,仍然需要不斷的研究發展。因此,改造教育體系時須要建立一種機制,使得一個階段的改革可以促進與推動下一個階段的改革,只有在永續的改革動力下,任何教育上的偏差才能及時獲得矯正。
第四節 教育改革的社會動員
教育改革雖以加強個體的發展與實現為主,但也應兼顧群體的發展與實現。教育的個人功能與社會功能應該獲得良性的調節與合理的平衡。此外,當前教育改革雖以有效培養學習者的現代人特質與能力為重,但也須兼顧不受社會變遷影響的人類基本德行與情操。在無害於適應現代生活的原則下,應注意傳統文化優良特質的保存或轉化,以及傳統特質與現代特質的銜接與交融。特別是中華傳統文化裡,「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寶貴與光輝的教育思想,更應在整體考量與全民參與的原則下發揚光大。
半世紀以來,教育的決策與實踐皆由政府主其事,這種由上而下的運作方式難免有其局限性。時至今日,教育已成全民的事業,民眾關心教育的程度日益增強,民間的教育改革團體亦日益增多,在在顯示民眾對官方的教育決策與做法有不同意見。今後政府進行教育改革,必須虛心聽取與採納民間的意見。如欲期許教育改革有所成效,必須激發全民的支持,建立共識才能逐步達成改革的目標。

<資料來源>十二年國民教育資訊網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中的重要子計畫2「高中職優質化」項下方案2-1「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及方案2-2「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自96學年度開始推動實施,其目的係以完善的教學設備與資源、優質的師資及有效的教學,善用社會資源及參與社區發展等,提供學生優質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有效學習,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兼顧產業與區域發展,實現「校校有特色,個個有本領,人人有發展,行行出狀元」的全人教育理想。

「高中優質化輔助方案」及「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辦理對象係針對全國所有公私立高中職,各校皆可提報競爭性計畫,自96學年度起,共分三期辦理。96學年度受理學校提報計畫期限為5月25日前,高中高職分別於5月29日、6月1日辦理初審;6月5日及6月6日辦理複審。

本部杜部長非常重視高中職優質化方案成效,已指示相關單位,進行高中職優質化經營策略專業研習,核定學校校長及主辦主任均邀請參加。

「優質教育」是一種紮根的教育,其作為是要提供給學生「適性」發展、「潛能」發揮的機會,讓學生都能人人就其資質,然後「盡」其潛能的發展,幫學生「知自己」,「適性揚才,多元發展」;而一所優質學校係指學校在各方面均有良好的績效,包括校長的領導、學校的行政與管理、課程發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全體教職員之專業發展、資源統整、校園營造以及學校的文化和價值等,「邁向優質」應是所有學校發展的共同目標,期能「全面優質,區域均衡」;而更因為鼓勵學生在地茁壯、輔助學校在地優質、維繫親子在地教養,讓每個孩子就近就能找到優質化的高中職,適性就讀,用好學校辦好教育,用好教育來培育好人才,促進高中職教育良性發展,落實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縮小教育落差,均衡城鄉發展」及「紓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目標。

*********************************************************************

心得:
我仍然覺得之前教育制度比較好,現在的教育制度實施太差,雖然本意不錯。
國小的課程雖然說要跟生活結合,但是基本學力測驗會考嗎?不考!
國中的主科週節數降低,多出來的部分都拿還上綜合活動、聯課!
綜合活動上的課不外乎是過去的家政!
教育官員只會說不要學生只會死讀書讀死書!那他們有沒有想過人各有專長,有些學生的專長就是讀書啊!他們現在好像想把全國學生訓練成五育均優的全能鐵人!
有些人就是對藝能科沒興趣,叫他們去美術課根本就是煎熬!有些學生不會唸書,要他們聽課只是浪費他們的時間!甚至學生因為不想聽課所以輟學!這樣根本就是虐待學生,虐待--1想讀書的學生2不想讀書的學。

去學校當然不只要唸書,但是把主科節數變少是很不智的行為
主科進度趕的跟什麼一樣,綜合活動一個月就上完整本課本,這樣真的會比較好嘛?而且如果教育官員真的是要注重專長,那為什麼基本學測不要再加一個基本技能測驗!?台灣社會錄用的都只是文憑,生活化只是表面。

因為當老闆不認識你的時候。他不知道你的工作能力。他唯一能看的就是你的文憑(或證書),所以如果不想做付出勞力的工作,大部分人只好拿起書本了。
而且其實你可以想像的,現在學生早就很少書呆子了,網路那麼普及,就算想當書呆子也難。數學科也許是最有爭議的,要不要被九九乘法表一定要背!難道你希望你的孩子在學除法的時候還在旁邊寫一連串加法嗎?
總之台灣教育失敗的犧牲者就是學生了。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59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