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5 13:22:12| 人氣5,28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朱天文、侯孝賢電影與眷村文學-2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風櫃來的人內容大意(小說版):(20-28)

澎湖風櫃是一個寧靜的漁村,村中有一群高中畢業的男孩(阿清,阿榮,郭仔)等著入伍,整天遊手好閒,耍無賴,賭博、逞勇鬥狠。
阿清的父親在一次棒球賽中被球擊中頭部,變得痴呆,整日坐在門口藤椅上。阿清在外頭惹是生非,回到家裡又和姐姐吵架,母親正在廚房切菜,聽見阿清罵人,氣得拿起菜刀向他扔去,砍傷他的小腿。
阿清、阿榮、郭仔,他們三人離開風櫃,去高雄找朋友的姐姐幫忙謀職。他們租屋在一個閣樓上,受鄰居錦和與他女友小杏的照料,並進入工廠工作。他們三人對這個五光十色的大都市感到陌生和焦慮。阿清開始轉變,勸郭仔離開阿飛那群流氓。他對小杏亦懷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阿清的父親病重過世,他回風櫃料理父親善後再回到小閣樓時,善良的錦和由於竊取工廠零件被開除,而後出海;小杏到台北另謀出路。

風櫃來的人內容大意(電影版):(20-28)

“風櫃來的人” 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準確一點來說,,是一個關於個人經歷和生活環境如何影響成長歷程的故事,電影前半段花了不少篇幅交代阿清 (鈕承澤 飾) 等一班青年人如何在風櫃胡鬧生事,,很寫實地表現出這班風櫃來的年青人的生活實況,在談笑嬉戲之餘,他們更往往重複在做兩件事:或把握機會撩女仔,或跟人家口角兼動武,他們就像一群與大世界隔絕的孩子,在偏僻的小漁村過著簡單的生活,但這種純真 (雖然有點暴力) 又如何能跟外面的大城巿接軌?阿清和兩位友人搬到高雄去,他們的生活似乎都有所改變,但從許多細節中可以知道,他們內裡的本質其實沒有改變多少:他們仍愛把事情訴諸武力解決,仍像色狼般對女孩子評頭品足,某程度上,你更可以說他們的情況還要惡劣了一點:從前只會共抗外敵,現在連朋友之間也會動武 (阿清與友人在碼頭扭鬥);從前只會滑稽地逗逗女孩子歡喜,現在真會傷害女兒家的心 (在家門前喝令女孩自行回家)。

這種 “環境改變而個人本質不變” 的描寫,亦可見於同樣來自風櫃,卻老是忘記帶銀包,及後更貪出禍來的鄰居身上,彷彿 “風櫃來的人” 就是一道無從逃避的詛咒,他們較低的學歷和 “鄉下仔” 的見識,註定難以融入城巿生活之中,亦幾乎註定成為社會上的失敗者,看幾位風櫃人最終都踏上行船之路,彷彿他們就像生來已是無根,只得在海上飄泊,被放逐,更可嘆的是,城巿裡的人往往更伺機剝削這班少年的單純:阿清一行被騙入空置大廈裡,看那個 “無敵彩色電影屏幕” 一幕,便是可悲又可笑的證明。

在一眾渾渾噩噩的風櫃少年之中,阿清是最有心求上進的一員。這可能是因為他背負著爸爸因意外致殘障的包袱,這童年陰影一方面教他時刻懷緬昨日時光,另一方面則促使他加快思想上的成長。當友人們根本意識不到前景黯淡的時候,阿清已努力地渴望擺脫 “風櫃來的人” 的宿命;他遵守城巿的遊戲規則 (友人因沉悶而辭工他仍繼續工作),刻苦地自我增值 (聽錄音帶學日語), 並嘗試真心與女孩子交往 (雖然那是人家的女友)。收到父親離世的消息後,阿清受到更沉重的打擊:他與風櫃的連繫越來越少,卻又未能完全融入大城巿裡。看電影後半段一個影著他在牆腳獨自呆坐的長鏡頭,很有力地反映出他內心的空虛和無奈。
從風櫃到高雄,從高雄到台北,人們就一直在遷徙,似乎在追求更理想,更高質的生活,但受著個人資歷和環境所限,,一顆積極的上進心總是不得要領。電影結尾一幕特別難忘:聽到友人快要從軍的消息,阿清突然逕自跳到凳子上高聲叫賣,似是希望急急清貨大平賣,但定神一看卻更像是他不願認命的呼號。導演卻在此時接上巿場裡各種悠閒景象,阿清叫賣的聲音亦漸漸被淹沒, 直至完全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電影中所描寫的成長歷程自是荊棘滿途,但主角卻處處流露出不願屈服的鬥志,這是苦澀也是甘甜。

風櫃來的人分析以及問題探討:(此部份是要同學討論所以沒有書面資料) (21-28)

顯現出當時的年代
列如:…假如在他的褲上出現“麵粉”兩個大黑字,也不會有人覺得奇怪…

描寫眷村小孩的休閒活動

列如:…成天泡在彈子房…;…到馬公的電影院看不知道是哪個朝代的祖母電影…;…戲院門口打香腸…

母親雖然凶,但內心卻是非常關心孩子的,列如:…母親哭喊:阿虹,拿毛巾來,快,阿虹…

當時流行的文化
例如:譬如沈文程,林慧萍等(有歌曲聆聽:林慧萍的走在陽光裡)

離家
列如:為什麼要從澎湖風櫃到高雄來?又什麼時候會讓你有離開的衝動?

無盡的漫遊
列如:袁瓊瓊說<風櫃>就是人到處晃來晃去,什麼事也不做,浪費生命

兒子的大玩偶內容大意:(24-28)

坤樹的工作是做戲院的大型廣告看板,不管在熱天或是冷天都要穿著跟戲服一樣的服裝、在臉上抹厚厚的粉,在街上走動,當初他接下這份工作,為的是他的妻子和他們未出世的孩子-阿龍。

這份成天不說話,只能跟自己自言自語的工作,已經是這一帶的特色了,雖然能夠養家活口,也換來滿腹辛酸,行人的視若無睹、孩童對他的惡作劇、大伯的不諒解…。
這天,坤樹跟妻子阿珠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吵了一架,賭了氣不吃飯就到街上工作,坤樹跟阿珠各懷心事的注意對方的舉動,坤樹回家吃中飯時注意到阿珠不在,煞時內心忐忑了起來…,阿珠跟丈夫吵架後,還跑到街上偷偷注意丈夫的舉動…兩人面對時都沉默不語,可是都偷偷的關心對方、反省自己;坤樹這天結束工作後,聽到經理覺得活人廣告看板不吸引人了,要將坤樹安排去踩三踏車,坤樹欣喜的想要第一個告訴阿珠這個好消息,夫妻間的尷尬也因為對未來的新工作而冰逝。
對坤樹而言,兒子阿龍是支持他維持這樣生活的最大動力,阿珠曾跟他開玩笑說:『阿龍哪是認得你,他當你是大玩偶呢!』坤樹本來不以為意,但在阿龍見到他原本面貌時不斷哭鬧時,坤樹才發現,阿龍只喜愛化妝過後的他,坤樹只好心酸拿起白粉,往臉上撲去…。
兒子的大玩偶感想與探討:(25-28)
作者藉由坤樹和阿珠這對夫妻,除了描述他們之間含蓄的情感,對於在現實生活重壓下的坤樹,始終沒有放棄內心自我的掙扎,養成他不斷自省的習慣,雖然,坤樹連自己兒子的名字都不會寫,但藉著長時間孤獨 的步行與思索,他「面具」之後的真性情,一點一滴地宣洩出來,那能讓讀者感覺到一股溫熟的脈動、真實人生的脈動。
作者利用的手法中,不管是夫妻間的溝通、坤樹的內心戲、或是利用坤樹”招牌”到處走動的特性,生動的描述出當時的街道景色、各色人物,讓讀者感受到彷彿身歷其境的根坤樹走遍了大街小巷一般,相當的具有娛樂性。
在「兒子的大玩偶」這一篇文章中,我很喜歡作著很細心地很寫實地描述坤樹和啊珠這對夫妻之間,那種互相體諒互相關心之情,純樸的鄉村裡,即使是夫妻倆的甜言蜜語,也常是「愛在心理口難開」,但坤樹和啊珠總是有著「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來傳達對彼此的愛意,和現代年輕人速食愛情裡那種的敢愛敢恨,愛情長度卻只能像即短暫的流星般,非常快速地閃過即消失的感覺,有著天壤之別。 我發現到情人之間想要有天長地久之愛情,並不需要刻意地花大錢送
一大束又一大束的玫瑰花,或是一些稀世罕見金銀珠寶,我感覺到愛情就很像是軟軟甜甜的棉花糖,兩人都需要有良好的互動關係,棉花糖才能愈滾愈大枝,愛情才能愈甘愈甜美,有了穩定的感情基礎,愛情才能漸漸地長遠,人才會在人生的旅途中,擁有好感情的好夥伴。

黃春明簡介:(26-28)
黃春明為臺灣國寶級文學大師,1935年出生於宜蘭羅東,在八歲那年,他的母親逝世,留下五個孩子。在動盪中,他讀過好幾個學校,1956年發表第一篇小說〈清道夫的孩子〉,最後1958年畢業於屏東師院且任教宜蘭廣興國小。1962年於宜蘭通信兵學校服役,以〈城仔落車〉等作品陸續投稿林海音主編的聯合副刊。他當過小學教員、電器行學徒、通信兵、電台編輯、拍記錄片、廣告企劃、愛迪達公司經理等,他的作品多發表在尉天總主編「文學季刊」和「文學」,以及中國時報的「人間」副刊。
黃春明1963年服務於中廣宜蘭電台,擔任記者並主持「街頭巷尾」、「雞鳴早看天」等節目,1966年與林美音結婚,遷居台北,服務於廣告界,加入《文學季刊》。1969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兒子的大玩偶》(仙人掌出版社)。
八○年代,很多台灣新電影的導演喜歡以黃春明的作品改編成電影,如<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莎喲娜啦‧再見>、<看海的日子>、<我愛瑪莉>等七部。1983年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蘋果的滋味〉改編為「兒子的大玩偶」三段式電影(中國電影公司),吳念真編劇,侯孝賢、曾壯祥、萬仁分任導演。〈看海的日子〉改編成同名電影,黃春明自行編劇,王童導演。1984年〈兩個油漆匠〉改編為電影,吳念真編劇,虞戡平導演。〈莎喲娜啦‧再見〉則由黃春明親自編,葉金勝導演。
黃春明早年從事台灣鄉土小說的創作,近幾年生命的重心則擺在兒童文學、兒童戲劇、以及社區總體營造的文化工作。1992年主編語言教材「本土語言篇實驗教材-河洛語教學手冊、錄音帶」、「本土語言-河洛語系注音符號簡介」(宜蘭縣政府)。1993年他把跑道換到童話世界,出版「黃春明童話」,包括《小麻雀‧稻草人》、《愛吃糖的皇帝》、《短鼻象》、《小駝背》、《我是貓也》等五本撕畫童話(皇冠出版社),並於家鄉宜蘭設立吉祥巷工作室,著手進行「宜蘭縣通俗博物誌圖鑑」田野採訪記錄,他極力推動戲劇及鄉土文藝活動,進行鄉土文化的研究與著作。忙碌之間,仍然到附近的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授文學創作及兒童戲劇,又任國立藝術學院戲劇系兼任藝術教師,編導兒童舞台劇《稻草人和小麻雀》(國立藝術館,鞋子兒童實驗劇團演出)。
1998年發表久違的短篇小說《九根手指頭的故事》和「老人系列」〈死去活來〉、〈銀鬚上的春天〉、〈呷鬼的來了〉於聯合報副刊,獲得第二屆「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文藝獎」的文學類獎項,象徵國家最高榮譽的藝文獎項,評審委員會的共識為:作品風格獨特,深具創意、作品關懷社會,對當代文壇深具影響、作品具累積性成就。同年他又出席北京中國作家協會主辦「黃春明作品研討會」主持社教節目「生命、告白」(超級電視台),策劃出版《十個舊地名的故事》(宜蘭縣政府,李賴主編)。1999年與省立交響樂團合作兒童舞台劇《愛吃糖的皇帝》,替公視代言,主要負責推薦戲劇節目,希望公視能多作兒童的好節目,因為兒童是我們的未來。


*******************************

個人心得與感想:
眷村,一直存在,但我卻沒有注意到的族群。透過這次的報告,在看遍了網路上的資料及相關書籍後,我對眷村終於有了初步的認識及理解,眷村是政府播遷來台的是士兵們,駐紮於兵營的附近的族群,他們的背景特殊與獨特,早就了他們附有滄桑意識的第二代,因而有了眷村文學。

反觀現代社會,政治人物最喜歡在族群議題上做話題,拿那些眷村與本省人的問題作文章,已獲得選民的支持,及選票,這是很不好的一種社會現象,了解了眷村的背景與組成後,我更能了解,其實這一切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本省人能好好的認識外省人,而外省人也能認識本省人,了解彼此特殊的文化與成長背景,我想,政客們能拿來做文章的事情,也會消失了吧。衝突,都是由不了解所產生的。

聽老師說文藝界的八卦緋聞比演藝圈還更甚,很是驚嚇。如果這次報告不是做朱天文與侯孝賢,我大概都不會發現他們有這麼一段地下情吧!但這也難免,藝文圈的知識份子也是人,也是有七情六慾的,當相處的時間久了,對彼此產生好感也並非那麼詫異,我們不必拿那麼高的道德標準去看待藝文界的人,他們喜歡誰,都不是我們能決定的,這是他們的自由,不過如果是有婚人士,卻發生了外遇,也該受到社會的譴責,我想,這就是公眾人物的悲哀吧!成名,或許很美好,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但,請大家別忘了,成名是要付出代價的。最後總歸一句,每個人都沒有義務接受另一個人的背叛,因此,外遇是不對的。

透過閱讀朱天文的眷村文學作品,始我了解了眷村小人物的特色,思考模式等,我也從他的文句中看出了眷村中的無奈,是那麼樣的平實的文句,但留給我的情感卻是不同凡響。經由朱天文文字的帶領及情結的安排,彷彿,我就是眷村中的一員,確確實實的走過了那個年代,一個反共大陸與充滿思鄉的艱苦時代。

雖然我的朋友大部分都不喜歡侯孝賢導演拍的電影,但我卻愛不釋手。他的電影真真實實的反應了我們的人生,不需要豐富的音效,不需要夢幻般的燈光拍攝,也不需要太多沒有必要的刻意的情節安排,就能捕捉你我的人生。雖然電影的包裝是少的,但留給我的感觸卻是多的。

這次報告我花了很多時間準備,從一開始的PPT檔資料準備方向錯誤,與老師通信連絡,閱讀小說,查資料,重新製作PPT,搞懂內容,內化成自己的東西,報告時才不會照著原稿講。這一切都花了很多時間(尤其在報告隔天有微積分期中考),但,我覺得報告前的準備工作都是小意思,真正難的是如何讓你的內容讓同學明白,這一直是我很注重的方面,我覺得簡報能力很重要,尤其出了社會,有很多東西是要透過簡報讓公司的人會上司了解的,因此,雖然這次報告佔據了很多我唸書的時間,但我卻覺得相當值得。這是準備報告的過程,從報告前的焦慮緊張,與報告後的舒暢,讓我又往前跨了一大步(跨)。



參考資料:
http://movie.cca.gov.tw/PEOPLE/people_inside.asp?rowid=53&id=4台灣電影筆記
http://life.fhl.net/ic975/RegionalLiteratures/HuangChunMing/01.htm#2台灣文學國寶大師黃春明 作者:蔡依恬、劉冠吟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1/C0112800150/literature/literature_7.htm 眷村文學
http://www.epochtimes.com/b5/5/3/3/n833901p.htm侯孝賢紅粉知己不只朱天文 大紀元
朱天文作品---最想念的季節 P107-P139(風櫃來的人) 遠流出版公司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5,28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