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6-15 13:02:54| 人氣7,0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白色恐怖」的源流與探討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白 色 恐 怖

白色恐怖一詞的來源:

1870年,由於普法戰爭的爆發,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年-1870年)的拿破崙三世被俘,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宣佈成立。然而,新政府不但對抵禦普魯士軍隊的入侵採取消極態度,而且還相繼鎮壓了巴黎人民1870年10月31日和1871年1月22日的兩次起義。

1871年3月28日,身為「工人階級實質上政府」的「巴黎公社」正式成立,政府軍竟然在普魯士軍隊的幫助下,對公社成員發動攻擊。「公社成員也群起反抗。因為一時找不到代表公社的旗幟,公社裡的一名女工於是從自己身上的紅裙,撕下一塊紅布,作為公社的標誌。從此以後,紅色便引用為一切進步熱情、反抗不義的階級解放之符號。與此相對,代表反動、保守的勢力,便是『白色』,而由其發動的一切恐怖鎮壓行動,就是所謂『白色恐怖』」

所謂恐怖主義,是指「意在全體居民中散佈恐嚇、驚慌和毀滅的一系列行為」。它的施暴量往往不成比例,表面上是任意的、蓄意的象徵性行動,意在「殺一儆百」。

「白色恐怖」一詞,通常意味著擁有政權的統治者,運用國家機器中的直接暴力手段,針對反抗現有體制的革命或革新勢力,所進行的超制度的摧毀行為。

比較有名的約列為三個:
1.中國國民黨的老少蔣時代
2.美國的麥卡錫時代
3.俄羅斯的沙皇時代

中國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執政:
主要分為兩個時期:  1.920~1940年代在中國的白色恐怖執政
            2. 1940~1990年代在台灣的白色恐怖執政




1940年代: 四六事件(無言論自由)
時間:1949年 4月 6日
性質 : 學生運動
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為主 , 聯合國立台灣大學
要求 :提高公費待遇的「反飢餓鬥爭」
「救苦、救難、救饑荒」
導火線: 1949.3.26,一名台灣大學學生與師範大學學生由於單車雙載,而遭           警察取締並留置警局,導致學生包圍台北市警察局第四分局,並提出三點要求:
1.局長出面賠禮道歉、2.處分打人的警察、3.保證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

次日,學生便包圍台北市警察總局,沿路高唱中國大陸的學運歌曲,並且高呼中國大陸的學運口號,引發政府的嚴重注意,以為校園受到中國共產黨的統戰與滲透。
3月29日,臺大法學院舉辦營火晚會,會中高唱中國大陸解放區歌曲,當時派任台灣的陳誠便決定鎮壓學生運動。
過程 :
1949年4月6日,軍警包圍台灣大學宿舍與師範大學宿舍進行逮捕行動,引發學生反抗不少學生被捕後槍決,或是出走中國大陸。之後台灣省政府命令師範大學停課,所有學生一律重新登記,師範大學與台灣大學都被大力的「整頓」一番,校方實行軍事化的管理,校園戒嚴正式開始。
一般認為,「四六事件」是台灣1950年代白色恐怖的濫觴。

此為台灣白色恐怖時代的開端


1950年代: 鹿窟事件
時間 : 1952年12月28日
背景 : 當時的鹿窟山區有中國共產黨的游擊隊在此出沒,由於國共內戰勝負已分,而在此的共產黨部隊被命令在台灣進行內應,而在鹿窟建立所謂的「北區武裝基地」。
經過 : 當時正逢台灣省參議會參議員投票日當晚,有一名穿著便衣的警員突然失蹤,引發警備總部對台北縣石碇鄉進行戒嚴。

根據當時調查局的調查結果,共產黨在全省共設有七個據點,石碇鄉鹿窟村是大本營。軍隊針對石碇鄉實施全面戒嚴後,大肆搜索並逮捕地方人士,其中有四分之三都是目不識丁的農人與礦工,包括老幼婦孺。

由於鹿窟基地涉案者的「逃亡」或「自新」,於是更多涉案者被捕,逐漸波及全台。

許多研究結果指出,鹿窟被指涉為預謀武裝叛變者的聚集地,甚至可能是「武裝基地」,這種說法可能言過其實。

根據當年官方文獻指出,所謂的「鹿窟武裝基地」,所具備的武力為:「駁殼槍一枝,另有土造手榴彈一百六十五枚,土造地雷七個,和炸藥兩包、雷管一束、手銬一副。」雖然依照判決書所稱,土造手榴彈和地雷,是一些當礦工的村民從礦場偷來的,但是實在說,這樣的武力與其要硬說是「武裝基地」的武力,還不如說被栽贓入罪的可能性還比較大些。

另外,當時所謂之中國共產黨在台活動成員,在當時氣氛肅殺的白色恐怖年代中,是否真有可能存在?或真如民間傳聞僅只是二二八事件避難者,顯然更是歷史考究中不可不予詳加細查的重點。

1950年代: 孫立人案
孫立人因對於蔣經國以政工制度破壞現代軍事體制有不滿之意,且遭情治單位密稱孫與美國有不正常聯繫。
1954年6月被蔣介石免去陸軍總司令職務,調總統府參軍長。
1955年6月,政府當局以孫立人將軍與其部屬少校郭廷亮預謀發動兵變為由,對孫實施看管偵訓。
對「孫案」之調查,由副總統陳誠領導的「九人小組」進行。
另外監察院也由中國國民黨籍監委陶百川、無黨籍監委曹啟華、蕭一山、王枕華、余俊賢自行發動調查。
陳誠的九人小組審訊郭廷亮等,得到彼等「坦承不諱」之「自首」結果。由於郭係孫立人之聯絡官,九人調查小組認為孫「未適當防範,有失查之責。」軍事法庭遂以匪諜罪判處郭廷亮無期徒刑。
郭在綠島服刑,其後假釋台灣卻發生火車跳車「意外」身亡。
監察院陶百川等「五人小組」之調查結果與「九人小組」差異甚大。監院認為郭廷亮等確係主張軍事改革,但絕無興兵叛亂之情節。所謂遭人檢舉,乃屬國軍內部派系構陷,不足為憑。孫立人對此應毫無責任。
監院調查結果因為與「九人小組」差異過大,調查期間遭到情治跟監,最後僅在院內會議秘密報告後即以極機密封存,不再公開。
1955年10月31日,孫將軍被正式免去總統府參軍長職務,軟禁於臺中達33年,直至1988年3月恢復自由。
1990年11月19日,孫立人病逝於臺中,享壽90歲。
1998年孫案涉案人以及家屬要求監察院公佈「五人小組」報告且還原真相。經監察院重行調查並委託中央研究院歷史學者朱浤源進行當事人訪談和論證,證實「五人小組」認為孫案子虛烏有之結論明確。
2001年一月監察院正式公告五人小組調查報告原文和結論。

1950年代: 自由中國案(無新聞自由)
《自由中國》雜誌:是一本以反對共產黨獨裁專制、在中華民國自由區擴展民主自由空間為宗旨的政治刊物。
由從大陸來台灣的自由主義者以及政治人物所出版。

創辦之初,該雜誌與蔣中正關係良好,立場亦傾向擁蔣。但是,隨著韓戰的爆發,蔣中正重獲美國支持,原本希望任用自由派人物改善政府形象、爭取美援的必要性大減﹔加上國民黨實施黨改造後,強人威權政治體制逐漸成形、鞏固,自由派政治人物紛紛離開權力核心。

在這種情況下,《自由中國》的方向和風格也逐漸改變,從批判共產主義轉向檢討台灣內部問題,而和執政者關係逐漸惡化。

1954年底,雷震在《自由中國》刊登投書〈搶救教育危機〉一文,批評黨化教育後,被蔣中正下令開除黨籍 。
(搶救教育危機一文批評由蔣經國負責的救國團,假教育之名行黨化之實,使台灣青年所受的教育與民主制度所追求的目標,背道而馳)

從1957年7月起,《自由中國》更以「今日問題」為總標題,連續發表十五篇社論,提出反攻無望論,指出國民黨藉反攻大陸神話而一黨獨大,為所欲為。
(十五篇社論主要在反思台灣的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司法、新聞等自由問題,提出台灣必須正觀現實,不能再活在願望之中,雖然當局高喊反攻大陸,但從現實看來可能性不高,國民黨死抱著反攻大陸的口號目的,只不過是為了一黨獨大與維持極權找藉口而已)

1959年3月,胡適撰寫〈自由與容忍〉一文,表達「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甚至鼓勵台灣能夠出現一個反對黨。

1959年6月起,《自由中國》亦連續發表多篇文章,反對蔣中正尋求總統三連任動作。在這種情況下,雷震開始多方奔走,試圖結合台灣本土的政治人物,共同組成一個反對黨。

雷震在1960年遭到逮捕,為其罪名是「包庇匪諜」,《自由中國》亦遭到停刊

1970年代: 美麗島事件
1979年6月2日,《美麗島》雜誌社在台北正式成立。當時《美麗島》旗下網羅了各派的黨外人士,包括了當時傾向統一的社會主義團體「夏潮」、以及以康寧祥為代表的穩健派,但是主要還是以施明德等激進派為骨幹。

施明德後來在大牢時表示,創辦《美麗島》的目的是「要形成沒有黨名的政黨,主張實行國會全面改選與地方首長改選」

在同時,一批所謂的「反共義士」另外創辦了《疾風》雜誌,與《美麗島》相抗衡,甚至不斷用暴力襲擊《美麗島》的辦公室。雖然「反共義士」自稱為民間團體,但很有可能受到政府指使而對《美麗島》進行攻擊。

《美麗島》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到1979年11月發行量已經超過8萬冊。11月20日,「美麗島政團」在臺中舉辦「美麗島之夜」,會中開始籌劃在世界人權日當天在高雄舉行遊行。而這時《美麗島》雜誌在高雄的服務處已經兩次遭人砸毀,黃信介本人的住宅也遭到攻擊,事態一觸即發。

1979年12月10日是世界人權日,「台灣人權委員會」以此申請集會。

11月30日正式向高雄市第一分局提出申請,要求在12月10日下午舉行遊行活動,但一直都未獲批准。在多次嘗試失敗後,黨外人士決定依原定計畫在高雄舉行遊行。

12月9日,國民黨政府以將舉行演習為由,宣佈將在次日禁止任何示威遊行活動,其實主要針對的就是《美麗島》可能的遊行活動。
當日,兩名《美麗島》的義工姚國建和邱勝雄,在發傳單告示次日活動時被警察逮捕,並遭到毆打、刑求。

《美麗島》工作人員在得知消息後立即前往警察局要求放人,一直到次日凌晨,兩人才被釋放。這次的「鼓山事件」引起公憤,一些原本並未計畫參加12月10日遊行的黨外人士,也立即前往高雄,準備參加遊行。

12月10日晚上6點,遊行隊伍出發,但同時當局已經出動鎮暴部隊。由於原定集會地點「扶輪公園」已經被封鎖,遊行隊伍只能臨時改變集會地點,即現今新興分局前的大圓環。在到達後由黃信介首先發表談話,但很快遊行隊伍就被鎮暴警察包圍。總指揮施明德與姚嘉文出面與警方談判,要求警方允許他們在原定地點集會到晚上11點,並要求撤回鎮暴部隊,讓警察可以到現場維護秩序;但是這些要求通通都遭到駁回。晚上8點半,鎮暴警察在遊行現場開始噴射催淚氣體,令現場失去控制,爆發嚴重衝突。到10時左右警方又增派警力,雙方更發生更大規模的衝突。

12月13日清晨六點,軍警懲治人員展開全島同步的大逮捕,政府陸續追捕黨外人士。

1980年2月20日,警總軍法處以叛亂罪將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呂秀蓮、林弘宣等人起訴,其他30多人則在一般法庭遭到起訴。在張德銘、陳繼盛等人的協助下,被告方開始聘請辯護律師,最後組成了一個15人的律師團,每名被告有兩名律師協助辯護。最後判決結果,8人全部有罪,施明德被判無期徒刑,黃信介14年有期徒刑,其餘6人12年有期徒刑。

美麗島事件對今天台灣的政局有很大影響。台灣政壇現今執政黨民主進步黨中的多數領袖,幾乎都曾經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美麗島事件。

但是另一方面,曾任民進黨黨主席的美麗島事件另兩名主角施明德與許信良,均已經離開民進黨,並常常批評民進黨的政策

事件的另一方主角中,也有許多人在今天的台灣政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美麗島事件也成為民進黨的政治資本。雖然美麗島事件時民進黨尚未成立,民進黨內有許多人都曾參與過這次政治事件。民進黨以此突顯自己在爭取民主、推動改革方面的功績,反映出國民黨當時的專制統治。

1980年代: 江南案
劉宜良(筆名:江南) 1949年隨國民黨來台,進入國防部政幹班學習,到政工幹校受訓,後來進入新聞界擔任記者。1967年以《台灣日報》特派員身份駐美國,並加入美籍。在美國期間江南寫作《蔣經國傳》與《吳國楨傳》,其中蔣經國傳於美國洛杉磯《論壇報》上連載後,由於內容記述蔣家內部與國民黨內部之派系鬥爭,被國民黨當局視為侮蔑元首。

1984年10月15日,劉宜良在舊金山自宅車庫遭歹徒暗殺。此事一傳開,立刻震驚了海內外,江南生前友好及主持正義的華人學者,還成立了「為劉宜良伸張正義委員會」,要求有關當局徹查兇手。

美國聯邦調查局隨即查出兇手為台灣竹聯幫份子陳啟禮、吳敦、以及董桂森。陳啟禮及吳敦逃回國後,被政府以「一清專案」的名義逮捕;董桂森則潛逃海外(最後在巴西被捕而被引渡到美國)。美國向國府要求引渡陳啟禮及吳敦未果,乃向新聞界透露已經掌握陳啟禮為防萬一而錄製的一捲錄音帶,證實有國民黨政府情治人員介入此案。

3月1日,陳啟禮的密友張安樂(綽號白狼)忽然偕同一位替陳啟禮保管錄音帶,匿名「背影」之人士,出席洛杉磯台灣人社團所召開的「江南命案演講座談會」,宣佈「蔣孝武就是謀殺江南的元凶。」。

江南命案,震撼太平洋兩岸,美國政界與媒體對台灣特務與黑道聯手在美逞凶,大感意外與憤怒,台灣形象受到前所未見的重挫。被指涉案的蔣孝武固然得以全身而退,然而也逐漸淡出政府決策的核心。

*********************************************************************

感想:
白色恐怖通常是發生在政權轉移的時候,或因舊的政權想要挽回局勢,或因新的政權想要穩定自己的地位,但不論是哪一種,受到最大傷害的永遠都是人民。

白色恐怖雖然是近代才出現的名詞,但是,早在古時就出現過,像是以前的文字獄,那時的政權的轉移不過是換一家人做黃第一般,始終還是集權的統治,但是,這次的轉變卻是從集權到民主,我們被炮火壓著,不得不做出的轉變,什麼是民主呢!?那時的人們真的了解嗎!?或許應該問身為現代人的我們又真正了解多少呢!?
台灣的白色恐怖發生政權剛轉變時,造成了社會動盪不安,人心惶惶,也因為這個原因吧!!解嚴後的台灣,出現了許多反抗國民黨政府的團體,民主進步黨就是其中最明顯的一枝派系。
而我想造成民進黨執政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源自於白色恐怖時期,對許多台灣人的壓迫以及迫害所造成的反彈效應。
然而,先人所付出的鮮血,卻成為了政治的籌碼,成為分裂族群的兇手,每每到了選舉期間,我們就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聽到這些,我想他們看到了這些也會忍不住嘆息吧!
這樣真的就是民主了嗎!?這樣就是當初眾多受害者所換來的自由嗎!?我們對自由對民主這些名詞又真正了解多少,我想應該只能用一知半解來形容吧!畢竟西方人用了幾百年的時間,才發展出來的思想,不是我們能在一夕之間完全吸收消化的吧!

(圖片來源:http://movies.wretch.cc/new/taiwan_actor.html

台長: butterfly Yen 奶油蝴蝶
人氣(7,0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