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21 23:24:08| 人氣1,57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多音交響」與「族群共榮」的實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日昨舉辦一場「台灣羅馬字國際研討會」,兩天時間、兩個場地同時進行,共發表四十多篇論文,除卻許多台灣文學、語言的學院與民間學者有突破漢字思考、以更長久的歷史發展觀點正視白話字在台灣的釘根,卻被主流台灣文學研究長期忽視作出反向的批判之外,也有不少篇章為越南、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地學者所發表,一場「翻轉式」突圍的盛宴,參與的台灣文學研究者和學生並不多,倒是許多「母語教師」、「母語工作者」以深怕拿不到論文集、延習條的恐懼態度,央求工作人員再開放名額或多印論文集,最終仍因經費所限而無法如其所願,但自始至終猶盛況滿場,算是一場相當「成功」的研討會。

在「台灣文學」成為顯學,系所紛紛成立的當下,台灣文學界的龍頭--成大台文系舉辦此一研討會,上述的「參與」現象,本身就值得台灣文學界深省,首先母語和母語文學這樣重要議題,被許多主流研究者們看作「異端」一般地漠然以視,認為是「他們福佬語族」辦來自我安慰罷了,並因一些例如「講華語的,就予伊去彼爿講啦。」的情緒字眼和氛圍出現在會場上,這場與世界接軌、看似「來得太快」其實「相見甚晚」的研討會被用「放大鏡」加以檢視,認為時代過了,應該知道「多元」是台灣迷人之處,不該再以所謂「福佬沙文主義」的姿勢對待其他族群,否則將要形成「另一種壓迫」。幾位同學以如此擔憂焦慮的心情來「反思」這場研討會背後要反省的意圖和作法,而我認為,這之間存在著一些誤解,導致無法回到語言或語文本身的問題上去討論,卻變成在「族群相互差異」、「應該相互包容」的對立思考上做對話。

難道,「多元」的觀念,還有很多人不知道,還需要被啟蒙嗎?還是我們該正視「多元」也有其如政治人物對我們操施的陷阱和無法突破的界限?在多元社會中,以說、寫自己母語為榮,欲在主流的強勢媒體或論述場域中,舉著大旗試圖「文藝復興」的福佬語族,竟被視為「壓迫」或「復仇」,是很荒謬的事,正因為她「曾是」最大語族,就該背負最大汙名嗎?那麼,「多音」(其他原住民語、客語)如何能交響,族群如何能「共榮」?而熱愛台灣文學的新世代之間才將開啟的對話,是否又落入上一代的科臼,只聚焦在百分之十的差異觀點,其他百分之九十的同質觀點,已被我們模糊掉,就像「族群」被炒作,「認同」當夢話一般?  

社會快速演進,往往縮短「每一代溝」間距,隔代越多落差越大,甚至遠超乎城鄉差距,形成無法跨越的鴻溝,隨著時代的腳步察而不覺前進的民眾,對於母語即將死亡的危機沒有太大關注。然而當知識份子開始整理去殖裝備、反思解殖形式、重構主體文化的同時,竟也忽略文化的承載體正是語言;換言之,我們要深入思考並推展母語或母語文學,「福佬沙文主義」這個被誤扣的大帽子首先應該脫去,再回頭反省我們被華文霸權在文化上的殖民,已經不知不覺甚至「自然而然」從她的「使用者」變成「慣用者」,乃至「愛用者」,反正母語已經「不合時宜」。

「包容」的本身建立在「尊重」之上,然而我們「包容」(有時忍耐)繼續存在台灣的華語,而且一直在吸納這樣的語言成為母語的「調味」,最後都快變成「鍋底」,但華語是不是能夠「包容」我們多元的語言呢?正如我為了推廣一些理念,卻要無可奈何地遷就「大部份人」使用華文書寫我的觀點,明明我們期待「多音交響」,但要是我使用母語,大家就「交響」不起來,那麼「包容」到底是誰「包」了誰?當我以母語書寫時,大部份人並不會想重頭學習「他們」早已遺忘的語言來閱讀我的文章,他們寧願花很多時間因為「利益」需要去學習「外語」,卻不願浪費精力回頭欣賞母土文化之美,而回想我當初「重新」學習、書寫母語時,我何嚐看得懂那一字半句了呢?

正如肯亞的Ngugi所說,「語言的議題,在討論『去殖民』時不可忽視。」Ngugi更進一步指出:「所有反殖民的鬥爭,都不該使用英語。」對「善良」卻不善於爭取權益(大部份的人善於爭取私利)的台灣人來說,鬥爭之路是情非得已才要走,甚至是永遠沒必要的。七、八○年代的民主自由抗爭時期已告終止,台灣社會邁入多元自主,目前也仍在為期許成就「真正」的國家努力著,若依陳芳明劃定1987年的解嚴為「再殖民」與「後殖民」的分野,那麼一連串快速的變遷與反思,隨著「只講選舉」、「不講文化」的台灣,語言的改革與落實問題因無法「立即見效」,更無法「錢進大陸」,無法馬上有「對話空間」,往往被忽視且排在最後順位。

印度國父Ghandi(賴和以台灣話文譯作「顏智」,戰後華文譯為「甘地」)在印度獨立後仍然感嘆,「軍隊雖已撤離,殖民者仍根植在精神之中。」、「不能拒絕英語的自由,和無英人的英國統治沒有兩樣。」語言,對我們的影響常是看不見卻相當深刻的,否則為何殖民統治總要先從語言政策入手?我們往往會將日語視為殖民語,但華語殖民台灣太久,我們認為它理所當然地本土化,以致不認為它是「外來者」,因為我們以一種寬容的心態看待台灣族群多元的發展,卻模糊了語言霸權對母語的繼續侵略。而大部份的菁英有著民族與文化的反思,卻總操著殖民主的語文,無形也無感地為他們代言。Memmi說的固然沒錯:「受殖者因長期受到殖民種族主義的歧視和貶斥,後來自己也接受了非善即惡的二元觀點,以有色眼鏡看待殖民地的一切,及至全世界的一切」使得「受殖者將殖民者同質化,把所有殖民者一股腦兒地加以否定」,但在「後現代」與「後殖民」的多元台灣裡,Memmi提醒的應是上一代的所謂「受殖」、受壓迫的台灣人,新一代的台灣人、甚至是台灣文學的新興研究學者,許多是連「歷史記憶」都拼貼不起來的,什麼是「二二八」、「白色恐怖」都半知不解了,我們要開啟的對話實際上早該跳脫這些框架,更不該以這樣的汙名概括所謂母語或母語文學運動者,反而要迎接「多元」,聆聽「消失中的聲音」。

日據時代的確因為語文教育讓許多知識份子學就一口流利日文、搖著一枝順暢的日文筆桿,於是產生許多台灣文學的「日語作家」,而當台灣文學成為顯學,許多台文系所將英、日文訂為必修學分,英語乃時勢所趨,日語學習則為彌補五十年日據記憶。但當台灣文學的研究生大多已不會講台語,想要完整重構日據時期的「真實」,恐怕永遠只能在論述框架中想像罷,至少葉榮鐘在《日據下台灣政治社會運動史》(原名《台灣民族運動史》)中述及的「台灣文化協會」,那些運動家們在反殖民時期,巡迴全台的「講演會」皆以大部份台灣人聽得懂的「台語」演講,那是不是「還好」講演都沒留下文字?我們甚至擔心,現在許多「國文老師」抱怨著台灣文學之父賴和的〈一桿『稱』子〉,裡頭摻雜著太多「看攏無」的台灣話文,老師們沒「時代感」更無語言意識,恐怕「台灣文學之父」的地位,不等學院後來的論述質疑來推翻,早就要被獨尊華文的「師者們」摒棄一旁。

在主流市場或網路上,看似許多人創作、書寫台語文,而認為台語已經可以歡呼收割,事實真是如此嗎?不。在書局、圖書館、雜誌架上,百分之九十九為華文,甚至英日文的很多,我們看不到母語文學的位置,即使放了少數一兩本,都被壓在後面,一般人連翻閱的力氣也都省下。再者,以四大報而言,有多少主編願意放母語文章?若我們看到豐收,也絕是phaN-chhek(耙粟,虛而不實的稻穗。),那並非作品本身,而是論述場域塑造出來的假象。我們若真要為「多音交響,族群共榮」努力,其實要更放寬觀點去看待一些言論,很多觀點本來就會隨時代推翻,現在爭論不休的問題,未來反而讓我們感到可笑。許多台灣文學愛好者,常以「台語文學本身自己內部用字就搞不定」、「台語文學沒什麼好的作品」的藉口,來故意漠視,為自己的偏見辯駁,而我們必須反問,多少人真正去瞭解「用字」問題一直搞不定的原因在哪?語言學家們在堅持什麼?以及,台語文學作品我們到底看了幾篇?有什麼資格說台語文學沒有好作品?

尤其面對中國極力打壓,當對岸強調「同文同種」就該「同一國」,我們就應更積極振興快速衰亡中的母土文化,進而與中國文化有所區別,亞洲的日本、韓國、越南不僅在政治上獨立於中國,語言、文字、文化都能脫離中國形塑真正的主體,最值得我們借鏡。否則就像「阿忠布袋戲」,以華語演出的布袋戲,裡頭蘊含了誰的文化?那不正是我們原來文化活生生的滅亡軌跡。

只是至今,連我們在公共場域裡說母語,都無法自然而然,母語教學實踐得「li-li-lak-lak」,要其他更弱勢的母語文學能往前推展、進入學術領域,更是難上加難,也許可以,恐怕僅只能落入華語脈絡思考。要真正多元,應給予各自真正主體而非將之收編。我們一直在「包容」新族群、新語文的同時,是否也不斷地在「排除」舊族群、舊語文了?「第五族群」即將形成勢力,再過幾年,這些「新新住民」有了「第二代」,我們仍欣見這塊土地多元族群所蘊積的生命力,但未來他們以英文、印尼文、泰文、越南文寫就的作品,也被納入「台灣文學」的範疇,是否永遠我們都要不斷叫「舊」的文學去吸納「新」的文學,然後,「較舊的」就讓他們「自然而然」壽終就寢嗎?

「多音交響」與「族群共榮」是約莫十年前,由呂興昌教授、陳萬益教授兩位台灣文學界的「疊磚仔師」提出的美麗口號,而此時才真正要備受考驗的台灣文學,不該讓所謂「族群『融』合」,變成大族「溶化」小族的利器或幫兇,原住民語文幾乎消失殆盡,客語早已很少出現在公共場合,許多年青人已不太會說福佬話,那麼未來,「多音交響」恐怕不會讓我們有太多期待。當互相「欣賞」成了被動,其實已是危機末期,此刻,我們必須嚴肅地而開懷地「訓練」所謂真正的「族群共『榮耀』」,破除以華語作為思考和書寫中心,是首一起步,而且相當迫切。

2004/10/21

台長: 荒蕪
人氣(1,57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