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三月,市場裡的陽光充滿,是個買菜的好日子。一走進市場裡,看到賣鳥的臨時攤販,我的心卻整個糾結了。
在一個個窄仄的籠子裡,一群群鳥被分類關著,文鳥、班鳩、鵪鶉、八哥和其他一些家鳥。那隻五色鳥眼睛骨碌碌看著我,我蹲了下來和牠說話。往常在山林中,五色鳥因為身上的保護色不易被發現,等發現時,只看到牠飛去的身影。沒想到和五色鳥最接近距離的一次,竟是在繁鬧的市場裡,心中不勝欷歔。在五色鳥旁邊則是兩隻小彎嘴畫眉,判斷一隻是成鳥、一隻是亞成鳥,小彎嘴畫眉偶爾會發出「果歸」的叫聲,五色鳥則一聲不吭。
「老闆娘,這是野生的鳥,妳在哪裡抓的?」我問。
「這不是野生的,是人家養的。」婦人辯解的說。
我訕訕的離開攤位,對鳥販的話存疑,頻頻回頭看我的野鳥朋友。買完菜要回家時,再經過鳥販的攤位,五色鳥又睜著眼睛看我,那翠綠的羽色在市場裡更顯明亮,真像落入凡間蒙塵的綠精靈。
我走路回家,一回到家,我趕緊打電話問保育課的朋友阿瀛,他人在中部做研究,電話中匆匆的說:「那是野生的,不可能是人工飼養大的。」我想也是,鳥攤上的鳥都是安靜的在籠子裡,而五色鳥和小彎嘴畫眉卻是拼命的要往籠子外衝,牠們要回返自由天空的意圖那麼讓人心酸。想到這裡,我無法坐視不管,又急忙趕去菜市場。
再次來到鳥攤,攤位前聚集了一些人在看鳥,大家的眼光都在五色鳥身上。
「這是什麼鳥?好漂亮啊。」一位中年婦人蹲下來直盯著五色鳥看。
我向她解說是五色鳥,野生的被抓來賣,婦人先是很驚訝,然後說生意人要討生活,她示意我不要太苛求。我心裡真的無法認同台灣人的濫慈悲,謀生的方式有很多種,不能做為傷害野生動物的藉口。
「老闆娘,我問過國家公園保育課了,不可能有飼養的,妳這是哪裡抓的?」老闆娘沒想到我有備而來,急忙辯稱是小隻抓來養的,別人抓來賣她。三隻野生鳥仍不停的在撞籠子,被飼養過的鳥怎麼可能這樣?但此時不是探究這問題的時候,重要的是讓野鳥回返山林。
「這隻賣多少錢?」我指著五色鳥。
「一隻八百元。」真令人氣結,為了八百元,就可以蔑視一個野生動物的生命權,野生鳥類不習慣窄仄的籠子,會不停衝撞籠子,有時衝撞至死方休,不自由,毋寧死。
「那這兩隻呢?」我指著小彎嘴畫眉。
「也是八百元。」老闆娘說。
「老闆娘,三隻妳要算多少錢?我要把牠們放到山裡去。」我改用勸說的態度:「妳以後不要再抓野鳥,如果別人抓來賣妳,妳也不要買。」蹲在一旁的婦人也幫忙我殺價。
「好,我算妳三隻一千七。」老闆娘這時總算有些愧意,她一直推說是別人抓的,我不想再拆穿謊言,這時攤位前圍隴了人群,我向市場裡的人解說,捕抓保育類的鳥是違法的。
「八色鳥才是保育類的鳥。」老闆娘說。
不經意的一句話透露出鳥販的狡獪,好像說她還沒有侵犯到保育的門檻,可是八色鳥不就是由於羽色光鮮奪目,被販售供飼養當寵物,在不斷的捕捉壓力下,成為稀有鳥種。我覺得重要的是對生命的尊重。
五色鳥是城市與森林連結的使者,牠的鳴叫聲「叩叩叩」很像敲木魚的聲音,假如你在野外聽到牠那獨樹一格的叫聲,你就知道離森林不遠了,附近有闊葉林區,那是五色鳥的棲習地。
一拿到三隻野鳥,我十萬火急的開車疾奔山中,那裡動植物豐富,是安靜的自然禪修園區。
我一邊開著車,一邊留意鳥的狀況,牠們不時向上啄著網袋,沒有一刻放棄要爭取自由,真令人動容。
車過市區,「歸-歸-歸」五色鳥和小彎嘴畫眉亞成鳥打起架來了,原來鳥販把三隻鳥放在同一個網袋裡,五色鳥和小彎嘴畫眉亞成鳥互相啄著對方,我把網袋挪動位置,沒想到換小彎嘴畫眉成鳥來啄五色鳥,真讓人擔心。
車行經木柵的朋友家,我趕緊請求援助:「快點,小鳥在打架!」朋友看到啄得難分難捨的鳥兒,睜大眼睛驚訝萬分。
我們找到裝貓的籃子和菜籃,請一位男士把三隻小鳥分類放置,總算把一場動物的戰爭平息了,但是小彎嘴畫眉仍拼命叫著,催促我快快去山裡,車程需要一小時。
我一路飛車,火速趕到山中的禪修園區,把車開到茄冬樹下,這是平日我觀察五色鳥的地方。我先為鳥念三皈依,然後打開貓籃子,五色鳥像箭般平直飛到李樹上,樹上停著一隻牠的同類,不久又飛來一隻,樹上就有三隻五色鳥,我看看那隻和小彎嘴畫眉打架的綠精靈,牠自在的停棲樹上,似乎在宣示,這才是牠的屬地!我再打開菜籃,兩隻小彎嘴畫眉飛出去,牠們停在矮灌叢,看來自然諧和。我向牠們揮揮手,雖然往後當牠們飛入我的望遠鏡頭,我也辨認不出,但我知道牠們生活在安全的美麗山林。
美麗總是吸引人們的眼光,五色鳥不也因為美麗而蒙難嗎?
我這樣的處理是好的嗎?會不會又助長鳥販去捕捉森林中的美麗野鳥?後來我請教保育課的朋友阿瀛如何處理販賣野鳥的事?他說:「捕捉野鳥來販賣,即使不是保育類的鳥,仍然是非法的行為,你要拍照取得証據,報當地警察來取締。」
你是那個喜歡把美麗的自然禁錮在家裡的人類嗎?想一想自己自私的行為,想一想美麗的五色鳥如何淪為菜市場的落難精靈!
--本文收錄於《 土地依然是花園》(晨星),獲選入幼獅青少年叢書《花紋樣的生命》
、台北縣中小學國文補充教材。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