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殺人生》(Veronika Decides to Die):活著的每天都是一個奇跡 (文:火神紀)
鳳凰涅槃;浴火將重生。只是,沒有人告訴我,被燒焦的皮肉以及化作灰燼的骨頭;這一切將帶給我們多大的苦楚。——火神紀·《重生記》
每一天,其實都是一個奇跡;只是,我們該如何把這樣的一個道理告訴一個絕望的人。或者說,我們該如何讓一個絕望的人明白這個道理,並且接受它,然後每天都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所有的道理都是淺顯易懂的,只是當一個道理不是我們自己悟出來而是他人告訴我們的,這個道理顯然並不具備能夠說服我們的力量。我們都是天真得一派爛漫,所以我們永遠只相信自己所經歷的一切;我們都是固執得如磐石堅硬,所以我們永遠都不會相信別人所說的一切。
莎拉·米歇爾·蓋拉(Sarah Michelle Gellar)飾演的薇羅妮卡(Veronika)像極了我曾暗戀過的某個女子,所以叫我如何可能不愛這部電影呢。只是,也許是因為心態問題——這部挺好的電影在我看來其節奏過於緩慢,電影的情節發展速度讓人抓狂。如果在某個暗斂悲傷的時代,這部電影肯定會是我的大愛;可現在的我卻浮躁如世人,電影多少讓我有些昏昏欲睡。所以我會說,我喜歡這部電影;但不是十分喜歡。不管在什麼時候,一部值得中肯的電影總必須是給人予一種往下看的欲望,畢竟電影是一種視覺藝術;可是這部電影這種極舒緩的節奏,在抒情方面也許到了極致,卻在講故事方面做得很不盡人意。
也許是因為,這部電影本身的這個故事,並不適合講出來;我們總必須耗費很大的力氣去意會,而無法安坐著聽他們說。當然,這是個好故事,不然它的原著小說又如何能被翻譯成120種文字瘋狂暢銷呢。又或許,這並不是個好故事——只是現在生活著的人們,多少都曾想過放棄現有的一切,縱身投向陰穢的死亡之所……所以人們會以為這是一本“決定去死”後“終於死去”的書;至少,誰都應該學個一招半式以傍身——正所謂“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捱刀”。什麼時候想不開了,我們還能用那一招半式絕技來個自我毀滅省得在這世上丟人現眼去。 但終究,這樣的書是不應該被發行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只會是如同這部電影一般的內容,以自殺之名行自勵之實——是的,這是一部溫情的勵志電影。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已經墮落成現在這個樣子了——當別人想要勵我們之志的時候,非得非常無奈地假裝成墮落天使般的模樣,我們才會在最後突然恍然大悟地說:哦,原來是這樣。
《薇羅妮卡決定去死》,我們會非常有興趣地花上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來看一個美麗的女子如何死去;《鳳凰涅槃》,這個名字卻多少有些透露了玄機——鳳凰是不死鳥,何況涅槃之後必然浴火而重生;《自殺人生》,也許更吸引人——因為我們都是一些爛掉了的人,活在這個已經快爛掉了世界裏,還有什麼樣的人生會比我們更可悲呢。
哦,原來是這樣——我們終於恍然大悟地發現,我們還是被騙來看這部電影了——然後若有所悟地明白:活著的每天其實都是一個奇跡。原著作者保洛·柯爾霍(Paulo Coelho)和電影導演艾米麗·楊(Emily Young)費盡周折想告訴我們的,其實就是大衛·休裏斯(David Thewlis)飾演的布萊克醫生(Dr. Blake)在電影最後輕描淡寫說出來的這句話。寫到這裏我們就應該明白了,這其實是一部文藝片;無關視覺系,無關陰晦主題,它是一部完全正統的文藝勵志電影。
誰說,好萊塢已經沒有藝術片了而只有一味的商業片呢?也許,只是我曾經如此固執地認為罷了;這些年所看到的美國電影,已經很少能帶給我類似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覺了。或許是因為美國電影產業的成熟機制讓它的電影總是充分地考慮到了市場因素與視覺藝術的圓滿整合,因為讓大部分的帶有好萊塢LOGO的電影看起來或多或少都帶著濃烈的商業味道,尤其是那些製作較為精良的電影更是如此。以至於我剛看到這部電影的時候感覺如此陌生並且頗有些意外,我甚至以為這是一部歐洲電影而非美國電影。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所看到的美國電影,要麼是完全商業化的精良大片,要麼就是粗工濫造不堪入目的獨立小片,像這樣既製作精良又那麼純粹藝術的小電影,著實已經不鮮見了。
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沒有見到我已經司空見慣的銅臭味道;並且我還能斷定,這部電影的票房肯定很是一般,就算它有一本暢銷120個國家的熱門書作為其創作藍本。每一個看到這部電影的人也許都無法去狂熱地喜歡這部電影,像我一樣甚至還會有些困乏,進而我們也許就不怎麼喜歡這部電影了,可是我們卻無法否認——它確實是一部好電影。也許可以這樣說,它是一部沒有太多噱頭,並且也沒有太引人入勝劇情,但這並不影響它作為一部好電影的品質。 稱一部自己喜歡的電影為好電影並不太難;可是一部並不喜歡的電影卻能逼著你去稱讚它,假如你不是該電影的槍手或者托兒,這就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不得不承認,這部電影它的確有這樣的魔力。
可以說,這部電影其實根本沒有什麼劇情;它甚至不需要劇情來支撐它,因為它有著豐蘊的內涵。往大說,它闡述了生與死的意義以及它對生命的獨特解讀;很小說,它至少是一部寓涵哲理的勵志小品,能給我們以一種與往不同的全新視角來重新審視我們現有的生活。
它是如何來實現這一切呢,僅僅只是通過小女子薇羅妮卡一次自殺未遂的經歷。這部電影妙就妙在,它對薇羅妮卡這個人物的設置上——首先,毫無懸念的是薇羅妮卡縱然算不上是傾國傾城風華絕代的美女,但至少也算得上是一個風情別致的女子;其次,她又是一個年輕又兼事業有成的女子;她住著豪宅喝著美酒,並且居然還有著藝術天賦曾經被她的鋼琴教師極力推崇,由此推想,她應該是過著優質的物質生活,並且精神生活方面也頗有品位……可以說,她所擁有的一切幾乎是大部分的現代人做夢也想要擁有的,我們每天孜孜不停所追尋的,不正是她所擁有的這一切嗎?她的生活應該是讓人羡慕甚至是讓人嫉妒的;然而,她選擇了放棄她所擁有的一切而結束自己的生命。
像她這樣幾乎已經美好得讓人嫉妒的人也選擇了自殺,我們也許就應該停下來想想,如我這般平瘠庸俗之輩又還有何面目苟活於世呢。這部電影在一開始的時候,其實就已經給我們埋下了這樣的一個基調,它想要告訴我們的是:自殺其實會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像我,我就曾想過自殺;我許多次說過類似這樣的話:我最喜歡的那些人們幾乎都是非正常死亡的——比如我最愛的詩人海子,他就是臥軌自殺的;我摯愛的詩人普希金,就是在一場自殺性決鬥中死去的;我狂熱的藝人張國榮,不也在2004年的愚人節從高樓上縱身跳下的……我所見過的非正常死亡,更多地彌散著一種迷人而神秘的味道。“也許我沒有辦法選擇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出生,我更無法決定自己將過著一種什麼樣的生活;可是至少,我可以選擇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離開,決定如何與你們告別……”
是的,我對自殺做過很深入的研究,因為在十二歲的時候,我曾是個絕望的少年;因為我在二十歲的時候,我曾是個絕望的青年;而今我已經快三十歲了,我依舊是個近乎絕望的中年人。所以我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看的某本書上有一位神人曾經告訴過我:每個人的心中在某個時刻總會突然有種絕望的感覺,以及結束自己生命的衝動……我慶倖我現在還依舊活著,縱然我依舊常常絕望並且偶爾也挺挺衝動。但還好,至少我現在還在呼吸。
其實,我的這些心路歷程對解讀這部電影並沒有太大的幫助;但是也許因為我曾經如此地沉迷於“自殺”的糾結,所以我能夠很輕易地跳出“薇羅妮卡為何要自殺”這樣一個頗費氣力並且也許找不到任何確切答案的思索而進入下一個論點。反正一切來得很突然並且沒有半點來由,而就算電影從開始一直到結束我也沒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可是這並不影響我來觀望這部電影。或者說,在我這裏,這也許根本就不會是一個可以被稱作為問題的問題。
因為在我看來,每一個人最終都有可能選擇自殺;而薇羅妮卡,只是把這種可能直接地付諸於行動了。我們該如何活著,我們現在又是如何活著的;我們對自己有著什麼樣的期望,別人對我們又有著什麼樣的期望;我們是否讓自己失望,我們又是否讓別人對我們失望……當這一切始終沒有找到答案的時候,也許,我們也就如此殊途而同歸了。
死亡其實並不可能,選擇自殺其實也並不很困難;更難的是我們選擇死亡也許比選擇如此簡單又不假思索地活著更需要勇氣,更更難的是我們會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方式來結束這一切。薇羅妮卡把這一切都解決了;我曾經在我的日記裏給自己找到一個非常堂皇的理由,我說既然活著要比死去更艱難也更需要勇氣,我何不就苟喘殘存地艱苦生活呢。可是我自己比誰都更清楚,其實我還捨不得這個世界,捨不得所有我喜歡著卻還沒得到的那一切,捨不得就此宣稱我的生命原來已經到了一個終點;所以我就真的一直生活著直到現在。
薇羅妮卡終究選擇死去,而就算我找不到太多關於她為何要自殺的蛛絲馬跡。從某些細節上來看她似乎多少有些歇斯底里般的強迫性偏執狂,比如她擺放東西那種有條不紊的方式,可是這是否就決定了她無法接受這個世界裏所有的混亂與無條理。我一直覺得,一個人的絕望更多的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薇羅妮卡的自殺似乎能給我這個觀點做佐證支持。正是因為找不到她任何關於自殺的欲望根源,她的自殺才更有力度和深度——她為何要自殺,不知道……這就意味著她的自殺也許是一種無力被排解的徹底決裂。
這部電影的本意是勵志,是鼓勵人們向善、美以及熱愛生命和生活;可是這部電影或多或少也是一部挺殘酷的電影,比如薇羅妮卡的自殺未遂。把一個對自己對生活完全沒有熱情徹底絕望的人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然後告訴她 :你雖然沒有死成,可是你也命不久矣,隨時都有生命危險……是的,我想死的時候你們把我從鬼門關給拖了回來,然後完全不負責任地告訴我,我依舊會死去,並且我再也無法左右我自己的生死,我必須忍受在又一次死亡之前漫長的煎熬,死亡不會離我遠去,反而是如影隨形即時驟至……
死亡與等待死亡,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概念。死亡其實並不可怕,一個有勇氣毅然決然去自殺的身體心智都健全的人,並不可能會害怕死亡;然而,不害怕並不意味著這個人能夠直面在死亡降臨之前那漫長的等待。換而言之,等待死亡其實要遠比死亡降臨那一瞬間來得更讓人煎熬,尤其像薇羅妮卡這樣如此無所事事只是一味的等待,對她而言——慷慨赴死也許要比這樣不得不活著地等著突然降臨的死亡要輕鬆得多。死亡是一種解脫,在這時也許就並不僅僅只是一種渴望或者空口輕吐的一句白話。死亡並不可怕,反而是那種隨時降臨並且絕對會奪走自己生命的驟亡會更叫人抓狂而絕望。
薇羅妮卡所面臨的困境,才是每一個有勇氣自殺的人都沒有勇氣去面對的。布萊克醫生告訴她,她隨時都會死去,並且這次死亡會非常快地來臨,並且不再有可能被救活。在我看來,她的“自殺”可以算是一次完全失敗的嘗試了,她失去了“自殺”最基本的一個意義,她將如同他人一樣不再有任何自主選擇的成分在她即將面臨的死亡——由“自殺”轉為“他殺”,或者說“天殺”,這可能是所有自殺者最無法接受的一個結果。也許,這就是薇羅妮卡為何要去盜藥並且再次嘗試自殺的原因吧;她終於只能無奈地接受“我將命不久矣”的客觀事實,只要安安靜靜地等著那個解脫的“光榮時刻”到來也許也是幸福的——但是不行,布萊克醫生又給她安排了與父母的會面。
或許可以說,會選擇自殺的人基本上都是比較自私並且不太顧及他人的,所以他們同樣無力面對那兩位如此無條件全身心摯愛著自己的二老。想想自己已經做過的事,或者自己將要做的那些事,再看看眼前這對傷心欲絕已經頗顯頹衰的老人;那些事對這些人又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傷害。當然他們會如始至終般愛著我們,當然他們會很快地原諒我們甚至開始自責自己是否對我們關愛得還不夠……可是,我們卻都知道,其實他們做得很好,不爭氣的只是自己。
薇羅妮卡的心理防線徹底地崩潰了。許多美好的回憶開始鮮活地浮現出來,許多美好的祝願和期望也開始漸漸地被記起……其實,當她如此歇斯底里地詛咒時,她對生命的熱情已經被重新點燃了,縱然不那麼情願也不那麼明顯;但至少,當一個人完全沒有生存意志的時候,她沒有那麼多的力氣去責備一個對於她來說還是完全陌生的人。愛,尤其是來自父輩們無條件又無限寬廣深沉的愛,總是能夠化解除所有頹怨的戾氣和哀怨的邪氣;我們總在如此堅強而努力地生活,正是因為我們時時能感受到那種愛帶給我們美好向善的引導力。
吃一個平時總想著卻沒時間去吃的熱狗,去海邊看某一天天亮時升起的朝陽,甚至去瘋人院撿一個也許連正眼也不會去看一眼的男人……當生命的激情被死亡臨近的恐懼所燃燒,這一切都將變成美好得讓人沉醉的。活著的每一天都是一個奇跡,只是平時以往,我們從來都不善於去發現我們已經習已為常的一切。我們擁有所有的一切,可是我們卻從來都不會去珍惜這一切裏的某一個點滴。死去,死不去,將要死去;當薇羅妮卡經歷了這一切之後,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然後她會迷戀上這個生活裏的每一個也許在平時都是最不起眼的角落裏僅有的那些許美好。人們只有在意識到自己很快就要失去所有一切的時候才會恍然大悟地發現,這一切原來是讓自己如此不舍,如此沉迷。
等待死亡之前,會有一種沉重的恐懼以點燃我們生命裏僅有的那點激情。浴火而重生,鳳凰即涅槃;只是在重生之前,我們必須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疼痛,只是在涅槃之前,我們必須去承受死亡的傷感。電影的最後,薇羅妮卡的臉上綻放著淡淡的微笑,這樣的微笑在平常生活裏的任何一個人的臉上都能看得到,只是也許因為我陪著薇羅妮卡經歷過了這一切所以我會覺得這個沐浴在晨曦裏的這個微笑竟是如此的美而平靜。平靜的生活非得經歷過風雨的洗禮之後,我們才會開始珍惜這種已經被我們漠視了太久的平靜。
最後我想說,看這部電影的總體過程還是挺悶的;可是當我們透過這些平靜如水不起半點波瀾的鏡頭看到鏡頭後面的沉重的思索後,我們也許會跟著薇羅妮卡一起,重新審視我們自己的生活。寫完這些字,我想——走出這個悶熱的房間去,抱一抱我可愛的小女兒,給母親大人泡一杯清香的鐵觀音,陪老婆大人看看她喜歡的那款手機,再給周義大兄換一盆清水……
這不是一部我喜歡的電影,但是這絕望是一部好電影。活著,其實挺好。溫情的勵志也許沒有辦法給我帶來如此大的一次思想上的洗禮,反而一次瀕死的觀望,讓我更多地開始反觀自己,反思生活。
電影如畫,美人如酪,生活如詩,愛如歌。
2010-9-12;庚寅虎年乙酉八月乙丑初五;夜22:46。
附注:電影資料。
■片名:《Veronika Decides to Die》
■譯名:《薇羅妮卡決定去死》/《鳳凰涅磐》/《自殺人生》
■導演:艾米麗·楊(Emily Young)
■原著:保洛·柯爾霍(Paulo Coelho)
■編劇:萊瑞·格羅斯(Larry Gross)/Roberta Hanley
■主演:莎拉·米歇爾·蓋拉(Sarah Michelle Gellar)/喬納森·塔克(Jonathan Tucker)/大衛·休裏斯(David Thewlis)
■類型:劇情
■片長:103 min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色彩:彩色
■分級:USA:R
■拍攝日期:2008年5月12日至2008年6月21日
■製作成本:$9,000,000/estimated
■製作公司:DAS Films Ltd.
■發行公司:Wide Pictures
■首映日期:2009年5月16日(法國.Cannes Film Festival)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