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8-13 20:59:54| 人氣73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過好人生的每個階段

以下一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幾天前一位工讀生來工作,大部分的時間,他都不發一語,過了幾個鐘頭,他才告訴我,他在交友網站裡交了一個網友,最近因對方冷淡、被動的態度,而開始否定自己,為了對方的一舉一動而患得患失、神魂顛倒,看他為愛情擔憂而失魂落魄,那樣的感覺已離我很遙遠了!

 

在我生命中每個階段,都有擔憂的事。學生時代怕沒考上學校,出社會怕找不到喜歡的工作,到了30歲,怕找不到心宜的對象,擔心生不出孩子,擔心親人的健康,擔心生意不好,怕病老孤獨死。

 

雖然我這個年紀與那工讀生憂心的事情不同,但不會因為日漸年長而停止憂慮。我因為家人生病的因緣,開始接觸佛法,從而學習放下心中的憂慮。六祖惠能大師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沒有的事情,不要罣礙、不要起煩惱,說來簡單,保持著清淨的心是多麼的不容易。

 

阿伯說:「放下,不要執著才能解脫,其實困擾我們的是心靈無法清淨安寧,而不是當下的生活;人的一生中,人、事、物皆是來來去去;來時莫喜,去時莫悲,隨緣方能自在,放下才能解脫。」

 

時間不會因我憂慮而停止,每個階段都不要去操煩,不要患得患失。唯有淨心接受,就像阿伯說的:「學佛,就是將心放下;將心放下,方能海闊天空。」唯有持續不斷的誦經,跟著共修社團師兄、師姐們一起修行,漸漸地了解世間的真相,才能放下執著,才能解脱。

 

(分享完畢)

 

每個人人生中每一階段,都有不同層面的問題要面對,要煩惱掛心的事情多之如麻,很難放鬆身心。但是煩惱、擔心,事情就會如我們所希求的方向發展嗎?但是憂慮、煩惱這麼多,怎麼辦呢?

 

佛法的經典都是在教導眾生可以降伏煩惱、對治煩惱、轉煩惱為菩提,也說:「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有煩惱並不可怕,念頭本就時刻存在,念頭的速度有的快到很難察覺。消除煩惱不是要我們斷除念頭,而是要正面看待煩惱。我們可以透過一些方法,學習把煩惱減輕,進而減少生起煩惱。

 

1.觀察煩惱的根源:要認識煩惱的根源,來自於「貪」與「執著」。有了貪愛、期望的結果,執著想得到的局面,得到了很開心,得不到很失望。世人以為得到了很愉快、滿足,就不是煩惱,其實那也是煩惱的一種,因為有一天失去了,也會感到失望,得失心就是一種大煩惱。要勘破得失心,就要靠修行,修自己隨時會使用的平常心。

 

2.學習轉念:有煩惱是因為心隨著境界好壞起伏,對境界有各種反應之心。用佛法的六度,去轉變原本煩惱的心境,讓煩惱變成通往修行的一把鑰匙。淨空法師:「學佛,從看破放下下手。布施對治慳貪,慳是吝嗇,貪是貪求,什麼時候我們沒有吝嗇的概念,沒有貪求的欲望,布施波羅蜜就圓滿。六波羅蜜的排列,前五度擺在前面,放下,五度都是放下。布施,這底下有,放下慳貪,持戒放下破戒,忍辱放下瞋恚,精進是放下懈怠,禪定是放下散亂,最後般若是智慧,放下愚痴這是看破。」

 

3.止觀:止靜與觀察,在我們無明煩惱、妄念止住,止不住的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誦經、持咒或靜坐。將心定下來,就能讓妄念暫時停歇。宣化上人:「萬物要靜觀,就是止觀。能止觀,就能明白萬事萬物的道理;也就是儒家所說的『格物』功夫。格物是窮究事物的道理,也就是革除你的物欲,返回到自性上。能革除物欲,就是返本還原,明心見性,才能致知。生出智慧,才能修行。淺言之,這是止觀的功用。

 

修止觀的人,首先要把一切妄想習氣停止,就生出智慧。知道一切的善法,來觀察一切事物,才能明白。明白人,不會做顚倒事。古人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要能知足,就不會受到侮辱。不知足,便生貪心。有了貪心,就會受到侮辱。無論做什麽事,都能循規蹈矩,便無危險。若不知足、不知止,便要受侮辱和危險。」(引用結束

 

阿伯說:「外不攀緣,叫做禪;內心不亂,叫做定;外面愈亂時要以定慧平息煩惱,定靜安慮得。只要功夫用得深,鐵杵磨成繡花針。」問自己,目前在您人生階段,最煩惱、掛心的事情是什麼呢?如果有無法解決的難題,記得到牟尼精舍請示佛菩薩,知道問題的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人的大部分煩惱,幾乎都是自尋的,若發現自己大多數的煩惱,是自己的習性所導致,建議好好試試上述方式,把心安住在修行上,或許煩惱很快就會變得雲淡風輕、煙消雲散了!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2024_06_繁-(21)-106.12.10.jpg

2024_06_繁-(22)-106.12.10.jpg

台長: 淡雅
人氣(73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2-15其他 |
此分類下一篇:造業多就會心、肝不好
此分類上一篇:業到還時方恨多,福到用時方恨少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