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4-05-17 22:23:50| 人氣52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信願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老實念佛,求生淨土。」——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印光法師文鈔全集》(包含增廣、續編、三編、三編補)中包含豐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鑒。以下為〈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希望您細細品嘗,並落實於生活,調整心態,轉變人生!

相關文章連結如下,請多多分享流通: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3201188

 

示戒殺之要(3)為何只救動物而不救濟窮人?

 

原文:或曰:「鰥寡孤獨,貧窮患難,所在皆有,何不周濟。而乃汲汲於不相關涉之異類,其緩急輕重,不亦倒置乎哉。」

 

答曰:「子未知如來教人戒殺放生之所以也。夫人物雖異,佛性原同。彼以惡業淪於異類,我以善業幸得人身。若不加憫恤,恣情食噉。一旦我福或盡,彼罪或畢。難免從頭償還,充彼口腹。

 

須知刀兵大劫,皆宿世之殺業所感。若無殺業,縱身遇賊寇,當起善心,不加誅戮。又況瘟疫水火諸災橫事,戒殺放生者絕少遭逢。是知護生,原屬護自。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亦當隨分隨力以行周濟。豈戒殺放生之人,絕不作此項功德乎。然鰥寡等雖深可矜憫,尚未至於死地。物則不行救贖,立見登鼎俎以充口腹矣。」

 

又曰:「物類無盡,能放幾何。」答曰:「須知放生一事,實為發起同人,普護物命之最勝善心。企其體貼放之之意,中心惻然,不忍食噉。既不食噉,則捕者便息。庶水陸空行一切物類,自在飛走游泳於自所行境。則成不放之普放,非所謂以天下而為池乎。縱不能人各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則無量水陸生命,得免殺戮。況不止一人乎。

 

又為現在未來一切同人,斷鰥寡孤獨貧窮患難之因。作長壽無病、富貴安樂、父子團圝、夫妻偕老之緣。正所以預行周濟,令未來生生世世,永不遭鰥寡等苦,長享受壽富等樂。非所謂罄域中而蒙福乎,何可漠然置之。子審思之,戒殺放生,畢竟是汲汲為人,抑止汲汲為物,而緩急輕重倒置乎。」(正)極樂寺放生池疏

 

譯文:或者有人說:「鰥寡孤獨,貧窮患難,到處都有,為什麼不施捨救濟呢?只是熱心於不相關涉的異類,這難道不是緩急輕重倒置了嗎?」

 

答:「你是不知道如來教人戒殺放生的道理啊!人與動物外表雖然不同,內在的佛性卻是相同無異的。動物因為過去世的惡業,淪落成異類,人以過去世的善業,幸得人身。如果人對動物不加以同情憐憫,任意吞食動物,那麼一旦我福享盡,被殺與被吃的動物的罪受滿了,就會改頭換面,我變為畜生,它成了人,就這樣從頭償還,充填他的口腹。

 

須知刀兵戰爭的大劫難,都是宿世的殺業感招的。若無殺業,縱然身遇賊寇也無危險。那些平常兇惡歹毒的賊寇,面對沒有殺業的人,也會心生善念,不忍殺害。另外,那些瘟疫水火等等的災難橫禍,戒殺放生的人也是絕少遭逢的。由此可知,愛護動物的生命,原本其實就是愛護自己的生命。戒殺,可免天殺、鬼神殺、盜賊殺、未來怨怨相報殺。

 

對於鰥寡孤獨、貧窮患難的人,也應當隨分隨力實行周濟,豈有戒殺放生的人,就不做這些慈善公益事業的呢?然而,鰥寡孤獨雖然深為可憐,尚未至於死地,動物則如果不行救贖,立刻就會成為拈板上的肉、鼎鍋裡的菜,很快就到人的肚子裡去了啊!」

 

又有人說:「物類無盡,能放多少?」答:「須知放生一事,最可貴的地方,其實就在培養人們愛護物命的善良慈悲之心,希望人們能夠體會放生的心意,油然而生憐憫之心,不忍食肉。既不食肉,捕捉殺害者也就會停止殺業。這樣,水陸空行一切物類,就能自在飛走遊行於它們各自的世界。這豈不成了不放而普放,把天下全部當作一大放生池了嗎?縱使不能人人如是,而一人不忍食肉,則有無量的水陸生命,得免殺戮,況且不止一個人呢?

 

再說戒殺放生,還為現在、未來一切同人,斷除鰥寡孤獨、貧窮患難的因,作長壽無病,富貴安樂,父子團圓,夫妻偕老之緣。所以說戒殺放生,正是在提前周濟,讓人們未來生生世世,永不遭遇鰥寡孤獨等苦,長享富貴長壽等樂。這難道不是讓全天下眾生都得到幸福的好事嗎?怎麼可以漠然置之呢?請大家仔細地想想吧,戒殺放生究竟是積極幫助人,還是只積極幫助動物,是不是緩急輕重倒置了呢?」

 

「信願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信願念佛」—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

台長: 淡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