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6-17 11:43:33| 人氣4,575|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與佛菩薩越來越靠近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一個人若學佛修行,卻不能化解生活與周遭環境所帶來的苦惱,那修行的進程等於是在原地打轉,沒有進步了。遇到問題要學習轉念,不要老是被外境影響,將自己落入煩惱與痛苦的惡性循環之中,沒完沒了。外境歸外境,你歸你,兩者本來就不相干,要讓外境去掌控自己的心情,還是自己的情緒能自我管理,這都是自己的選擇。」

 

佛教與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心即是佛、佛即是心。達摩大師〈血脈論〉:「心外無佛,佛外無心。……眾生顛倒,不覺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應心外覓佛。佛不度佛,將心覓佛不識佛。但是外覓佛者,盡是不識自心是佛。」《六祖壇經》:「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從性上來說、體上而言,是無差無別的。

 

學佛多年,面對俗世紅塵這麼多的紛擾事,一定要把所學應用在生活中,才能化解外境帶來的痛苦。首先,要自覺,自覺自己的心能作主、有力量,大家都有自己獨一無二的佛性。要找時間靜下來,觀察、觀照內心,想想發生的事,反省做不好的地方。覺知猶如與衛星連線做定位,不論地球怎麼轉、黑夜或是白天、颶風或是晴天、北半球或是南半球,都能準確地知道自己當前所處方位,有偏離時能趕緊修正回到正確的道路上;若未能觀照覺知,隨著外境東奔西跑,即使靜止不動,攀緣心也會讓我們的思緒飛揚妄想不斷,久而久知,落入煩惱與痛苦的惡性循環中無法自拔,產生失眠、憂鬱症、躁鬱症……等現代文明病。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由此可知,歡喜和痛苦都要自己承受,無人可替代。心中要明白世間的森羅萬象都是短暫的一合相,世間就是由無數的一合相再合相交織而成,是來考驗我們的,所有的外境終將像夢幻泡影般幻滅,如此,才能放下執著。學佛修行就是有這個好處,即使當下被外境的現象拉走了,透過靜坐反省檢討,很快就能修正回來。曾看過一句話:「自己的創傷,永遠只能靠自己療癒。當自己可以看清自己的執迷與貪嗔痴,只是內在的不平、不滿所投射出的妄想,迷或悟,也只都在一念間。」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世界上,看來看去還是誦經最好,可以修身養性,又不用花錢,還可以練肺活量。」

 

「心正則不招邪,心不淨則會招感些有的沒有的。」

 

阿伯說,在這世界上還是誦經最好。誦經是在因上用功,把好的種子多多栽入阿賴耶識中,其他諸如戒殺、茹素、行善、靜坐等,亦復此理。《增一阿含經》云:「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除了外在的行為,「自淨其意」乃關鍵之處,怎麼自淨其意呢?還是得回到自我覺察、觀照並反省檢討的層面用功。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自」淨其意,而不是靠佛菩薩、靠師父、靠師兄姐,一切都必須靠自己。禪宗祖師有一公案,慧可師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達摩師曰:「將心來,與汝安!」慧可師良久曰:「覓心了不可得。」達摩師曰:「我與汝安心竟。」心本來清淨,不生不滅無有分別,要淨的是妄想、執著、貪嗔痴與偏差的壞習性、壞毛病。自性蒙塵,就好比月亮被烏雲遮住無法顯出皎潔光明。西方有句諺語:「有時候,事情很簡單,複雜的是自己的腦袋」,一語道出無始劫以來大家的妄想有多嚴重。達摩師云:「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外明;絕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擾;自然恆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成就。」

 

(分享完畢)

 

《六祖壇經》:「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眾生的自性即是佛性,修行要在自性裡頭修,在自性上用功,才能破迷開悟,才能成佛。自性與佛性是無二無別的,佛家語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淨其意,就是把自己汙濁的心性清乾淨,將墮落的心性提升,把所有的貪嗔痴、無明習氣通通去除,才能恢復本自俱足的清淨佛性。阿伯常說:「自性自度,自業自消」、「修行要向內觀照,非向外攀求」,向外馳求通常都不會遇見佛,大多都是遇見外道,結果被外道迷惑,沉淪墮落,痛苦不堪。

 

學佛修行,就是將自身的妄念、無明習氣、貪嗔痴慢疑、十惡八邪去盡。修行就是去自己的毛病,不是挑別人的毛病,若自身的業力不消、習氣不斷、貪嗔痴不除,心就不可能清淨,自身佛性依然被塵垢蒙蔽,想要成佛作祖、想回淨土都是不可能的。因此,修行要向內修,莫向身外求,若是覺悟了,一切惡法不作,一切善法必修,如此斷惡修善,就能漸漸與佛相應,契入佛心。

 

修行不是一門高深莫測的學問,而是人人都可修的生活智慧學。佛法是非常生活化的,隨時隨地、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將佛法運用在其中。例如對人報之以微笑、隨時關懷、隨手助人、量力而為地救濟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等等,這都是佛法所說的布施;面對他人的輕慢、誤解、無禮、刁難、辱罵……等等,通通不住於心,不被他人的言行舉止影響自身的喜怒哀樂,應無所住,如如不動,能在位高時不傲慢放縱,被侮辱時不居於怨恨,以及在外界現象變化時不會痛苦煩擾,這就是佛法所說的修忍辱。由此可知,生活中處處都是佛法,修行即是生活。

 

以下為一位師姐分享:

 

曾聽一位師姐說:「最好的修行就是放過自己,不要和往事過不去,因為它已經過去。生活之苦,苦於執著,人生之難,難於放下。」

 

很感恩能遇到牟尼精舍,帶領我開始學佛修行,讓我的生活中充滿了佛法。在誦經消業的這段期間,我消了很多業障和黑氣,對過往人事物的心結也一一打開,很多事情都在經文的薰陶之下,不知不覺地放下了。現在遇到同樣的境相時,內心不再波濤洶湧,當心安定下來後,才曉得何為「萬境本閑,唯心自鬧」這句話的境界。人之所以痛苦,是抓著會失去的東西不放,世間萬物都是借我們用的,包括自己的身體也是,哪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屬於我們的呢?修行就是要修放下、不執著。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佛菩薩要訓練一個人,不是讓他一帆風順,而是經由種種的情境,讓他改變心態,轉換看事情的角度,提升思想的高度,視野就會不一樣。不用怕,好好修行,好好唸經,佛菩薩就會在適當的時機幫您一把。」

 

依照精舍佛菩薩的開示修行是最正確、最有效的。「自性自度,自業自消」,修行要靠自己努力,心性才會漸漸地提升,往昔所造的諸惡業才能漸漸消融,恢復本自俱足的清淨自在。(分享完畢)

 

科技越發達,人心越墮落,現在天災人禍、無常意外這麼頻繁,追根究柢,皆是眾生所造下的共業,自造惡業就要自受因果。若沒有學佛修行,人心沒有正法薰習、指引,就如同在海上航行的船隻沒有燈塔,終究會漸漸迷航,到不了彼岸。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正法,會讓人越來越平安,身心靈就會慢慢地提升,邊消業障,邊提升心性。

 

「財、色、名、權、位,易讓人沉溺、墮落、迷失本性;修行到後來最怕貢高我慢、目中無人、為人傲慢。心放蕩不羈,就會有外境來考驗,如他人稱讚你,看你有沒有生貢高我慢心,又如他人毀謗你,看你有沒有生煩惱起執心,是否能『毀譽不動,哀樂不生』?修行不是兒戲,身心處在磨難中,日久方能漸次提升心性。」

 

「凡夫的雜思很多,因未經磨難的雕琢,不知如何去蕪存菁,故顯露不出珍貴的本真。『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人要經過一番雕琢,才能發光發亮,沒有磨鍊,考驗、災難一來就倒,難成大器,難以擔當重責大任。」

 

佛法,是人人必修的生活智慧學,生活中處處都是佛法,處處都可修行。人生不長,只有短短的數十寒暑,要把握寶貴的人身與光陰努力精進。問題不解決,永遠都是問題,永遠都擋在那裡,阻礙我們前進。「自性自度,自業自消」、「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只要肯用心修,佛菩薩就會適時地提點、指引,讓眾生走在正道上,契入正法,修得佛心,與佛菩薩越來越靠近!

 

sh-2-8-tc.jpg

sh-2-1(2)-tc.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淡雅
人氣(4,575)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2-22心性提升 |
此分類下一篇:學佛四年,人生改變很多
此分類上一篇:改變,給自己的禮物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