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11-27 14:08:57| 人氣16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起心動念是善,細水長流是自在

以下為兩位有緣人分享:

 

分享一

 

十三歲的小表弟上個月來英國讀私立寄宿學校,舅舅跟來送他,在我家住了一個月。快離開前的某一天,舅舅突然對我說:「我發現妳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就是妳不會想要去改變誰,妳一直都是這樣的嗎?」我說:「我是學佛修行後才這樣的,修行簡單說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如果有煩惱,要先從自己反省起。」

 

無神論的舅舅繼續說:「以前我和妳舅媽有過很多爭吵,都是試圖改變對方,但都沒有結果。後來自己開公司後,嘗試去影響下面的主管,也是不對的。首先,你認為為對方好的,未必真的對對方好;其次,想改變別人太難了,除非他自己想改變,否則,就會產生許多爭執和摩擦。好的管理方法是觀察每個人的優點,如果工作上夠用就可以了,其他不要要求太高,誰都不是樣樣全才,自己都做不到,就更不該拿來要求下屬做到。如果工作專業能力用培訓就可以提升的,就培訓;如果還是無法勝任的,就只能換人比較直接。」

 

當時我心裡感慨:「舅舅用了半輩子在生活、工作中明白的道理,在《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中都有相關指導方向的語錄,但舅舅佛緣未至,不願接觸精舍,真的非常可惜!」《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真是一本充滿人生與修行智慧的寶典,適合常常閱讀。

 

人與人的相遇都是因緣和合下的產物,如果沒有明白因果的道理,便很難理解人與人的相處,很多都不是表面上分析得到的原因,而是有太多背後的因果糾葛,如果根本問題沒有改善,只是改善表面問題,能影響最終結果的效果有限。

 

分享二

 

從開始兼職做居家清潔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的經驗了,看到很多人家裡的情況,有的是保持一塵不染、乾淨又整齊;有的則是髒亂不堪、雜亂無章。曾有人說過:「家裡乾淨、整齊,會帶給這家人一種幸福感」,我覺得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我發現客戶家裡髒亂不堪的主因,大部份都是堆了太多不需要的東西,再加上欠缺整理與收納的能力,才會導致東西堆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像這種情況,只有「斷捨離」才是最好的方法。我問客戶要不要,若不要就丟了,不要覺得有什麼捨不得。不會用的東西,就算再放十年,也不會去動它,何不快刀斬亂麻、一次解決呢?

 

這情況讓我聯想到:「我們的內心不也是如此嗎?」若平常內心沒有「清理垃圾」的習慣,隨著時間久了,一定會積累出一大堆如煩惱、惡習、邪思、邪見等塵垢在內心,所以平常就要時時清理心中的垃圾,不需要留的東西,不管是有形還是無形的,該丟棄時,就要斷捨離掉,讓自己無事一身輕。

 

就像神秀大師所說的:「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總是要先把基礎功紮穩,才能更上一層樓,達到六祖大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分享完畢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是集結蔡師兄數年來對現場請示者開示出的精華語句。《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除了是每個人做人、做事的典範,也是幫助我們契入修行的修行寶典。修行貴在內心的體悟,蔡師兄深入大乘佛法,將佛陀出世世間本懷付諸實踐,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入世行菩薩道,用最貼近現代人的淺顯、生動文字,字字句句不斷地與世人的心靈產生共鳴,廣渡芸芸眾生,讓世間充滿佛法的和平與真理。

 

聖嚴法師講解〈心經〉時,曾以「雲」來解釋:「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這段經文的意義。聖嚴法師說:「不妨將菩薩的心,比喻成山中的一朵祥雲;雲是不請自來,不驅自走;雲在山巒之間,穿來穿去,遊走自在。遇到了山峰,不會被擋住;越過山巔,繞過山腰,消失於無形。雲是有的,但不會受到任何形式的阻礙,因為它本身沒有固定的目的,沒有固定的形體。雲在遇到不同的氣溫氣流,便會隨緣變化成雨、露、雹、雪、霜、冰,以及水、氣等形狀。這就是菩薩無心如雲出岫的意思。」

 

娑婆世界是一個人我紛爭的世界,事業的競爭、名位的奪取,各種是是非非,造成人際間的衝突與爭執。人與人間的關係之所以緊繃,有那麼多的紛爭,是因為我們常過度自我膨脹,我們常習慣大喇喇地對別人的生活比手畫腳,我們常以「我是為你好」,插手介入別人的人生劇本。

 

所有關於愛的奉獻,都不能讓心有所罣礙。「我是為你好」,是內心傲慢、自以為是的呈現。因著「我是為你好」的美化,心中已不自覺的預設種種立場。於是,為人父母者,會以愛為名,用「我是為你好」的名義,將壓力、期待轉嫁到孩子身上,不自覺地用過往的經歷,幫孩子規劃未來的人生路。為人上司者,會用「我是為你好」的霸道心態,指揮、干涉他人該怎麼完成他們的工作。不放心、不放手的結果,最終是累死自己,同時也不得人心。

 

擴大範圍來看,不管是親情、友情或愛情,我們總是無法與各種關係作出有效的分離,每種關係都參雜著「我執」的存在,在說服自己「我是為你好」的糖衣包裹下,最後沒人是舒服的,除了傷害雙方間的親密關係,更加重自身的執念,這種欲求的本身,已經是一種牽掛和罣礙了。

 

〈心經〉中:「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講的是眾生追求像菩薩那般的慈悲有情,可以有這份慈悲心,但不能被這份心牽掛住,而是讓愛像雲一般,不拘形式地以各種面貌滋養大地。每個人都曾年輕,每個人也都會老,這條由「年輕」走至「衰老」、「死亡」的人生路,誰都無法避免,誰也沒有權利干涉誰。

 

很多事,真的只有一定程度的人生閱歷者,才能徹底想清楚、看明白。如分享一的舅舅,用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磕磕碰碰,才體悟出「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然而,不管時間長或短,能自己想通總是好事,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想開、放下,許多人終其一生,可能都困在自己設定的死胡同裡繞呀繞的,永遠走不出來。

 

阿伯說:「學佛,是從生活中的體悟和歷練中學習圓滿。」修行是「觀心」,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觀察自己內在究竟有哪些無明眾生,然後一一斷捨離。真正的愛自己、愛別人,是把自己當一片雲,讓自己活得像雲般自在。銷融自我,回歸大我,不侷限於自我堅持的形式,不計較地捨己利人,對別人付出愛與關懷,仍能讓對方感到自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功課,斷除執念,學會傾聽,學會從內心深處,同理當事人做出的每一項決定,並給予他們最大的支持與力量。然而,誠心的付出未必會收到熱情的回饋,若對方暫時無法體會這份好意,或付出的好意沒有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也請放寬心,不必著急焦慮,放下我執,才能利他。

 

修行,是讓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善,細水長流是自在。最後,連象徵「我」的這朵雲,都可以隨風無痕跡的散去,只留下廣大、無垠的藍天,如六祖大師所說:「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10401 (44).jpg

20210401 (54).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淡雅
人氣(16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2-22心性提升 |
此分類下一篇:如何面對人生困境?
此分類上一篇:久旱逢甘霖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