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金剛經》助人明心見性,不論修習何種法門,要能有所成就,必得契入其中境界。緣於根基與修為的差別,對於《金剛經》有著多樣的見解。自忖根鈍見拙,仍以至誠分享學習《金剛經》的所聞、所思、所修,期盼 前輩大家包容、指導,更盼十方大德一同分享,讓更多人霑享《金剛經》的智慧力量。
一、《金剛經》第一說:「修行在生活」
首先來看《金剛經》的起頭: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著衣、乞食、收衣缽、洗足,簡簡單單,平平常常,而不凡之處就在這平凡的幾句話。很多人談到修行就會想到玄之又玄,要嘛閉關、要嘛遁隱,世尊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修行就在生活!」
有人說:「我喜歡參加法會,感受莊嚴殊勝的氛圍。」有人說:「我喜歡跑寺參禪,學習沉澱混濁的心靈。」這些當然都是很有意義的活動,不過進了道場是善男子、善女人,出了道場又變回滿心煩惱,要是真的遇到境緣考驗,能有把握不起二心、不動妄念嗎?
唐朝百丈懷海禪師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在領眾修行的同時,仍然親自勞動,勤苦工作,就算細瑣的生活事務也不假手他人,如此「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說的正是:「修行就在生活!」不管一舉一動,或是一呼一吸,都要提醒自己把握時間,不可放逸,這樣才能有成就。
祖師大德除了揭示「生活修行,修行生活」的大義,同時提供了修行的方法。比如《普賢十大誓願》:
一者禮敬諸佛。
二者稱讚如來。
三者廣修供養。
四者懺悔業障。
五者隨喜功德。
六者請轉法輪。
七者請佛住世。
八者常隨佛學。
九者恆順眾生。
十者普皆回向。
又如《六祖壇經》: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恩則孝養父母。義則上下相憐。
讓則尊卑和睦。忍則眾惡無諠。
若能鑽木出火。淤泥定生紅蓮。
苦口的是良藥。逆耳必是忠言。
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
日用常行饒益。成道非由施錢。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很多人在下定修行的決心之後,遇到最大的障礙就是不知道該聽誰的,因為各宗各派都說跟著自己學是最棒最好的。今天聽張三,明天聽李四,大家都知道要追隨明師,可是哪裡曉得誰是真明師?誰是假明師?可憐有不少人就在東追西隨間耗去寶貴時間,最終一無所成。
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向經典學習、向祖師學習,誠如上引《普賢十大誓願》、《六祖壇經》二例,就是明明白白告大眾:從生活中觀照,從生活中調整,從生活中提升--修行就在生活。這也是《金剛經》的首要大義!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