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1-04-01 19:32:13| 人氣12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修行不是大雜燴,請從一而終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有生老病死,年輕時期,能力強,記憶力好,一定要用心經營人生,努力打拼事業,要勇敢面對前方的種種考驗,要積極利益眾生。猶如太陽初東昇時,可盡情地發光、發熱,若待日落西山,要努力也有限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小時候就聽師長說過這句話,但是我愚鈍且慧根不足,無法體會意境,只管它是一句順口溜。成天困在自己建構的孤獨園裡,愚昧又偏見,那種教條式的「天語」,似乎離我遙遠,一輩子也難以遭遇。結果我錯了!殊不知,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會拋棄他。拋棄今天的人,不會有明天的陽光,時間,終究會做出最好的詮釋。什麼才是徒傷悲?再回首昨天之前,一切就像行雲流水一般,看似瀟灑而逝,卻不曾留下任何值得珍藏的回憶,這種過程只能說是──虛度光陰。

 

年輕時候真的對未來無所適從,甚至可說是過一天算一天,總認為至少今天還有飯吃,時到時擔當。可是到了一定的年紀,再回頭看看年輕時期的自己,當初的墮落真是莫名其妙!「人不輕狂枉少年」,這句話對我而言,好像用錯地方。年輕時,一人吃飯全家飽,壓根沒想過將來要成家立業及對下一代的責任延續,這是一種無以逃避的天職,否則枉作為人。

 

所幸在迷途中遇到一位生命的貴人,其實她沒有給我什麼,只是屢屢給我當頭棒喝。她以自身及家人的勵志故事導引一些人生經驗,要我看清現在,努力未來,否則終將被社會淘汰,她後來就是我的乾姊。二十多年來,我一直感念在心,如果我今天在建築業還算小可溫飽,都不會忘記是因為她的教誨。只是我從不曾輕易對她開口言謝,但是我跟內人說過很多次。

 

年輕時需打好基礎,以應對將來之需。「業精於勤,荒於嬉」,等到年紀大了,老驥伏櫪,可能會力不從心,因為年輕才俊輩出,競爭者多,機會變少。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現實人生不也這樣嗎?年輕時我好逸惡勞,看到別人的成就,才驚覺自己的不足,這種不足是由裡到外的匱乏,當然人生完敗也是合乎預期。這時候根本不需要高人開示,我只能自覺自省,只要今天肯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別人做不到的事,這就是改變。

 

使人成熟的是經歷加風雨的淬鍊,而非年齡的老去,就能讓人成熟,就像在順境中修行難以成佛。童話世界裡,魚兒會逆水而上,現實世界做人也該力爭上游。死魚隨波逐流,而人呢?何處是靠岸?在茫茫業海中,當一個人改變了自身,他已經不是一個平常人了,一定可以找到生命的出口。成熟不是人的心變老,而是淚水在眼眶裡打轉還能自然微笑,含著淚光回憶層層蛻變,是一種淒美的幸福。也許這是得到某種改變的感召,自己清楚自得,但真正的快樂並非來自財富或榮譽,而是來自於做了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看待人生,每天醒來,敲醒自己的不是鐘聲,而是夢想。人因為有夢想而偉大,我的夢想是要超脫六道輪迴,下輩子不要再來,因為做人太苦了,但這必須要有過程,而非立地即可成佛。忙碌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去,曾經的往事,随著時間及環境的變化,很多事情已經不那麼留戀和執著了,生活中的點滴沖淡了這些執著和期待,而這就是生命的常態,淡定看人生,寧靜做自己。

 

生活其實很簡單,只要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心有餘力,回報社會,利益眾生,微笑著面對生活,而生活將更加美好。生活,就是一種自我心態的調整,人生,簡單就快樂,但快樂的人卻是寥寥無幾,一複雜就起煩惱、痛苦。走一趟大醫院,看精神科的總是門庭若市,所要求的就只是一個本能的好眠。這反映出現實社會很多的人,要活出簡單不容易,要活出複雜很簡單。看待人生,學佛有什麼好處?它就像是個無形導航,讓佛子不至於迷失方向,甚至能度一切苦厄,開展不一樣的人生風貌。

 

分享完畢

 

人的一生,其實都受「業力」牽引。業力,不光指做了不好的事,而是做善事會有善的業力牽引;做壞事就會有惡的業力牽引。《六祖壇經》說:「不思善,不思惡」,有了「思」,就有念頭,所以才會落入八識田中。有如將一顆顆的種子播入田裡,然後等待其發芽,所以人無法跳脫輪迴,生生世世隨著善惡因,隨業流轉於善道與惡道間。

 

修行從來不是談空、說妄,而是一步一腳印,謹遵佛的教誨,將人的本分做好。換言之,不要為了修行,而忽略生而為人該盡的責任與義務;該吃飯要吃飯、該上班要上班、該睡覺當然也要睡覺,明白自己此時此刻該做什麼,並且全力以赴去做,如此才是真懂修行的真義,如此才不辜負自己,才是依教奉行!佛法的修持不在多與雜,而是專心致志,一門深入。這邊跑跑、那邊看看,無有是處。

 

以下引用自一位師兄姐:

 

修行是改變自己,成就別人,不是跟人比較,看誰修得比較好;修行是只看自己的過錯,不是遇事就先挑人毛病;修行不能像雜菜麵,什麼法門都想摻一點,沒有一門深入,難有成就。

 

精舍的修行方式,是佛菩薩慈悲指示,先消魔性與黑氣,心性了無黑氣障蔽之後,修行的層次方能蒸蒸日上,對於佛法能應用無礙,最終能明心見性。有魔性、黑氣的人,情緒起伏不定,時不時就會發脾氣,叛逆性重,不按牌理出牌,或常陷入煩惱中,跳脫不出來,簡單地說就是「無明」與「執」。

 

本師釋迦牟尼佛與佛菩薩都是我們的老師,在精舍有一套修行模式,既來到精舍,就要把自己固有的修行方式放下,把自己的傲慢放下,按照佛菩薩的指示,循序漸進,唸誦《金剛經》與《六祖壇經》,集中火力消黑氣、去魔性,避免日後再次因劣根性而墮入萬丈深淵。

 

想成佛,就要學習佛菩薩的修法,不是自己的修法;欲修行有成就,就要老實遵守規則,老實按部就班,老實做功課。先把老師交代的功課做好,等有所成就後,想再鑽研別的亦不遲,請大家好好保握時間,莫讓今世空過。(引用完畢)

 

人生的好不是真好,因為好的極致便是壞的來臨;人生的壞也不是真壞,因為壞到谷底後便是好的降臨。人命只在呼吸間,無常,才是人生的真理。因為無常,所以我們的努力才可預期;因為無常,所以我們的付出才能寄望;因為無常,所以我們日日都能抱有新希望;也因為無常,所以作惡之人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人生的所有際遇,不管是好還是壞,都是眾多因緣和合而成,明白了真相,便能舒心看待;參透了其意,就能看淡、放下,要來的儘管來,該去的儘管去,有如「船過水無痕」,什麼都可以放下,也應該放下!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正法是非常珍貴稀有的,為什麼要講末法?是要提醒眾生把握正法時期好好修行,因為未必有下次再遇到正法的機會了。」

 

「《金剛經》是修行的宗旨,而《六祖壇經》則講述修行的方法。《金剛經》和《六祖壇經》這兩部經都在講無相、無念、無住,兩者要交替看、互相搭配,並用心實踐,方能漸漸看清真理,瞭然於心。心口若如一,修行得真義。」

 

「要慢慢地從年輕時接觸佛法,熏習、接受、瞭解佛法,才能夠紮根在心識裡面,真正地受用。」

 

如果您有自己的專修法門,請「信、願、行」,從一而終。如果您還在摸索,還在這邊跑跑、那邊逛逛,歡迎至牟尼精舍請示您的「專修法門」。眾生皆有佛性,只因累世輪迴,塵垢相侵,致使找不到自家珍寶。經由佛菩薩的開示,讓自己早日確定目標、早日回歸正道,從此心無旁騖,專心修行。智慧產生的力量,能度一切苦厄,世人當如此常提起正念,當如此學習!精勤消業,努力提升心性,破迷開悟,終有回歸淨土的一天!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00801 (110).jpg

20200801 (111).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台長: 淡雅
人氣(12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2-15其他 |
此分類下一篇:放得下地上的,才能得到天上的
此分類上一篇:隨緣任運,逍遙自在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